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法治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

2021-03-16曾灿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

曾灿

[摘 要]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培养其法治素养非常有必要。文章从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巧妙运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四个方面提出教师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

一、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教材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依据,教育者能否正确解析教材并加以有效利用决定着教学成效的好坏。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理念从道德知识的学习转变为生活建构,教育者应从全局出发,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认真钻研编者的设计意图,用好教材资源。

首先,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视角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基于生活的视角适当增补内容,基于活动视角开展教学。《宪法是根本法》一课引入了很多体系性内容和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为有效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基于儿童视角,笔者引入智慧普法机器人“小律”这一卡通人物,小律呆萌的造型不仅拉近了宪法与学生的距离,作为一条主线,它还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笔者还设计了“勇闯宪法岛”环节,将抽象的宪法知识以闯关这种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中获得知识。此外,笔者注重教学与活动的融合,将教材中的宪法知识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宪法知识。

其次,教材注重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知、情、行的有机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幼稚懵懂、敏感冲动,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宪法是根本法,学习法律应先学习宪法,培养宪法意识。在执教本课时,笔者设计了抢答环节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认识;通过找不同法律条文中第一条的共同点感受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地位;通过设计宪法宣传日活动激发学生学法、守法的热情。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行之有效的活动,提供道德实践的途径,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充沛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首先,情景再现,帮助学生体验情感变化。在执教本课前,笔者对本班学情进行了解,得知超过一半的同学对宪法只有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宪法的地位,激发他们学习宪法的热情,笔者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了2018年的宪法入场仪式。宪法入场仪式的再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宪法的崇高地位,也为后面宪法的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绝对的权威,并相伴我们一生。为了让学生明白宪法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笔者在“智寻宪法迹”环节播放了视频《宪法与我们的一生》,视频以卡通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宪法赋予人们的权利,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拉进了与宪法的心理距离。

其次,链接生活,联系生活渗透法律知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习得的基础,教育者应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设计教学,并通过不同维度、不同层级的活动设计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感知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笔者设计了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场景进行连线的环节。通过连线,学生了解到原来学校开展“普通话推广周”活动,市政府大力治理太湖蓝藻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都能在宪法的条款中找到踪影。学生认识到宪法不仅是书中的条条框框,它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深对宪法的了解。

三、巧妙运用实际案例

教师要把文本教学转换为活动化教学,为学生设置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体验、内化、实践,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心灵,使课堂成为学生道德品质提升的文化场所。

首先,结合实例,主动探究。很多学生能轻松掌握书面知识,但很难以“知”导“行”。究其原因,就在于教育者的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没有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执教本课时,让学生了解宪法作为母法的崇高地位后,笔者设计了一则法律小案例:某市进行城市规划,需要拆除部分老城区的房屋,某区一户主认为拆迁补偿款太低,没有达到当地的补偿标准,坚决不签拆迁协议,结果房屋被开发商强制拆除。户主认为开发商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违背了宪法,要求赔偿。而开发商却认为他们是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办事,没有错。就拆迁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户主和开发商,谁的观点正确”展开热烈的讨论。部分同学认为,拆迁改善了生活环境,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所以开发商是正确的。有的学生指出开发商所依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明显低于当地标准,这侵犯了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与宪法相悖,所以户主是正确的。小组间观点不一,展开激烈辩论。笔者顺势小结:拆迁确实能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生活环境,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分析案例,讨论、辩论、总结观点,学生进一步明白“一切法律、行政法规都不能同宪法相抵触”。

其次,模拟宣誓,深化体验。在学生深刻体验到宪法的崇高地位后,笔者进行提问:就在党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继续当选为国家主席,你知道他当选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学生在未知的情况下,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大屏幕。视频中,习总书记左手置于神圣的《宪法》,右拳紧握,郑重、庄严地宣誓。坚定有力的声音,神圣庄严的气氛,激起了学生奋力拼搏、为国效力的热情。笔者相机引导:未来我们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时候也要进行宪法宣誓,今天,我们就提前预演一下,来感受这一份神圣和使命。

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巧度宪法日”活动中,笔者带领学生回顾了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时,学校开展的普法活动。为了活化法治教学,笔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第七个国家宪法日设计推广活动。同学们以时间为轴,设计的活动既有创意又落到实处,如早上六点,观看《朝闻天下》,统筹安排一天的学习;早上七点,在上学的路上浏览小区及学校宣传栏;上午十点的大课间,全校师生齐唱《宪法伴我成长》;下午一点半,各班开展“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晚上七点,全家坐在一起收看《新闻联播》,模拟宪法宣誓仪式……通过设计精彩的宪法宣传活动,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还深入地了解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空不应局限在课堂和学校,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应局限在对教材的理解掌握,而应覆盖整个生活,教师应将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纳入教学中。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人一生中各个阶段,都与民法典息息相关。这样一部划时代的重要法典,大家对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于是,笔者设计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讲《民法典》”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唤起真实情感,深化思想认知,促进道德生长。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不应该是枯燥的法律条文传授,也不应该是晦涩的法学理论的灌输,教育者应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达到以“知”导“行”的目的,让学生在有趣味性、有层次的活动中提升法治素养。

3654501908209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