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研究

2021-03-08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4期
关键词:传者受者场所

丁 默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量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思想的内容,在经过长时间沉淀后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扩充。传统文化同时具备历史性、创新性特征,在当代社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举措,因此,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分必要。文化传承体系由传承方式、传承场所等多种内容共同组成。要想加快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脚步,就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建设完善、高效的传承体系。文章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价值与要求、体系的主要内容与构成,并提出有效的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我国拥有沉淀了上千年的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放在任何时代都有着极高的传承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逐渐提升,人们逐渐加强了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传承,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也加快了步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资源十分丰富。文化传承离不开传者、受者和传承方式的支持,这是文化传承体系的关键组成。从表面来看,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只是对某种文化资源予以传播,实际上,这也是增加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率、建设和谐美好家园的有效方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视。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价值及其要求

价值分析

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意味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趋于系统及全面,主要价值如下:

一是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在历经几千年发展后已非常丰富、多元,大量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育人的重要资源。在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受传承渠道、范围等因素的制约,文化传承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解决以往传承弊端,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视。文化传承体系中蕴含着众多优秀文化资源,这些都是随国人思想、行为、语言等不断发展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在传承体系中,所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均可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播,传播渠道也可得到丰富;无论是传播质量还是数量都能得到有力保障,这对于提高我国软实力有着积极影响。

二是提高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数量较多,不同文化有着不同属性。根据文化属性的不同可将其与不同产业相融合,该方式可以有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利用产业规模、技术等诸多优势带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近年来,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有所上升,这给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构建文化传承体系时可将市场需求作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资源与多元产业相结合,为文化传承提供更多可能性。

三是促进了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历史性赋予传统文化以地域、民族及延续色彩,创新性则赋予传统文化以与时俱进、朝前发展的动力。在时代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可跟随时间、人类进展向前发展,并不断丰富与完善,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代背景、任何环境下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有利于建设美好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对环境、个体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保障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主要要求

在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注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对于文化传承体系来说,其建设过程并非单纯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还需结合传统文化实际对其加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既包含文物、劳动工具等有形物质遗产,又包含民风民俗、工艺、礼仪等无形文化遗产。所有传统文化资源均与国人不同时期的认知、思维密切相关,如果在传承时没有注重文化保护,便无法发挥出文化传承体系的作用,不能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目的,因此,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十分有必要。

二是需了解、审视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虽是民族精神命脉,但在传承过程中必须区分文化优劣,从多角度了解、分析传统文化内容,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入文化传承体系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绝对不只是延续传统文化的历史性,而是在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目光审视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获得发展动力。

三是需具备包容态度。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目的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长远、繁荣发展,而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则是达到该目的的前提。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实现进步,不仅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也与其他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在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应持有包容态度,在保护、弘扬本土文化元素的同时打造开放式平台,吸收百家精华,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是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有效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传者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必须得到传者的支持,传者是文化传承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传者主要是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他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传递给他人。在以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者通常为师者、长辈等,商人等活动范围较宽泛的群体,也会在传统文化传播中产生重要影响;现如今,学校、教师、网络等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者。在文化传承体系中,传者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且承担着重要职责,传者不仅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还需想方设法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文化发展。在经济与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已经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传者是关键所在。传者往往会主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并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播出去,在必要时他们还需要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质量与传者的文化素养、思想、职业等有着一定关系。

受者

在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受者既是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继承者。当代社会,优秀传统文化受者范的围较为广泛,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受者,其中青少年是文化受者的核心群体。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并非传者才拥有职责,受者同样需肩负起传承职责,受者可以主动选择、接受传统文化资源。受者从某个渠道获取、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由于不同受者的理解能力、看法不同,使其接收到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原文化内涵存在差异,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内容及策略等,都是影响受者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在文化传承体系中,受者是极其活跃的群体,传统文化资源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受者内部,受者之间可相互讨论、分享传统文化,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接收与继承。随着受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愈加深刻,便会在心理、行为上有所践行,此时,受者便会从最初的主动选择演变为主动继承。

