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在高中思政课中渗透德育

2021-03-16徐新夫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反馈素材渗透

徐新夫

【摘   要】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教学素材的选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丰富、教学反馈的开展角度,探讨了高中政治中德育渗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  德育;素材;情境;活动;反馈;渗透

高中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活动性的课程,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融为一体,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德育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研讨多种有效途径。下面结合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打造灵动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

一、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思政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德育作为学习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治、心理及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在教学中的适时渗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及个人素养,对其终身发展有益。

二、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措施

1.选取典型的教学素材。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为了向学生有效渗透德育,首先应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教材和课外等多种渠道,积极选取典型的德育教学素材,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从中引发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道德情感,从而进行积极的研读、探讨,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引领。

如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中的“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分析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有关“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视频材料,让学生通过时政热点,来感受中国文化,从而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又能通过视频展示,在信息时代下,训练学生自己解读、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从中领略中国科技的发达,再适时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的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为何在航天领域会取得如此卓著的成就?学生的兴致浓厚,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如中国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各族人民的团结、民族自豪感产生的精神力量等,有效引入“中华民族精神”的学习。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条件之一,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适时地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如展示图画、图片、视频、资料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其道德体验,从而激活其道德行为,从而在情境教学中有效塑造其道德价值观。

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首先展示一段有关“神九”的卫星发射基地的准备工作视频;一段有关汶川地震时的视频;一段中国抗日战争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来从中进行分析:这些资料都体现了什么共同的精神?这些视频、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情境教学中,他们欣赏视频、阅读资料、研讨问题,在感受全体科研人员的协同作战的情境中、在观看汶川地震、抗日战争众志成城的情境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探讨,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他们从自身的学习层面谈论到国家,从而有效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培育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活动型的课程,在开展德育渗透教学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情境教学、主题研讨、合作探讨、议题式教学等多样活动,在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

如,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展示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组织探讨:影片中的情節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在视频的情境导学中,有效进入新授课的学习;接着在探讨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了井冈山精神、抗洪精神、中国女排精神、中国航天精神等,让学生罗列图表进行归类、探讨:哪些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归纳其共同的内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展示其学习的主体性,从中理解爱国主义的核心。

4.关注多维的教学反馈。教学反馈作为对教学的检测、督促环节,意义重大,在组织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对学生的德育渗透的适时性、衔接性、深刻性,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了解、反馈,如通过学生的自我点评、学生互评、实践中的运用等途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质。

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学习为例,适时展示、补充了美国、俄罗斯、韩国培育各自的民族精神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研讨:从文化的角度,可以获取哪些启示?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启迪、点评,从中进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德育渗透”,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呈现,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论述当前我国公民的素质存在哪些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素质?当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联系生活实践进行阐述、辩论,引导学生进行点评,从而很好地训练、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渗透教育,不是朝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研讨多种途径,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适时性、实效性的渗透,在灵动高效的课堂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此文系江苏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路径:基于近年来江苏地方道德建设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TB37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反馈素材渗透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