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1-03-15胡莉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3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产出导向法

【摘要】“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目标,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引领”四者有机结合,立德树人,扎实树立“全人教育”目标。“产出导向法”(POA)是由文秋芳教授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笔者以《综合英语》课程某一单元为例,将课程思政与POA有机融合,旨在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设计提供可行思路。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作者简介】胡莉(1982-),女,汉族,重庆人,成都锦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成都锦城学院校级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综合英语》为例”(课题编号:2021JCKY0035)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将价值引领寓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做到育才和育人相结合。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笔者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通过思政教育的应用来探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综合英语》课程在传授基础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该课程选用的素材内容包含国外文化、社会、历史、政治和经济等人文知识。在过去的传统课堂中,师生双方重视语言知识的输入,但学以致用的输出比较缺乏。同时,在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从文学角度带领学生赏析篇章,导致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较多,而缺乏了跨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缺少认知甚至缺乏认同感。大学低年级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中国文化根基,民族认同感,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能力。所以,将“思政元素”巧妙自然地融入《综合英语》课程日常教学中,既能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化领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和POA结合下的《综合英语》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并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强加于外语课程,生硬地在课程中植入思政元素,而是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程中。接下来,笔者将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第三册“Your College Years”为例,以“产出導向法”为基础,结合文章可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举例,以期在育才的同时,达到育人的教学目标。

1.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来源于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以“学习”为中心,强调课堂教学服务于有效的学习,学用结合的思路。这与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一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学者、帮助者、咨询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导者。为了更好地衔接各个教学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整个学习过程都强调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每个环节都有输入和产出的结合,坚持学用一体;每个阶段都是输入、产出、评估和反思的螺旋形上升,使学生不断地自我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强调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为了达成最终教学目标,通过设置问题驱动,由学生来回答相关主题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巩固所学,做到学以致用,以此促成对语言的掌握。

(2)学生通过多种小组活动进行展示,由教师进行抽查、评价、反馈。抽查形式可多样化,最后由教师对同学们的观点和每一小组的表现予以评价,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最终目标的达成。

2.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本课程传统教学目标仅体现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即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培养用英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等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字里行间的深层意义。在该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笔者渗透课程思政理念,设定以下思政教学目标:

(1)运用文章素材,合理拓展延伸,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组织小组活动,进行课堂讨论或视频制作展示,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运用英语学科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关心时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本单元作为新学期的开篇课文,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经历了一个学期的迷茫和混乱,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文章中提到的关于大学时期他们所需要经历的一些重要变化。

教学设计方案从驱动开始就整体考虑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育人导向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大产出任务为:以“College is a time of growth and expansion”为题做一个演讲。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整个课程的设计和流程安排,同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内和课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结合课文内容为这个大产出任务的最后完成设定了四个产出子任务:

(1)课前的驱动任务。课前,学生自己设计问卷调查,通过学习通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班级同学做一个关于大学期间所面临的困惑和自己感觉正在经历的变化的调查。让学生意识到,由于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正在经历的变化并不都是课文里提到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以此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带着自己的观点和困惑进入课文的学习能激发他们的“饥饿感”。

(2)课中的促成任务。①通过课外独立思考自己的优缺点,和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优缺点,加上课内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眼中的自己也许跟别人眼中的自己不太一样,所以“发现自己”显得非常重要,引出文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②通过独立思考进入大学后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变化来引出亲子关系的问题,但设计的子任务以中西文化对比为大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学会用客观的态度去评价他人的文化。

③结合课文中价值观内化和世界公民的话题,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公民。在的特殊环境中,接受大家庭里的“多样性”是迈出世界公民的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经过以上三个促成任务的铺垫,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完成自己的演讲稿——“College is a time ofgrowth and expansion”。采用演讲的输出方式,兼顾了育人和本单元的语言能力培养要求,同时符合“产出导向”理论中对产出任务必须具有实际交际价值的标准。

4.多元化评价模式,做到“语言”与“思想”同向同行。多元化评价模式,是外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不可或缺的关键。本单元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Presentation同伴互评。Presentation是大多数英语课堂使用的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同伴互评的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改善课堂展示的质量。

本单元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是向全班展示什么是global citizen,及global citizen movement都涉及哪些议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接受任务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查询各种纸质、电子资料,并将所搜集资料经讨论、筛选后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与全班同学共享,在讨论区展开话题讨论。之后,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进行课堂展示。展示结束后,小组成员外的所有学生依据评分标准进行匿名评分,并用英语写下评语,重点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学生在完成互评和评语后,教师收回并计算同伴互评平均分,同时给出评分结果。最后将写满同学评价和改进意见的字条交给该小组阅读意见、建议。课堂展示的得分会计入平时成绩。

(2)写作形成性评价。在本单元中,教师会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设计一个校园内能够开展的globalcitizen活动,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对作文的形成性评价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同伴标错、作者改错、同伴互评、作者自评和教师评价。

(3)语言知识单元测验。对课内语言知识的评价主要通过单元测验完成,时间长度为45分钟,题型包括单词听写、造句、paraphrase、翻译、词形转换填空、回答课文问题等。以主观题和产出性题目为主,在平时的单元测验中尽量不使用选择式题目。

5. 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global citizen的意识,以全球视角审视各种国际问题。本单元presentation和写作的主题都与global citizen有關,学生通过对presentation和作文的同伴评价,反思并更深一步了解其中观点,加深对 global citizen的认识,着眼于大局,摒弃源于种族、肤色而存在的偏见,学会以全球视野看待国际问题。

同时,该教学设计以评促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通过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使得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自身优势、劣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及意识形态与价值观,这一切都要通过语言形式呈现、表达和传播。这些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外语课程思政的资源,为立德树人提供了素材。在《综合英语》教学中,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出导向法理论,将德育自然而然地融合在语言学习中,打造德融课堂,力求做到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洪佳兰.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研究[J].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5-18.

[3]刘磊.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4): 110-112.

[4]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5]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1(5):15-29.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POA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析文化差异性教育在高职教育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