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谚语、民间故事中龙意象的比较研究
2021-03-08胡琳苹
胡琳苹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1 中日谚语中的龙意象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且言简意赅的短语。大多数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形成的实践经验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总结。谚语在生活中形成,在人民大众口口相传中继承发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民族文化、历史自然情况。
1.1 中文谚语中的龙意象
《中华谚语》中收录50 余条含有“龙”字眼的谚语。经整理分析发现,“龙”作为意象主要代表了4 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力量的象征。如强龙不压地头蛇。意指虽为强大者,但也压不住盘踞在当地的势力。又如龙虎交战、龟鳖受灾。意指两股强大的势力斗争,殃及事件中不重要的小角色。再如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意指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的人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后被弱小的人欺压。在这类谚语中,均是以“龙”比喻强大力量;二是作为尊贵权利的象征。如成龙上天、成蛇钻地。意指有能力的人自然能功成名就,没有能力的人注定无所作为。依此,可看出在人们心中龙必会上天,与生俱来拥有尊贵血脉。事实上,龙象征尊贵权利,特别是皇权,不仅在谚语中有所体现,在自古流传下来的歇后语中也常有体现。如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等; 三是作为水神的象征如龙多旱、人多乱。意指龙多了不司雨,人多了易生乱。又如是龙到处行雨,是蛇到处伤人。意指龙四处布雨,蛇四处伤人。又如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意指龙最终的归宿是沧海,虎最终的归宿是深山,比喻人最终是要回到自身归宿的。这类谚语中龙均作为水的主宰,具有呼风唤雨之能;四是作为祥瑞的象征。如二月二、龙抬头。意指每年仲春卯月,“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为“龙抬头”。“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又如龙游凤舞,岁乐民喜。意指龙凤呈祥,国泰民安。从以上谚语中可以看出,在人们心中龙也是祥瑞的象征。
1.2日语谚语中的龙意象
日语谚语中与龙相关的谚语并不很多,且通过分析发现一部分与龙相关的日谚明显是承袭自中国。就意义而言,除承袭自中国的谚语外,其余与龙相关的日谚中大多数龙的意象都是作为力量的象征。
如竜を画いて睛を点ず。承袭自中文成语“画龙点睛”。意指在关键处简明扼要的点名要义,使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日谚画竜点睛を欠く。形容做了很大努力,却缺乏关键一点,功亏一篑。又如雲は竜に従い虎は風に従う,意指云从龙,风从虎。竜の曇を得たるが如し。指趁势而上,把握机会。鯉の竜登り,指鱼跃龙门。这类与龙相关的日谚是从中国文化中传承或者发展出来的,与中文中龙意象的象征意义一致。
而如竜の髭を撫で虎の尾を踏む。意指抚摸龙须脚踏虎威,比喻冒着很大的风险做事。竜の髭を蟻がねらう。意指蚂蚁鲁莽地将目标对准龙须,比喻无自知之明。虎口に逃れて竜の穴に入る。指才出虎口又入龙穴,危险一个接一个接踵而来。这类日谚中的龙多为强大力量的象征。
另外日谚竜馬を躓き,意指聪明人也有失败的时候,这句谚语中以龙比喻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但这样喻意的谚语并不多。
1.3 中日谚语中龙意象异同
综上,可以看到,龙意象在中日谚语中有如下不同:第一点是包罗含义的不同。中文谚语中龙意象内涵丰富,龙多为力量、权利(皇权)、水神、祥瑞的象征。相比之下,日谚中的龙意象除由中国传入的关于龙的谚语外,龙主要作为强大力量的象征。第二点是出现频次的不同,中文谚语中龙因其丰富的内涵出现在诸多谚语中,《中华谚语》 中收录的关于龙的谚语多达50 余条。而日本文化中关于龙的谚语较少,在《ことわざ辞典》中只收录了9 条关于龙的谚语。
除以上不同之外,中日谚语中龙意象也有相同之处,其主要体现在部分象征内涵的相同上。由于日本龙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因此日本人对于龙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龙文化的影响。龙在日谚中的出现大部分能够在中文谚语中找到原型。如第二点中提到的竜を画いて睛を点ず等谚语。
