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哲学意识渗透的尝试

2021-03-21宋纪晓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渗透数学教学

宋纪晓

[摘  要] 数学知识的建构与数学体系的建立,靠的是对数学概念规律的理解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这样一个过程离不开哲学的基本认识. 数学知识的运用从能力上来看是一个迁移问题,也就是说将知识建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去;而从认识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哲学问题,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通过联系的建立,找到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哲学意识;渗透;勾股定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数学学科及数学教学的理解影响着实际的教学行为,自然也就影响着教学效果. 这里所说的教学效果,不仅是指学生的考试分数,也指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得到的其他收获.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素来描述学生的数学学习收获,是比较恰当的.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其实身边的每一个同行,对从教的数学学科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教育哲学,只不过对于普通教师而言,这种教育哲学往往是内隐的,其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但又不为教师所明确感知. 作为关注自身成长的教师,要想办法将这种内隐的教育哲学变成显性的学科教学认识,然后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向学生渗透,这样就真正完成了教与学. 在理解数学学科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标准中有这样的描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学习除了知识建构之外,还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主要形式是解答习题,解题是提高数学应用的重要途径,在解题中利用哲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利用哲学方法解题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一个过程应当是一个哲学意识渗透的过程,本文以北师大版“勾股定理”教学为例,谈谈一些实践与收获.

初中数学进行哲学渗透的必要性

尽管在大多数教师的认识当中,数学学科与哲学学科的关系并不密切,但纵观数学发展史,又会发现两门学科的关系实际上是非常密切的. 活跃在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前沿的一些专家学者,有很多在哲学方面也有着较深的造诣,甚至有部分是高校哲学系的专家教授等. 将哲学研究的视角下沉到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笔者以为对初中学生进行哲学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数学知识的建构与数学体系的建立,靠的是对数学概念规律的理解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这样一个过程离不开哲学的基本认识. 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及其逻辑结构,还要促进学生方法与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哲学意义上的启迪,把握知识及其逻辑结构、方法与能力背后的辩证思维规律. 实际教学中,受到应试压力的影响,好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科的教学就是教给学生数学概念与规律,然后用之解题. 实际上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数学概念的理解及其关系的建立,判断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原本就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话题. 比如说勾股定理,其最常见的形态就是规律,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话,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勾股定理描述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这是数形结合的体现,而数形结合可以概括更多的数学知识,这就是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充满了探究性,人们探究未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哲学意味很浓的过程……有了这些认识,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中的哲学意识渗透就有了可能.

二是数学知识的运用从能力上来看是一个迁移问题,也就是说将知识建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去;而从认识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哲学问题,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通过联系的建立,找到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哲学也总是寻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最复杂的规律,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有着较大的哲学意识渗透空间. 比如在勾股定理的运用当中,教师常常会给学生总结一个解题“规律”:只要看到直角三角形,就要想到勾股定理. 这看起来是一个朴素的表达,实际上是在帮学生建立联系,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意识的渗透.

初中数学进行哲学渗透的可行性

那么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哲学意识的渗透有多大的可能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当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 立足于实践就是立足于现实,郑毓信提出,要对数学教育现实情况予以高度關注,要注重数学思维的研究和数学的文化研究. 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对学生进行哲学意识的渗透,实际上就是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笔者重点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其中哪些地方具有哲学意味;二是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寻找有效的哲学意识渗透的方法.

对于第一个工作,笔者注意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勾股定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明确了“探索”这个关键词,并且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图1所示,从电线杆离地面8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米,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探索”一词的明确,还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都创造了哲学意识渗透的空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要想让一个人具有智慧,那就必须给予他足够的闲暇与自由. 探索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那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要允许学生有多元的思路. 因此当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并且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时,教师不能约束学生的思考空间,而应当在学生自由思考之后再对其进行引导.

对于第二个工作,笔者的观点是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实际,在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观察,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到用比例的方法,既然竖直距离是8米,水平距离是6米,那么只要在图中量出表示8米和6米的长度,然后量出钢索的长度,就可以根据比例的思路,得出钢索的长度. 面对学生的这一思路,笔者注意到其与勾股定理没有直接关系,但又不能不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此时该如何进行引导呢?笔者选择的方法是向学生提出问题:“用比例的方法能否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学生普遍发现,由于测量的误差,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也有差异. 教师追问:“如何才能让结果更准确呢?”有学生提出:“有没有一个数学规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顺着学生的这一想法,笔者将学生的思路引向勾股定理,并且将问题明确为:“假如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有没有办法确定斜边的长度?”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之下,笔者给学生重述毕达哥拉斯的探究过程——这是一个数学史呈现的过程,也是毕达哥拉斯探究思路重现的过程.

此教学过程中,围绕“精确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两种不同数学方法的价值,而重现毕达哥拉斯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明白只有具有了数学意识,才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就可以理解为已经进行了基本的哲学意识渗透.

初中数学进行哲学渗透的成长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与哲学相关的思考,让笔者意识到数学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哲学功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触摸哲学的大门. 首先说教师,有人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它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个教师也应当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它往往决定了每一堂课的风格和质量,其能改变的也不止教师一个人的人生. 对于学生而言,进行必要的哲学意识渗透,能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科的特征,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与方法提炼有更清晰的思路.

很显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打开哲学这扇大门,就一定对应着自身的成长. 教师的成长在于专业性,学生的成长在于知识的掌握与思维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样的成长,都必须立足于自身,立足于实际,在数学课堂上触摸哲学,可以让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智慧.

3526501908270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渗透数学教学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