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
2021-03-17胥晓华
胥晓华
摘 要:在当前学校教育体系与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影响愈来愈大,班级管理逐步从以往的学校全权负责转变到家庭参与、共同合作的管理模式——即家校合作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但适应了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且也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律,因此采用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管理班级、服务学生,使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更为顺畅。基于此,本文以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为基点,讨论家校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策略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家校合作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4.056
随着人们对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日益关注,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教学模式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家庭教育,积极进行班级管理与德育,进一步提升班集体的教育质量。从目前家校合作的状况可以明确看出,一些父母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性格品质、行为兴趣等方面都不够重视。同时,教师和家长都未能对家校合作管理模式做出创新,无法发挥家校联合管理模式的优点。因此,本文对家校合作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具体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1.家校合作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
在2021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目的是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家庭的重要功能。家校合作管理模式强调了家教的重要地位,从而可以有效体现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内涵,促进学生的德育。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提高家校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以便形成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和德育管理模式。
2.家校合作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
小学教育阶段每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个性、爱好等都因素都在逐步形成,所以该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十分关键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起步时期,在青春期阶段,小学生的身体、性格和品质上都会出现重要的认知改变,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思绪纷繁的内心世界,会给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生们希望获得同伴的肯定并赢得宝贵的友情。在青少年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性意识也逐步萌芽,并越来越希望获得异性同伴的关心和赞美。其次在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有强烈的模仿欲,部分同学会染上吸烟和打游戏等不良习惯。第三,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眼界日益开阔,对知识的渴求更加旺盛,同时兴趣也会更加广泛。在青少年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会以批判的目光对待周围的事情,同时学生的叛逆意识也日益剧增,更渴望受到周围成年人的尊敬和青睐。此外教师们单调的讲授方法和乏味的课堂气氛,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加以引导和沟通,学生容易形成偏激的思想。上述情况都是小学生在学習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会无形地给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要更好地开展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教师们必须获得学生家长的强力帮助,以便进行家校合作,促进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开展家校合作的策略
1.学校自身要提高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在管理班级方面,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十分必要,但是班主任们常常因为管理工作压力过大,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消极怠工、重视度不够的现象,因此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对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认识,加强对家校合作模式的重视,同时结合实际工作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通过相应的奖励措施来增强班主任开展家校合作模式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保证家校合作顺利开展。
2.改变家校合作的认知误区促进家校合作质量提升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在很早以前,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已经充分认识整合家庭教育资源的必要性,这些国家先后通过行政立法的方式使得父母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在法律的推动下,家校合作的优越性得到了体现。在中国,部分学校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滞后等因素,家校协作模式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部分父母认为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归学校,家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在这种错误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很多地区家校协作模式始终停滞不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进步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合理引导,家长要充分信赖学校教师,要积极主动协助班主任进行家校协作的教学管理工作。学校教师也必须无条件相信家庭教育,邀请家长介入教学管理过程中,以便于更好地充分发挥家校联合的教育优势。比如学校要为家长组建家委会、设置家庭教育课程、邀请父母加入班级教育管理,并且学校还要能够运用新媒介和父母们进行交流。
3.强化家长的管理理念
好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许多父母对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与教学没有充分了解,导致家长在协助班主任的工作中始终呈现被动局面。针对这些情形,班主任必须向家长进行有关学校教学理念的介绍,使家长可以更深入地协助班级管理。教师除了定期向家长汇报有关学生的学习状况外,也可以请在班级管理工作上中有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让家长认识到唯有家长与教师齐心协力才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4.培育家长成长型思想,保障家庭合作教育效益
“共同成长型家庭教育”是中国著名专家李忠辉和马琳在《赢在父母》中明确提出的教育理想,其中的核心内容宗旨是“一起享受、一起发展、一起进步、一起负担、一起关怀”。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行与家庭合作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师、学生和父母一起发展,以此形成完整的促进学生成长的德育模式。所以在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家校协作,既能够带动学校、父母、教师三方的关系一起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5.使用各种社交软件,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
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应该跟随网络时代发展的脚步,合理利用QQ、微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络,建立更有效的信息交流途径,方便学校顺利地实现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化软件的广泛运用会给家校合作带来便利。学校的每个班级可以成立微信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成绩情况及时告知家长,这样就能够让家长及时知道子女的成绩状况;其次教师也可以把学校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及时公布在微信群里,使家长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家长发送年终电子邮件总结,把每一个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学生家长,这样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从而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
6.根据学校在新时期的实际问题,实施针对性管理
针对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状况,如果家长和教师处理不善,就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问题,轻则影响学生学习成绩,重则会发生伤害、犯罪事故,所以当班主任们面临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和家长达成一致的意见,从而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教师们可以制定班级规定,学生到学校后统一交出手机,放学后统一归还;学生回家后,父母们也要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并规定学生玩手机的时间等。教师和父母都要与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会聆听孩子的呼声,无论指责或者赞扬都要适度。家长与教师之间要针对某一问题形成统一看法,进而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无论在校园或者家里都健康愉快的环境,以此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家校合作管理模式,教师和家长都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优越性,积极利用社交媒体软件,实现教师与家长的充分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红松《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2期。
[2] 吴莉、吴重涵《有效的家校合作如何在班级产生》,《教育学术月刊》2020年第3期。
[3] 何伏刚、杨文婷、杨南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的班级管理改进》,《中小学管理》2014年第5期。
316050058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