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游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2021-03-10王文娜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手机游戏身心健康

【摘要】科技的进步,赋予手机多样化的功能。一部灵活、精致小巧的手机,能够切实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手机以其独特优势迅速占领群众市场,成为人们每日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工具。同时,手机使用人群逐渐低龄化。在我国,有超过一半青少年使用手机,手机游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日益凸显。本文立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就如何引导他们理性对待手机游戏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智能手机;手机游戏;身心健康;教育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第二期中小学幼儿园德育研究专项课题“手机的合理使用与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关系”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文娜(1981.10—),女,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予人们更多的娱乐选择,手机不再只有单纯的交流、通话功能,还同时兼具了游戏、追剧、看书、听歌等娱乐功能。成年人尚且沉迷于手机世界无法自拔,遑论小学生?在小学生群体之中,手机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加。不少小学生以玩手机游戏为乐,在游戏上面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导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一、手机游戏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

手机游戏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小学生喜爱。在小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之中,他们会投入大量精力,沉迷其中。小学生专注于手机屏幕、情绪紧张、精神集中、心跳加速,在短时间之内,会消耗掉大量精力与体力。以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为例,一局游戏少则20分钟,多则40分钟,小学生经常玩得乐不思蜀、废寝忘食,因此出现疲劳、憔悴的情况[1]。同时,小学生身体发育还未成熟,抵抗力较弱,长期玩游戏很容易产生身体疾病。对着手机屏幕长时间反复观看、敲击,会导致脊椎发育畸形、腰酸背痛等情况出现。

从心理角度出发,玩手机游戏容易激发人体内的暴虐因子和焦虑情绪。长此以往,小学生逐渐对手机游戏上瘾,无法摆脱手机游戏的束缚,手机游戏成为制约他们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当玩游戏成为一种心理惯性与生理惯性时,情绪不佳、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精力不济等问题接踵而至[2]。在课堂之中,经常会神游天外,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手机游戏有着极强的蛊惑性,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被游戏所吸引,从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手机游戏在网络之中盛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全球通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长时间玩手机游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与现实的社会产生冲突,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手机游戏所具备的趣味性与便捷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作息与生活秩序。手机游戏的匿名设置,更是让小学生有情绪发泄的出口,为小学生提供道德犯罪的途径。在游戏过程之中,小学生们可以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随意抒发个人观点。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还有的小学生,由于对游戏过度依赖,以至于手机一旦不在身边,就会产生巨大的孤独感和无措感,在上课时,始终无法专注于学习,经常性发呆,严重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习质量。

二、引导小学生理性对待手机游戏对策解析

(一)立足于思想认知,引导小学生理性对待手机游戏

任何手机游戏都被赋予了奖励功能。当学生们在闯关成功或者是获得胜利时,就会得到奖励。这种奖励会刺激学生感官,给予他们满满的成就感,让他们更加有动力玩游戏。手机游戏以奖励来诱惑学生,让他们主动地按照游戏设置,持续性前进。在玩游戏的过程之中,小学生会抱着对于下一关奖励的期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无法自拔,在游戏世界之中,获得自豪感。尤其是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兴趣爱好,缺乏目标、备受束缚的小学生,他们以逃避的心理,躲避在游戏世界里面,渴望在游戏之中寻找自身价值。一旦在游戏之中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游戏上瘾,长时间依赖于手机游戏,无暇顾及其他。

现在小学生个性十足、寻求自我。手机游戏里面有自成一派的规则,和现实生活截然不同。小学生可以在游戏世界里创造自我空间、施展自身个性、发泄自我情绪。当他们进入游戏中时,他们就是游戏的主宰者,不受家长、学业、教师的束缚,成为一个完全“自由”的个体。还有一些学生通过手机游戏,进行人际交往活动。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同班同学是重要的交往群体,获得全体认同,是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功课。当其他学生课余时间讨论游戏、组队打怪时,有人不懂游戏,无法参与其中,就很有可能遭到群体排斥。

面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进行妥善处理,改变小学生对手机游戏的看法。手机游戏的设计融入了诸多行业专家的智慧,他们贴合小学生心理,设计出更适配于小学生的手机游戏,保持手机游戏的黏性。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善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可以以游戏的概念,深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增添学习的乐趣,让小学生逐渐爱上学习。同时,在班级之内,以手机游戏为主题,开展辩论比赛,教师是辩论比赛的主持人,小学生是辩论的主体。比如说,以“手机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好还是坏?”为辩论题目,正方持好,反方持坏,正反双方展开辩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同学合作,利用互聯网查询资料,做好充分准备,在班级中进行辩论。在搜集资料和辩论的过程之中,学生们逐步对手机游戏有更为全面的认知。辩论比赛的开展,强化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说教。当小学生能够主动辩论,代入自我发言时,他们的发言内容将更具说服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辩论比赛,让小学生逐步意识到过度依赖手机,只会危害身心健康,只有合理把控时间,提升自制力,摆脱游戏束缚,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才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成长的快乐。此外,教师还需联系家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多给予他们肯定和夸奖,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逐步摆脱手机游戏的束缚。