传承方式及场所

传承方式与场所是文化传承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方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以往,人们大多通过人为方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且传承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进入当代社会后,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型媒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并成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但现代传承方式的出现并没有完全淘汰传统的传承方式,传统方式仍然得以延续,有时人们会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融合共同发挥文化传承功能。进入新时期以后,各行各业都有所创新优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紧跟时代步伐,无论是传承方式还是场所都应有所转变,不应局限在以往的传承范围与渠道中。在文化传承体系中,传承场所与文化传者、受者都密切相关,传承场所的形成需要传者与受者共同组成,并建立明确的传统文化传承关系。传者在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受者后会建立自然空间,随后再建立稍加复杂的社会空间;通常情况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场所以“自然+社会”的方式出现。文化传承体系并未对传承场所提出硬性规定,任何环境、空间都可能会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场所。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加快数字化传承建设

目前,数字化技术发展已较成熟,这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对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从我国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现状来看,虽然其已经和数字化有所接触,但其与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不够深入,且数字化资源不够丰富。为了发挥数字化优势,必须针对具体情况改善现状。在建设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时,应站在文化传承的根本意义上出发,结合相关政策机制制定数字化传承方案。无论是传统传承方式还是数字化传承方式,都应密切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本质;要充分体现数字化传承优势,打造大量具备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现如今文化传承体系需具备与时俱进性,数字化已成为文化传承体系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实现数字化传承时,不应拘泥于已有的传承渠道和内容,而是需展开相应的挖掘与创新工作。数字化之所以深受各行业欢迎,一部分原因便是其便捷和多元的优势,其在科技领域有着较广泛的传统文化传承空间,因此在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需全面认识数字化技术,还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所需进行探索、挖掘,开发出一系列全新、有效的文化传播方法,以加快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速度。

加强文化传承场所建设

传承场所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想在根本上提高文化传承效果,就必须重视对传承场所的建设。从目前文化传承体系现状来看,其已经与图书馆、艺术馆等场所相结合,这些场所虽有着广泛的受众面,但其在实际传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文化传承功能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基于此,在后续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需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所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弊端。首先,需适当增加文化传承场所的数量并拓展其规模。即使图书馆等场所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但现有传承场所数量还不足以有效实现文化传承效果,因此,有必要增加场所数量与规模,具体而言,可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在社会中鼓励个人建设传统文化传播场馆;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第三方企业、机构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提供更多传播路线,使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成为文化传承的受者。其次,需增强文化传承场所的多元化。由于文化传承场所较为单一,其整体职能及文化传承作用也比较单调,只有建立不同类型的场所,并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结合,才能为文化高效传承提供必需条件。同时,也可针对现有文化传承场所职能予以拓展,在不影响场所基本职能的前提下加快场所合作,以此来充实文化传承体系,为文化传承提供保障;可结合不同场馆的职能、特征等增强其内涵与吸引力,进一步明确场所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使场所与社会群众均养成自觉、自愿的传统文化传播、接收习惯。

重视保障机制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传承体系则是推动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有力平台。因此,在建设传承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得到保障机制的管理与约束,这是确保传统文化得到优质传承的保障。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道德约束机制。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传承主体的道德会决定文化传承的质量、性质及具体方向,如果文化传承主体道德水平不过关,不仅无法达到文化传承效果,反而会影响到传统文化的正常发展,导致传统文化流失大量传者与受者。此时,便需得到道德约束机制管理,充分发挥传承主体的引导作用,在社会中树立正确榜样,这样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达给社会大众。同时,还应建设培训制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维护及运行均离不开专业人员。现阶段,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内容、方式的不断丰富,其对工作者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拥有高素质队伍才能建设出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对此,可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讲授文化管理的知识、方法,规划文化传承体系构建方案、思路,了解相关法律制度,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建设工作中。

综上所述,我国拥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体系是实现文化大范围、高效传播的重要平台,这一体系不仅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提高传统文化的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精神家园建设。在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需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应在了解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对其的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主要由传者、受者、传承方式及传承场所等几部分构成,要想发挥文化传承体系的作用,就需要加快数字化传承建设,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场所创新丰富,同时还要重视对道德约束、培训等保障机制的建设。

猜你喜欢

传者受者场所
影响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对策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新媒体时代传者需要新的媒介素养教育
人人皆“传者”,练就一双慧眼吧
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线性模式
老年肝移植受者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恋爱场所的变化
从“受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