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时事资源运用初探

2021-03-10劳展琛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运用

【摘要】时事资源链接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位和教学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入时事资源,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时事资源;运用

作者简介:劳展琛(1976.1—),女,广西灵山县教育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士学位。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位和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同时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位以及教学要求为时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教材内容,引入时事资源,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要点。

二、时事资源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是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语言表述较为抽象概括,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起来有难度,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不大,课堂教学活动参与性不强等,由此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讲解式的授课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倦怠感,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时事资源一般指近期国内外发生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大事,是引发社会公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时事资源的特点是时效性强、社会公众关注度高,往往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平台以文字、视频、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时事资源是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时事资源桥梁,连接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实,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读和分析,适时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把握理解领悟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教材理论知识理解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法律素养,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果。

三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能力。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各样丰富的信息,了解世界范围的时政新闻等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初中生有限的認知以及社会生活经验的缺乏有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困惑或者认知的偏差,不利于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时事资源,并运用教材的理论观点分析,通过对时事资源的分析和理解,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阔认知,学以致用,明辨是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法律素养,帮助学生塑造主体人格,达到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遵循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素养,就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需要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需要鲜活的法治在线案例予以启迪;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时事资源的运用,这是由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性所决定的。可以说,时事资源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鲜活化的重要载体,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素材。

三、时事资源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是立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选用整合时事资源。时事资源的运用要服务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求和目的,服务于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入时事资源,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不能超出教材内容的范围而随意选用。因此,教师必须在熟悉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机融入时事资源,筛选有针对性和契合性的时事资源并加以运用。教师要选择那些能引起学生共鸣、促进感情升华的时事资源,通过这些时事资源,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是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位,培养学生时事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时事资源的提供者,教师是时事资源的主要提供者,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时事资源的补充提供者,起到丰富和补充的作用,学生是时事资源的主要需求者。教师在时事资源运用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关注和分享时事资源,引导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的好习惯。在讲解和分析时事资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各种社会热点事件或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教材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

三是立足初中学生学情,丰富时事资源教学方式。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般由教师讲解时事资源,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时事资源的运用方式忽视了学生主体性需求,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不感兴趣的时事资源产生厌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适时创新时事资源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收集整理不同主题的时事资源并加以分享;或者开展课堂时事播报活动,让学生播报当天收集的时事新闻,并利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阐释;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关注时事新闻平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心新闻时事的好习惯。

四是丰富时事资源来源,提升教师时事资源运用能力。时事资源的收集和筛选关系到时事资源的运用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注意拓宽时事资源来源渠道,尽可能通过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央视新闻频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联播等媒体或栏目来获取时事资源,以确保时事资源的权威性和内容的准确性。那么,教师要在众多的时事资源中筛选出契合课程教学需要的内容,就需要具备较强的时事政治敏感性和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尤其是对于政论性较强的时事资源,教师首先本身要读懂读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接受。因此,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要明确理论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阅读和学习《人民日报》《求是》《红旗文稿》等报刊刊登的重要理论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从而为准确理解和分析时事教学资源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更好地讲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总之,时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运用,不仅要契合课程定位和教学要求,而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教师立足课程定位,明确教学要求和学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提升对时事新闻的敏感度和选取素材服务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志浩.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时事资源运用:以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教材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20(11):28-41.

[2]張海维.引入时事资源,发展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J].新课程导学.2020(5):24.

[3]张冬云.巧用时事资源,课堂妙趣横生[J].教师.2018(9):82-83.

[4]葛小军.时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2):30-3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运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