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在急诊救治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21-03-10张俊李少波戴日晶
张俊,李少波,戴日晶
(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营口 115000)
重症过敏性休克(severe anaphylactic shock,SAS)是指当外界抗原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抗原-特异性抗体结合反应的一系列过程,最终迅速引发危及气道通畅和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由于SAS过程起病突然,且反应严重,因此,又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目前,引发SAS的原因包括药物、食物及昆虫叮咬等,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皮肤潮红、皮疹以及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水肿症状;喉头水肿和器官痉挛也是SAS的严重并发症[2-3]。有流行性病学研究[4]指出,美国SAS每年发病率约为5.1/100 000,死亡风险可高达14%,每年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患者约为500~1 000例。目前对于休克的治疗以应用肾上腺素为主要临床抢救方案,但对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缓解效果仍不理想[5]。有研究[6]表明,苯海拉明作为一种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可有效竞争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对改善以组织水肿、血管渗出为特征的过敏性变态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苯海拉明对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42例。根据起病原因和病情程度,由接诊医生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18)。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6.14±9.73)岁。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41.62±11.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研究内容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病史、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过敏原接触史证实为重症过敏性休克者;②入院时血压低于90/60 mmHg 者;③一般情况良好,无心、脑血管及凝血系统功能障碍;④依从性良好,能接受定期临床随访者。排除标准:①休克症状致病因素为外伤、感染及活动性出血者;②既往2 个月内罹患严重感染及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者;③存在恶性肿瘤病史者;④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不能坚持定期随访者。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入院后取平卧位,立即停用或脱离任何可能致敏原,行床旁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氧流量>5 L/min,如患者呼吸心跳已发生停止,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处理,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麻痹者应采取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首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给予晶体液及胶体液进行扩容、多巴胺药物升高血压治疗。在常规急救措施同时,立即行肌肉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20 mg(天津金耀药业,国药准字H12020617,规格:20 mg/支),随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 mg(北京永康药业,国药准字H11020584,规格:1 mg/支)。若疗效不佳,可将4 mg 肾上腺素溶解于5%葡萄糖溶液500 mL缓慢静滴。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及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救治疗方案同观察组,均给予吸氧、扩容及升压药物处理;同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 mg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自入院开始,监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回升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其中血压回升以收缩压超过90 mmHg 和舒张压超过60 mmHg 为标准。分析两组1 h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标准[7]为:①血压回升至90/60 mmHg,休克症状消失;②患者苏醒且神志恢复正常水平、Glasgow 评分超过13 分;③皮疹消退且皮温正常。观察并比较两组方案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 h心排量及中心静脉压水平,其中心排量正常生理范围为4~7 L/min,中心静脉压正常水平为50~120 mmH2O。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监测时间点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压回升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例数24 18血压回升时间64.18±19.43 128.29±33.74 2.184 0.012皮疹消退时间42.19±11.43 63.83±22.95 1.372 0.037苏醒时间78.26±21.83 136.32±37.45 3.685 0.003
2.2 两组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急救前两组患者心排量、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3,P=0.478)。对治疗前后心排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不同时间心排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分析:①急救后1、2、3、5 h,观察组心排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不同时间心排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时间推移均呈不断上升趋势;③对照组急救前与急救后1 h心排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8,P=0.617),急救后1、2、3、5 h 心排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时间呈不断增加趋势,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监测时刻心排量指标结果(±s)Table 3 Results of cardiac output index at different monitoring time in two groups(±s)
表3 两组不同监测时刻心排量指标结果(±s)Table 3 Results of cardiac output index at different monitoring time in two group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24 18心排量(L/min)急救前1.84±0.21 1.57±0.36急救后1 h 2.96±0.53 1.87±0.61 2 h 4.86±0.79 2.75±0.61 3 h 4.51±1.84 3.22±1.57 5 h 6.72±2.36 4.69±1.94 F值24.132 P值0.014
对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①两组患者不同监测时刻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急救前与急救后1 h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救后不同时间点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急救前与急救后各时间点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监测时刻中心静脉压指标结果(±s)Table 4 Results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t different monitoring time in two groups(±s)
表4 两组不同监测时刻中心静脉压指标结果(±s)Table 4 Results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t different monitoring time in two group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24 18中心静脉压(mmH2O)急救前2.13±0.64 1.87±0.81急救后1 h 2.64±0.25 4.91±0.53 2 h 4.17±1.21 7.21±1.53 3 h 5.45±1.63 12.46±2.75 5 h 7.59±0.43 15.26±3.85 F值47.856 P值0.000
2.3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急救1 h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20例,抢救成功率为83.3%;对照组抢救成功7例,成功率为38.9%。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9,P=0.003)。
3 讨论
重症过敏性休克(SAS)又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是一种以气道和循环功能快速衰竭为特征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症状[8]。1902 年由 Richet 等首先发现,2003 年世界过敏组织(WAO)系统提出在SAS中两类过敏反应参与病理生理机制,其中速发型反应是由IgE及其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反应,而非速发型则通常由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激活所引发[9]。在SAS致病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人体接触过敏原后,通过激活IgE信号通路,释放类胰蛋白酶、组胺、羧肽酶及各种炎性介质,从而引发人体生命体征(如血压及心率等)的降低。有研究[10]认为,SAS的首选紧急治疗方式为肾上腺素注射,而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应用仅为二线治疗方案,不应作为紧急处理措施。但目前对于抗组胺药物在过敏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价值仍缺乏相关研究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回升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人体内组胺有H1、H2和H33种亚型,其中体内组胺H1受体多分布于毛细血管、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等部位,当H1受体活化时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水肿以及喉痉挛等症状。苯海拉明是一种具有抗外周组胺H1受体作用的药物,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以实现抑制血管渗出和减轻组织水肿的药理作用。通过对恢复指标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心排量在治疗后1 h出现增加,并随时间推移呈持续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心排量在治疗后1 h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揭示联合应用方案在恢复心排量功能方面优于单用肾上腺素;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发现,观察组在急救后1 h与急救前无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急救后1 h明显高于治疗前,结合心排量功能恢复情况揭示联合应用苯海拉明后,SAS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循环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提前。王淑华等[11]临床研究中显示,抗组胺药物在重症过敏性休克抢救中有可能与肾上腺素存在协同作用,而本研究结果证实在SAS 急救中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对加快患者皮疹消退、促进早期苏醒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尽管陈玉迪等[12]研究指出,抗组胺药物并不作为一线药物对SAS进行治疗,且对于过敏反应缓解的药理作用常常在数小时后才能实现,但本研究结果却提示苯海拉明联合肾上腺素药物可提高SAS早期抢救成功率。由于本研究中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因此,还需进行大样本的探究以进一步证实。
综上,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可有效改善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过敏反应消退及早期苏醒,并在恢复患者心功能及循环功能方面优于单用肾上腺素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急救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