(二)立足于行为习惯,引导小学生理性对待手机游戏

当小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以后,他们的学习兴趣明显弱化,对手机游戏的兴趣逐渐占据上风。更有甚者,一味地玩游戏,造成学业荒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校园之中,要加强手机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制定惩处标准,一旦有违反行为,就要进行处罚,对小学生群体起到良好的震慑作用。在校园范围之内,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借助校园广播、校园板报等平台,宣扬手机游戏的消极影响。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小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将课余时间放在校园活动之中,逐步减少手机使用频率。

在家庭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多多与小学生沟通,了解小学生心理,为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科普手机游戏的危害性。不能够一味地溺爱孩子,让他们过度使用手机。要自觉监督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合理把控手机使用时间。在小学生面前尽量少用手机、不玩游戏,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形象。陪同小学生一起看书、做手工、下棋、开展户外活动等,培养他们多种兴趣爱好,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倾听小学生的心声,感知他们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依赖手机游戏的成因,从而制定相应对策,解决问题。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给予他们自由的成长空间。不可一味打压小学生、全面禁止手机使用,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可结合小学生需求,共同制定手机使用策略。比如说,周末可以玩半个小时游戏,游戏需以益智类为主;让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秩序,学会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借助游戏放松自我,增添成长色彩。

(三)立足于线上环境,引导小学生理性对待手机游戏

想要小学生远离手机游戏危害,实现健康成长,就必须要从根源做起,也就是从整顿网络环境入手。手机游戏类型多样,很多游戏都包含暴力元素,有的游戏甚至存在色情元素,对于小学生毒害甚广,严重影响小学生身心发育。为减少手机游戏的危害性,国家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游戏平台,打造健康的游戏环境。针对手机游戏,设置分级制度,对未成年人进行严格管理,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确保小学生能够有一个安全的、健康的游戏平台。同时,家长要发挥监督作用,在学生的手机上安装监管软件,有效控制小学生的手机游戏频率。定期检查小学生手机,在与小学生有效沟通以后,将不良的手机游戏进行卸载。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手机使用观念,让他们学会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学会绿色上网。

同时,利用各个社交平台,在线上发起小学生健康上网的活动,引导网友们积极参与,号召广大网友自觉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号召广大游戏厂家为小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针对小学生设置健康向上的游戏,同时控制游戏时长。比如说一个小时之内只能玩一次,或者一天只能玩两个小时等。扩大舆论的影响力,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游戏,可及时举报。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营造文明网络环境,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游戏空间。

(四)立足于线下活动,引导小学生理性对待手机游戏

在调查过程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小学生之所以依赖于手机游戏,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之中缺乏亲密关系的陪伴,没有安全感,感到十分孤独。他们利用手机游戏来打发时间、寻求慰藉。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合理引导,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小学生群体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当小学生对教师的产生信赖感以后,他们的倾诉欲旺盛,同时还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日常工作。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敞开心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正确使用手机。在校园中,教师可构建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比如说长跑比赛、手工比赛、唱歌活动等,让学生们沉醉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无暇顾及手机游戏。此外,教师还可与家长联系,利用节假日时间,鼓励学生们深入自然、深入社会。多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味人间百态;深入博物馆之中,品味历史遗迹;拜访红色革命根据地,感受先辈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走进名山大川,欣赏祖国之壮美。以多样化的线下活动,丰富小学生日常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从而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他们逐步放弃对手机游戏的执念,对生活敞开怀抱,实现健康成长。

(五)立足于人际交往,引导小学生理性对待手机游戏

在调查过程之中,笔者发现,很多小学生之所以沉迷于手机游戏,是因为他们缺乏关爱与归属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往往找不到良好途径,因此只能够将希望放在手机游戏上面,与他人进行亲密互动。手机游戏跨越空间界限,可以同时有几千人几万人在线,十分热闹。在平等的环境之中,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致命诱惑。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需求。因此,要引导小学生理性看待手机游戏,就需要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的过程,需要多方的积极互动。要通过不断实践强化交往能力,提升沟通水平。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两组,两个小组面对面站立,学生需要与对面的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三分钟以后,一个小组的成员往前走,另一个小组不动,继续与下一名学生交流。在不断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求学生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笑容、亲切的状态、舒适的姿势、合适的音量。在交流结束以后,引导学生们抒发自我感受,谈谈交流过程中的困难。不仅如此,还可带领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之中了解他人需求,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说,一位学生扮演交通警察,一位学生扮演行人。行人过马路时东张西望,并用求救的目光看着交警。这时交警积极上前,耐心詢问,原来行人不识路。最终交警为行人指明方向,解决问题。通过人际交往训练,提升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走出课堂,走出家庭,深入社会之中,与他人展开交流。不再依赖于一个小小的手机,不再期待网络上的虚拟信息。而是懂得从生活之中,与亲密的朋友、师长、家人展开积极沟通。在与他人沟通之中,满足充沛的情感需求,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心灵得到满足,无需手机游戏的慰藉,不断成长,成为健全发展的青少年。为民族复兴、祖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着祖国未来发展。不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需要发挥自身力量,引导小学生理性看待手机游戏,摆脱手机游戏的束缚,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现实逃避与虚拟满足[D].浙江师范大学,2020.

[2]宋振玲,刘铭.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问题的解决路径—基于优势视角的研究[J].社会与公益,2020(03):43-45.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手机游戏身心健康
让手机游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渠道
手机游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浅谈手机游戏业务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