2 中日民间故事中的龙意象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口头流传的叙事体故事,其题材广泛,充满幻想,往往包含了人们对于道德观念、自然现象、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1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龙意象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流传了许多关于龙的民间故事,宋代《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多达81 则。如传说黄帝因其贤能而得天帝召见,下凡接黄帝升天的便是威武不凡的天龙。且相传在黄帝大战蚩尤时,女娲曾派应龙下凡相助。也有传说流传大禹治水时,一条神龙以尾画成河道,疏通洪水。类似的民间传说不胜枚举。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古人赋予龙丰富的内涵和象征,将强大力量、美好品德、无边法力和超凡智慧都集中在龙身上,形成龙崇拜,这样的崇拜与其认为是对龙本身的崇拜,不如说是对龙固有品质的崇拜更为合适。这种崇拜随着民智开启,也逐渐转化到人们对自身的期待上。如相传大理曾有一位法力无边的龙王和龙母,帮助当地百姓解决了水患,保佑百姓风调雨顺。而这位龙王和龙母其实是由一对普通善良的民间母子机缘巧合下化身而成的。又如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传说一条金背鲤鱼经大禹点化,凭借努力和智慧越过龙门成为一条黄金龙,从此守护龙门。这类故事都有着人们凭借善良和智慧最终幻化成龙、终成大道的类似情节。表达了人们对于力量、智慧等品质的向往和追求,而在人们心中,龙正是这些品质的化身。
受佛教影响等诸多因素,龙的形象随着时间更迭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不再单纯是各种美好品质的集合体,而是极富拟人化的表现。有邪恶的龙为祸一方,有善良的龙造福百姓。如我国黑龙江省名字的由来,就是一个关于善良黑龙与百姓联手智斗邪恶白龙的民间传说。且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被广泛传播之后,龙又更加拟人化的被赋予了四海龙王的新形象,司行云布雨,护佑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位龙王性格各异,龙子龙孙众多,人物性格突出,更贴近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和思考。
2.2日本民间故事中的龙意象
相比之下,日本文化中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显然少得多。龙的形象普遍被认为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但对于传入时间尚存争议。一说是在中国东汉时期,一说是在中国唐朝时期。但无论什么时候,分析民间尚在流传的关于龙的故事,可以发现,龙在其中主要还是作为水神存在。
相传有一个名为帷子的村落,连年干旱,村民每日聚集在药师堂祈雨,而神龙附身在药师堂的木柱上听到了村民的请求,神龙怜惜村民,便施展法术降雨解旱,神龙也因动用神力而瞎掉一只眼。又如流传山形县置赐平野的各个村落,百姓因干旱苦不堪言,村民们通过巫婆与湖里的龙王达成协议,将村长女儿嫁与龙王为妇,龙王从此保佑该地风调雨顺,而白龙湖也因此得名。再如在山口县一个叫作中村的村庄,村庄内一位非常擅长接生的老婆婆因一天夜里帮助龙宫的公主接生而被龙王爷奉为上宾,作为报答,龙王爷从此保佑该地风调雨顺,这便是龙婆婆的传说,也据传是日本田乐舞的起源。在《日本昔话》中,武士粟津冠者发愿修建寺庙,在帮助龙王斩杀恶蛇之后顺利拿到龙宫的龙钟,在比睿山修寺开庙。以上传说中龙都是作为水神的象征,司行云布雨,保佑民间风调雨顺。这一点和中国民间故事中水神龙王的形象一致。
除了司水的水神形象,龙也在一些故事中代表着祥瑞。相传有一位名叫物松的小伙子在前往伊势神宫的路上捡到一条小白龙,于是将小白龙带回家供奉,从此所在村落风调雨顺。在这类故事中,龙不再是较为常见的水神形象,但这样的传说并不多。
2.3 中日民间故事中龙意象异同
综上,可以看到,龙意象在中日民间故事中有如下不同:一是起源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差异。时间上,上到女娲、皇帝、蚩尤都有与龙密不可分的传说流传至今。且据考古发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龙的模糊概念。而《日本昔话》中的故事是日本民间较早关于龙的故事之一。且日本龙文化的起源时间虽有争议,一说是中国东汉时期,一说是中国隋唐时期,但都相较中国晚。空间上,中国的龙文化是在自身文化体系中发展、传承、发扬而来,而日本的龙文化则主要是由中国传入。二是出现频次的不同。中国宋代《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多达81 则,而日本文化中关于龙的民间故事并不多,类似《今昔物语》这样有影响力的民间故事集中关于龙的传说寥寥无几。三是包罗含义的不同。中国民间故事中龙的含义十分丰富,如象征皇权、象征力量、象征善良、象征邪恶、象征神力、象征水神等。而日本民间故事中龙的形象主要是水神或者力量的象征。四是文化底色不同,龙在中国民间故事中作为上古神兽具有很强的图腾象征意义,可从其中看到中华民族的龙崇拜文化。日本民间故事中则没有这样的倾向。
同中日谚语中龙意象的情况类似,中日民间故事中的龙意象在含义上也有类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水神的象征意义上。日本民间故事中龙的形象深受中国四海龙王形象的影响,水神也以龙王的形象出现。但在日本文化中水神除了龙王以外,河神也是主要的水神形象。
3 中日龙意象异同分析
经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中日两国在谚语、民间故事中的龙意象主要有以下4 点不同。
