APP下载

巧借“微”力,激活美术课堂

2016-12-26袁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激活美术课堂微课

袁莹

[摘 要]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架,连接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实现了知识的移动和传播。作为美术教师,应巧借“微课”的力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激活美术课堂。

[关键词]微课 美术课堂 激活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59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早已成为过去,在“构建自主课堂”先进教育理念的感召下,更多的教学模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以此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小学美术教学也在发挥与时俱进的精神,让微课这缕“春风”悄悄地吹进课堂。它的出现,给传统的美术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它以信息丰富、形式新颖、操作性强等特点深深地吸引学生。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激活美术课堂。

一、利用微课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欣赏课视为畏途,因为乏味的欣赏,枯燥的讲解,让很多学生持“不欢迎”的态度。试想,一堂不受学生欢迎的美术课,怎么可能提得起劲呢?微课的出现,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图片与文字融合,让美术作品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微课,教师还可以将课外知识进行链接。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远古的动物朋友》一课时,我主要是围绕恐龙等远古动物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远古动物的外形及生存环境,感受了远古时代的气息。当然课本中有一系列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除此之外,我利用网络为学生搜索了大量的远古动物图片,而且我在图片上还链接了远古动物的简短微课。形象逼真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洪荒远古时代,“亲眼所见”远古动物的生活方式。

这样,微课将抽象的静态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的动态知识,让教学过程更加精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了学习美术的快乐。

二、利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绘画技巧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尤其是在微课的引导下,这个过程将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一种绘画技巧之前都会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对绘画技巧是存在疑惑的,他们并不能完全掌握绘画方法。此时,引入微课就尤为重要了。

例如,在进行《水墨画动物》的教学时,我利用微课进行了“人机一对一”的教学。这是学生们初次接触水墨画,如果让他们单纯的画一只小动物,学生可能会觉得轻而易举。但是让他们画水墨画,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将水墨画的画法的演示过程制成一个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了解了水墨画的技巧。对于那些仍有困惑的学生,我又反复播放视频,进行了“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这样,微课帮助学生巩固了绘画方法,使教学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

微课在网络中的传播非常方便,有些学生在课上可能没有掌握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共享在班级网站,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知识的巩固,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三、利用微课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的局限,很多学生不能清晰地观看教师的演示,从而不能完全领会绘画的技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学生甚至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兴趣而微课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策划好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及时提供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弱,理解能力不强,微课可以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进而内化美术知识,掌握绘画技巧。

例如,在教学《海洋世界》一课时,不仅要求学生有绘画技巧,而且还考查学生对色彩的调配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看到教师绘画技巧的演示,而看不到教师是如何调色的,这成了学生学习的绊脚石。如果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上课之前,我将绘画的过程和调色的方法都拍成视频,制成微课。在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演示绘画过程,让学生通过小屏幕看调色过程。在这堂课当中,我由“演员”的身份变成了“导演”,将多个重点一起“导”给学生看,实现了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总之,微课的出现是教育方式的一次变革,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要巧借微课的力量,激活小学美术课堂,让微课助力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小学美术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乐园中飞扬!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激活美术课堂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