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劳动育人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2021-03-16李铁梅
李铁梅
[摘 要] 加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良好途径。有效依托劳动基地开展劳动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但由于传统观念、师资力量、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学校可依托劳动基地,丰富学生的劳动活动,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农村小学;劳动活动;途径
为提高青少年的劳动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笔者学校积极构建了“少先队活动+”的劳动课程理念,依托农村小学的劳动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实现了劳动课程与劳动活动的共振联动。
一、完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精神基石,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效果。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核心是人才培养,而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途径,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创新实践品质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但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学校劳动教育的空缺成为义务教育的严峻现实,特别是小学生劳动机会缺失,劳动意识淡薄,甚至出现了无视劳动成果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大都对青少年的文化知識学习关注较多,以教学成绩为主,而对劳动教育淡化、漠不关心,导致劳动教育虚化,学校劳动教育走过场、摆形式。这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此,近年来,笔者学校调整办学思路,提出了“劳动育人、活动育人”的办学理念,依托基地丰富活动、劳动育人,共振联动,创新发展,引领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观,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其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劳有所得、学有所思、赏有所获、行有所成,通过多途径实现“以劳树人”的根本目标,让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基地建设
(一)打造劳动基地
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育人、活动育人”的办学理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配置了专门的劳动技术实践教室,同时,在非教学区域规划出专门区域,全力打造劳动基地。同时,与学校附近的荷花博览园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使之成为校外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有计划地参加校外生产劳动,丰富了劳动教育资源。
(二)明确劳动教育模式
笔者学校采用“少先队活动+”的劳动教育模式,将少先队队会与劳动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形成队会活动和劳动实践课程的共振联动,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每周开设1课时劳动教育课,主要用于劳动活动的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每周1小时的少先队课外活动,安排1小时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劳动习惯,深化对劳动情感的理解,着力提升学生的劳动基本技能。每学年5天的劳动周活动,采取“3+2”的模式,即3天在校内,2天在校外,让学生行走在田野中,感受劳动果实的“重量”。
(三)完善课程内容
笔者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人文自然资源,设计了“少先队活动+劳动实践”教育主题活动,形成了“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种植观察活动”“趣味植物知识竞赛”“蔬菜瓜果品尝活动”“手抄报绘画”“丰收体育行”“手工制作”“劳动研学”9项专项活动和10门相应课程,具体课程为“品尝荷花”“十里稻路”“民俗艺术”“探秘自然”“现代工业”“生态农业”“野外生存”“劳动体育”“手工技艺”“品读瓜果”。
三、强化师资建设
活动设计的质量决定活动成效,开展有效的活动,高效的活动,才能够更接近预期的育人效果。而活动的质量又取决于组织活动的教师,所以师资力量是活动开展的保障,是影响活动成效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强师资建设,活动效果才能得以真正提升。为此,一是挖掘校内师资潜力,让已经有劳动技能方面特长的教师施展才华。二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种师资技能培训,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让全校教师提高劳动技能,以便更好地示范引领。三是建立教师劳动教育考评机制,把教师参加劳动教育作为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之一。为了提高劳动教育实践的成效,将劳动教育实践课纳入教师的综合考评,建立长效的考评机制,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四是聘请校外的种植能手和技师担任校外辅导员。校外的种植能手和能工巧匠拥有一流的种植技艺和一流的技术,更拥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校外种植能手和能工巧匠聘为校外辅导员,让其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与劳动全方位地接触,巩固书本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劳动专业技能的认同感,也能给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带来生机,有力地拓展社会教育资源的参与。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还实现了“观念重塑、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四、坚持“以劳树人”
“以劳树人”是劳动实践教育的宗旨和终极目的,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因此,“活动”是途径,“劳动”是手段,“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才是目的。“最美的状态在劳动中,最好的课堂在实践中”,通过“少先队活动+劳动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做事,感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感受劳动的光荣,感受劳动的美好,让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以劳树德
德育是育人的首要目标。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贯穿在“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通过劳动,懂得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笔者学校是贫困县的农村小学,享受到了国家营养餐的配送政策,而学生在校用餐也有食品浪费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学校通过劳动主题活动深化教育。首先,开展“一粒米的故事”主题班会,学生在班会中了解到一粒米从播种到成为碗里的米饭,需要经过二十几道工序才可以完成。学生从中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应该要好好珍惜。其次,在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课,让学生拔草、松土、施肥等,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粮食。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逐渐养成了节约意识和合理利用剩菜剩饭的习惯。
(二)以劳增智
笔者学校依托劳动基地,设计了多种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启智,在劳动中增智。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不断推陈出新。
(三)以劳育美
学校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在活动中,学校利用劳动基地种出的蔬菜瓜果进行美食拼盘、蔬菜时装秀、手抄报绘画等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通过美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形成向上、向善的好品质。
(四)以劳强体
习总书记曾寄语,“青少年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野蛮体魄”就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魄。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活动。为达到劳动实践和身体锻炼两不误,我们寓身体锻炼于劳动实践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举办“丰收体育节”,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研学活动,举行插秧比赛等。
378650190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