一是起源的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中,龙是较为特殊的存在。它是十二地支中唯一采用的虚构生物,也是部分原始部落的图腾,也是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它的形象、拥有的自然神力、象征意义乃至家族渊源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究其起源,一说认为龙各种形象的模糊集成是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基本成形。相比之下,日本文化中龙的起源就晚得多,有认为是在中国东汉时期传入日本的,有认为是在中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不论是哪个论断,相比中国起源都晚很多,当然这本身也受日本历史起源较中国晚的原因限制,但日本龙起源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并不是时间,而是龙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日本的龙则是由中国传入的舶来品。
二是在民间文化中出现频次的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中,龙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宋代《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就多达81 则,《中华谚语》中收录含有“龙”字眼的谚语多达50 余条,从古代帝王到民间生活到现代生活中,龙渗透在方方面面,如龙袍、龙床、龙眼、龙宫、龙须面,数不胜数。在中国各省市地区,含有“龙”字的地名也是相当之多。与之形成对比的,在日本文化中,龙出现的频次并不多,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龙文化的体现,但不像中国这样渗透在方方面面。
三是包罗含义的不同。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龙的内涵十分丰富,如象征,皇权的五爪金龙,象征水神的四海龙王,象征力量和无边法力的上古神龙,象征祥瑞的龙,象征第一的龙等。且中华文化中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龙九子各异的性格刻画和人物背景又形成了一系列的龙文化元素,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华文化中龙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此相比,日本文化中龙的内涵相对比较固定,主要是水神的象征意义,也有一些关于力量和祥瑞象征意义的体现,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四是文化底色的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有明显的龙崇拜情节。作为原始图腾之一,龙在各种民间活动中承载着百姓美好的期待和向往。如端午节划龙舟、二月二龙抬头祭龙神、元宵节舞龙等。对比之下,日本对龙并未形成崇拜文化,日本最突出的崇拜文化是太阳崇拜。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龙文化由中国起源,并传至日本,两国在谚语和民间故事中体现出来的龙文化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具有相同的水神象征意义。中国早在《西游记》广泛流传之前,龙已经在民间被赋予了龙王爷的形象。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认为龙属性为水,可呼风唤雨,能保佑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而日本龙文化由于是由中国传入的,因此也具有相似之处。日本民间故事中龙多是以水神的形象出现。但日本由于自身文化特点,水神的形象非常丰富,绝不仅限于龙王的形象。
二是在两国谚语和民间故事中龙都多以正面形象出现。中日两国龙文化的另一点相似之处在于龙大多以较为正面的形象出现。但这一点并不绝对,中日两国的民间故事中龙都会有人格化的表现,所以也会有少部分反面形象的龙出现。这一点与西方国家龙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国家文化中龙普遍被认为是邪恶力量的象征。
4 结语
通过对中日两国谚语及民间故事中龙意象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国龙意象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起源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在民间文化中出现频次的不同;包罗含义的不同;文化底色也就是是否存在龙崇拜的不同。但两国邦交历史由来已久,日本龙文化也是由中国传入的,因此两国龙意象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为:两国龙文化中龙均有水神的象征意义,以及两国龙文化中龙大都以正面形象出现。总体来说,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内涵意义正面且丰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龙崇拜文化,承载着人们对于各种美好品质的向往和幸福生活的期待。日本龙文化由中国舶来,并进行了选择性吸收。其在龙作为水神的意义上有所继承,其他含义上无过多发展。
该文以中日两国谚语、民间故事中龙意象的含义、出现频率等因素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两国龙意象的异同点。旨在为笔者后续或后来者进行两国传统文化交流研究提供借鉴作用。但由于受资料检索的局限性及笔者思维能力的限制,该文还存在收集数据有限、分析思路局限等问题,希望通过日后的学习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