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
2021-03-19毛彦荣
毛彦荣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现代教育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充分地结合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寻求恰当的时机,在课堂上给学生建立特定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使学生内心的学习体验逐渐达到最佳境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5-0115-02
【Abstract】Effectiv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moral concepts.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new courses, modern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new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fully integrate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seek appropriate opportunities. Establish a specific teaching situation for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s far as possible to make the students' inner learning experience gradually reach the best state, so that students can devote themselves to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learning.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教師应改变以往死板、专制的教学手段,将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来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新知识展开自主地建构,逐步增强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从而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当堂的要点知识,促进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含义
是指教师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严格地遵循教学的综合规律并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来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丰富的教学方法,灵活地组织具体的教学过程,顺利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效果的教学。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特征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在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会重视小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更会重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得的情感态度,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和优良的法治观念。具体来说,教师能够依据小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来设定合理的、有效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保证有效教学的最终完成。
2.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提前规划好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环境,还要组织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地发挥自身正确引领的作用,引导小学生共同探索新的知识,使学生联系以往的相关经验对其展开自主地建构,从而产生认同感,有利于让学生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品质,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3.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反馈,有效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最终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整体质量的稳定提升。此外,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法都要多样化,努力摆脱教师的“一言堂”,以此来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意义
在家里学生可以做到尊亲、敬长,保持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更容易在生活中产生幸福感;在学校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准确地掌握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相关知识,更容易在学校或班级产生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在社会上学生可以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平等地、友善地与他人相处,快速地融入这个社会。
(二)对学校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从而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生活、学习的时间,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校中的相关规则,使其形成遵守活动规则和纪律的良好意识和自我习惯,便于学校实施管理。最后,有利于学生之间和平相处,构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
(三)对家庭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在家庭担任“老师”。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某些家长的法治观念甚为薄弱,而再往上的爷爷奶奶一辈也多半是文盲,他们的知识水平较低,在如此的家庭里,学生就可以发挥应有的感染作用,向其他家庭成员普及一些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的知识,帮助家庭成员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以及法治观念。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建立真实的情境
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尽可能地从日常生活出发寻找一些熟悉的、可利用的教学素材或资源,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呈现,从而建立一种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相关经验,推动学生快速地进入专注、高效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连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我很诚实》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在生活中遇见哪些诚实的行为。其次,学生纷纷陈述,学生甲:有些同学多花了零花钱而撒谎说买了资料,但是张三就会坦白说自己买了零食,他的父母反而还夸奖他。学生乙:有一次别人问我家里有没有电脑,我并没有虚荣心作祟而撒谎,很诚实地回答了“没有”……最后,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克服虚荣心,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营造生动的气氛
教师要将以往枯燥、沉闷的教学变得“活”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内容来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特定的冲击,使学生带着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添课堂上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渐上升到最佳境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例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鄉来》时,首先,教师播放了《家在东北》的歌曲片段“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学生甲猜出松花江是在吉林省;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四合院、故宫的图片,学生乙立马猜出是首都北京……其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长有哪些风光、特产等,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最后,学生在生动的氛围中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和特色 ,激发了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优化教学的效果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容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眼神或者情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各种行为给予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获得肯定的成功体验。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变化以及学习进展,并对他们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和表现,最终优化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在教学《同学相伴》时,设计了一个“蒙眼画脸谱”的合作类游戏,首先,给每个小组分一个布条,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负责一个部位。其次,让学生轮流用布条蒙住自己的眼睛开始在本子上作画,共同画出一个“脸谱”。最后,教师评价,师:甲组同学率先画完脸谱,速度最快!乙组的画的五官位置最为准确,我们为他们鼓掌……通过教师的评价有利于让每个小组的同学了解自己的表现,同时产生获得表扬的喜悦感,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有效教学的理念,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联系相关的经验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来提高其在课上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整体效率,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2]冯美虹.追求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9(29).
[3]黄彩云.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27).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