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21-03-11刘毅夫
刘毅夫
【摘 要】自2016年教育部门发布了有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后,新课改的发展目标就已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施成了目前教学的重点。而质疑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必备技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会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重点探究高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旨在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6-0110-02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Questioning Ability in Se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Yichun Middle School,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China) LIU Yifu
【Abstract】Since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released the cont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2016,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ve been fully embodied and clarifi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e literacy training goal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teaching. The ability to question is an essential skill that best reflects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judge and analyze problem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e literacy.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cusing on exploring the strategi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question, aiming to give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 student development.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uestioning ability; Training
一、采用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自主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和思考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效果。例如,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信息需求与来源的确定”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话题导入问题情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信息具有价值性、时效性等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所以我们才会在生活中对信息进行有意或者无意的获取,那你们能说一说自己根据需求通过哪些途径对信息进行了获取呢?”其次,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引导:“通过这些获取信息的方式,你们有没有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信息的获取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你无须对此进行思考,也无须考虑获取的过程,但是如果要获得一些指定的信息却需要一定的策略。”
(二)制造对比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度
制造对比矛盾就是让学生在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下,对其异同点进行辨别和认识,促使学生新知识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之间出现矛盾,以此激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矛盾的推进下,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敏感度。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情进行深入的把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制造出对比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学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这一节知识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高中物理中“小球平抛运动”的现象,并为其展示用程序演示该运动的轨迹图,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对“小球平抛运动”运动轨迹的认知经验。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轨迹图的制作步骤,第一步要明确画轨迹图的这一要求,并对该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第二步就是设计具体的程序算法,最后一步就是运行算法。通过制造对比冲突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编程的过程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还能让学生对编程容易出现的问题产生深刻感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通过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一)增加互动,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提问氛围
很多教师在面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无法有效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机智,促进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或者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导致学生的质疑能力难以得到充分提升。然而,想要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一定要实现平等对话,使教与学的双向性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和回答的这一教学资源,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谈论,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促使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愉悦、宽松的提问环境下,不仅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建立设疑习惯,让学生在引导中勇于提问
根据相关心理学家的研究,想要实现某种能力的培养,就要对培养对象进行长期的训练,质疑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提问训练,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养成提问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提问就会变成一种自主行为。因此,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设疑,而不是摆出一副不易亲近、严苛的样子,导致学生心中有疑却不敢言表。例如,学生对某一知识点产生认知困难和争论,或者对知识的类别无法进行准确区分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促使学生能够找准问题点。其次,设疑要建议在教学的核心内容上,如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这样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对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设疑的有效性,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疲倦感,学习兴趣有所下降;也不能太少,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程度;并且问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如“你懂了吗”“你了解了吗”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仅无法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起到提升作用,还会促进学生形成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
三、通过有效措施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巧用计算机,提高学生描述问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信息技术操作任务,却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操作过程,如“点这里那里”“按那个这个”。为此,为了有效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首先,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的规范性,尽量采用专业术语,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才能掌握相关的专业用语,如“命令”“按钮”“菜单”等,久而久之,学生描述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专业。其次,要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步骤,同时还要对学生描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及时纠正,这样能够让学生描述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由此获得质疑能力的提升。
(二)及时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课后反思问题的主动性和意识
反思、总结是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结构的构建情况产生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同时,教师通过反思,能够知晓教学活动、进度安排不合理之處,以及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等等,这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非常重要。以此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充分的回顾,刚开始学生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会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反思,但是长此以往,笔者相信学生一定会形成课后自主思考的习惯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结语
落实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仅实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提问环境,还要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和自主性,从而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华定军.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5(35).
(责任编辑 袁 霜)
364050033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