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管理视阈下政府海洋管理职能分析
2021-03-15宋泽南
摘要: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因水和山中均有丰富的资源,山中种植树木,水中则有水产品。而海洋最为地球上最广阔水体的总称,更是具有丰富的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海产品、还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此外,海洋还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关系到国家进出口货物,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临海的国家,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加强政府海洋管理。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现代的海洋管理具有公共性的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是有限政府,海洋管理中的政府也应该是有限政府。而本位主要基于公共管理视阈下政府海洋管理职能分析。
关键词:海洋管理;政府职能;公共管理;公共性;有限性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世界”。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实时海洋开发”的战略任务。并且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管理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客体,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且相继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重要的法律[1]。而下文主要冲海洋管理的公共性、政府海洋管理的有限性以及政府海洋管理职能的有限性和公共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海洋管理的公共性
(一)海洋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在海洋管理中,由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分不清则会造成混乱,甚至会引发不同国家的战争。比如我国的钓鱼岛问题,就是关于其管理主权的问题与日本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而在管理主体方面,一般来说,由于海洋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和政府本身应承担的职能,政府五一是海洋主体的主要主体。但是其也不是唯一的主体,随着海洋资源被逐步发现,人们越来越重要海洋管理主权问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公众也参与到海洋管理中来。并且在联合国21世纪议程17张6条也明确要求:“每个沿海国家有应考虑加建立、或在必要时加强适当的协调机制,在地方一级和国家一级上从事沿海和海洋去机器资源的综合管理及持续发展。这种机制应在适当情况下有学术部门和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当地社区、公众和土著人民参加”[2]。
(二)海洋管理客体的公共性
海洋管理的客体是指海洋可以活动范围,其和陆域相比公共性更加明显。在探索和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政府军具有权利,只是政府更为合适。
(三)海洋管理目标的公共性
海洋管理的目标是维护海洋权益,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海洋环境质量,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所追求的海洋环境和资源是公共利用,因此在涉及海洋的产品时多数属于公共物品,就海产品来说,很难说这是谁的不是谁的,只能说谁捉到就算谁的。这也使得在进行海洋管理中目标是公共性的。
二、政府海洋管理的有限性
(一)政府海洋管理作用范围的有限性
海洋管理是以海洋实践活动为客体,而海洋的领域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一般来说公共领域需要政府的介入,而私人领域一般是私人向政府租用的,具有一定使用权,不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只有在海洋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负外部性事,政府才进行干预。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政府海洋管理作用方式的有限性
政府在进行海洋管理时,一般采用的手段为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其是传统意义上政府海洋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手段。而随着新时代的带来,传统的手段不能满足于现在的需要,加入了柔性和互动手段,比如:直到、引导、提倡、示范、合作、协商等方式[3]。
(三)政府海洋管理资源的有限性
海洋资源是无限的,而海洋管理资源确实有限的。管理资源的有限是正度资源是有限的,在进行海洋探索、海洋开发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而政府除了对海洋资源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对其他的社会活动进行管理,因此政府海洋管理资源是有限的。
三、政府海洋管理职能的有限性和公共性
(一)海洋权益维护
维护海洋权利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手段。比如我国的钓鱼岛问题,就是关于其管理主权的问题与日本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这便是我国为了海洋权利最典型的案例,此外,还有南海权利的维护。而维护海洋权益,必须加强海洋立法,也需要在海洋政府管理中建立强劲有力的海上执法退伍。
(二)海洋经济调节
海洋资源为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但是随着人们过度的开发严重损害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健康。因此需要对海洋经济进行调节,其调节的方式为:加强对海洋开发的宏观调控;根据海洋的自然生態规律和经济技术规律,建立“有序、有度、有偿、有法”的海洋开发秩序;保护海洋环境、依据科学技术和预见性的厥词,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开发等朝鲜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三)海洋公益服务
海洋公益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协调好从事海洋开发的各部门、各地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其二是政府组织海洋研究,搜集海洋的相关资料帮助开发者解决存在的问题;其三是建立海洋基础设施,如海洋防灾减灾系统等[4]。
(四)海洋秩序监管
海洋秩序监管主要包括海上交通安全监管、渔业渔港监管、海上货物进出口监管、人员进出关监管以及海上治安监管等。
(五)海洋文化建设
海洋文化建设主要是向公众宣传海洋知识,了解海洋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对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尤其是对渔民来说,更需要加强海洋文化建设,防止为了一己之利而大量捕鱼,破坏海洋生态。
总结:海洋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在海洋管理中,需要政府的监管,其主要包括: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经济调节、海洋公益服务海洋秩序监管、海洋文化建设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周学锋. 公共管理视阈下政府海洋管理职能探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01):69-71.
[2]王琪,邵志刚. 我国海洋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03):23-28.
[3]王琪,孙立坤. 海洋公共管理学:缘起及其框架体系设想[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14.
[4]郭宁. 政府海洋管理模式的多元价值与多维系统[J]. 法制与社会,2011(25):147-148.
作者简介:
宋泽南(1990.11--);性别:男,籍贯:辽宁省铁岭市,学历:本科。
沈阳市师范大学宋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