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视角下留守儿童阅读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3-08白一彤
白一彤
(大庆市图书馆,黑龙江大庆 163318)
在文化扶贫的视角下, 通过研究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学习现状和阅读现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扶贫政策的发展进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文化贫困问题,从现阶段文化扶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该文提出: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为留守儿童建立文化扶贫之路,搭建起留守儿童阅读服务体系,帮助贫困地区实现文化脱贫目标,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此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 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研究
当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许多贫困落后的人纷纷进入城市发展,受户口和教学的限制,很多孩子只能留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农村里的留守儿童在我国已经成了很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颁布了《贫困地区“十三五”公共文化服体系建设纲要》,从文化帮扶、促进扶贫繁荣等8 个方面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和公共文化的水平等。留守儿童内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成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1]。
该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在乡村文化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在留守儿童文化领域找到有效的脱贫路径。通过社会调研,根据相关的准则对掌握的数据统计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发现文化扶贫留守儿童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留守儿童阅读体系为扶贫中的突破点,可以通过文化扶贫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体系做合理的健全。
1.1 留守儿童阅读现状分析
农村文化比较落后,并且农村的阅读条件和当地居民的阅读兴趣也比较单一,对通俗易懂的简单读物兴趣更大。阅读内容以武侠、浪漫、幻想、穿越为主要内容。快餐式浅读是阅读的首选。阅读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追求瞬间的愉悦和感官的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大环境不容乐观[2]。
根据民政部的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700 万人,其中6~13 岁的儿童更是占到了67.4%,而6~13 岁刚好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也就是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儿童需要培养阅读能力。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庞大的儿童群体。在家庭、经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很多留守儿童最基本的教育问题和阅读依旧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现如今在我国全民阅读的号召和推广下,留守儿童的阅读问题是全社会和政府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3]。
1.2 留守儿童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资源少,阅读环境差。
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场所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店、家庭书柜等。随着“普九”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民阅读的普及,我国的农村学校图书馆和农家书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功能不足、藏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学校图书馆和农家书店图书数量少,类型不统一。留守儿童喜欢的书籍不多,且农村家庭不注重阅读,家中书籍储存量少,严重阻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4]。
随着深入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不容乐观,甚至没有阅读环境而言,很多留守儿童都没有养成阅读习惯。虽然现在文化扶贫大范围的铺设开来,很多学校也受到资助开设了图书馆等机构,但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书籍存量少和内容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依旧制约着留守儿童的阅读。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农村的留守儿童课余时间也都用在了家庭作业和课外作业等方面。很多家长也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影响主课学习,所以不允许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和阅读材料。大多数农村父母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牌、看电视和娱乐,他们几乎不读报纸。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耳濡目染受到不良影响,课外阅读也无从谈起[5]。
(2)缺少阅读兴趣。
因农村精壮力都长期在外地务工,留守儿童的日常饮食起居则交给了祖辈照料,大多数祖辈的教育水平低,思想比较落后且封建,对家庭教育环境并不重视。在他们的思想里,自己孩子只要去学校上学,考到高分,拿到奖励,好好地读课本就足够了,而那些课外读物会影响到他们孩子的学习,诱导孩子不务正业,这种认知往往会挫伤留守儿童的阅读热情。一些留守儿童在业余时间还要做家务,体会不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根据科学的统计,闲暇时间在玩耍、做家务和农活的农村儿童超过了六成;而闲暇时间用来阅读的只占三成。因为家庭和留守儿童并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合理的利用他们的时间去阅读。
(3)阅读方法不当。
受家庭环境、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是缺少关心和爱护的,在生活、阅读和学习上也缺乏指导,课后阅读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什么样的书籍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心智。大多留守儿童只对漫画卡通、寓言童话等娱乐性较强的读物感兴趣。有些孩子在阅读时不能深刻理解书中的内容[6]。
(4)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阅读的忽视。
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受文化水平影响,对课外读物的重要性不甚了解,甚至一些家长对钱看得太过在乎,以影响学习为由,不给留守儿童购买课外读物。很多留守儿童家庭因为家庭书籍的缺乏,无法给留守儿童制造温馨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系列书籍不足,资源非常有限。近年来,随着书价的飙升,为办学而苦苦挣扎的农村中小学更加灰心丧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和教育进度有着很不好的影响[7]。
1.3 留守儿童阅读体系建立的策略
该文以大庆市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建立留守儿童阅读体系和制度,针对各乡村留守儿童不同的家庭背景及环境,考虑影响留守儿童阅读体系建立的因素,结合大庆市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优势,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并针对所涉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实现留守儿童精神文化领域先行脱贫。
2020年12月5日,在大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党组的号召下,大庆市图书馆携手黑龙江省林甸县花园乡永远村驻村工作队走进贫困村齐心小学,为齐心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以环保为主题的“大手牵小手”梦想绘画课。
这次的公益绘画课,我们尝试引导孩子们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摒弃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论,让孩子们在绘画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天赋,在画板上自由发挥、创意想象。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了“大气污染、水污染、气候变暖的危害”,也表达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大庆市图书馆少儿部还为火箭小学送去了30 份“阅读大礼包”,为永远村的幼儿们捐赠了10 份大礼包图书,让村里的少年儿童也能畅读优质图书。
1.4 建立留守儿童阅读体系的制度
多方资源结合,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激发留守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应该走入他们的生活,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着想,让儿童亲自参与到阅读中来,与他们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建立对阅读的亲切感。留守儿童的空间是学校和家长给的,家长也需要有意的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家庭中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图书馆、个人书店、学校和家庭应该一起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8]。
(1)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阅读。
目前,留守儿童的阅读只是一种行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水平相对较低。他们需要有人指导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我国的应试教育让学校和家长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名次,扼杀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学校和图书馆应该合理利用自身的资源,开设阅读兴趣班之类的活动,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满足感;他们也可以制定一些适合不同年龄的阅读方法。
(2)加强留守儿童阅读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参与。
留守儿童阅读的建立困难多发生在农村,受落后的影响,村民无法接受把时间用在阅读上,而不是农活忙碌和挣钱。我们需要联合媒体和各界人士共同出手,一起参与对留守儿童的文化扶贫,向所有未知的人们宣告留守儿童阅读的重要,呼吁爱心人士为儿童阅读做出自己的努力,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阅读困难,让留守儿童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1.5 提高文化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留守儿童阅读体系的建立是文化扶贫精准度的体现。根据我国文化扶贫工作“六精准”的要求,面对留守儿童阅读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统一领导,协助工作。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文化与政治、教育、经济等融合为一体。所以面对留守儿童阅读的问题,各政府部门应统一领导和协作,跨部门联合工作,综合文化扶贫资源,共同完成留守儿童阅读的文化扶贫。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留守儿童新型文化扶贫。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对他们阅读问题建立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等工作很有必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动态全面的满足留守儿童阅读的需求。网络信息的丰富多样化可以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电子书籍等电子产品也方便留守儿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电子图书馆的建立也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博大的阅读资源[9]。
1.6 建立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
留守儿童阅读体系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就是长时间内保持留守儿童阅读相对稳定有效的制度。对留守儿童而言,个人的阅读兴趣培养是比较重要的,通过合理的奖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而合理的培训和教育可以将留守儿童的阅读方式转变为主动式阅读,并指导留守儿童如何科学阅读,增强留守儿童自主阅读学习和持之以恒的阅读学习。
2 图书馆对留守儿童的文化关怀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体系产生的众多问题,必须多方位、全方位的解决。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只是满足物质产品的需求,文化产品也要有着充足的补给,要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可以发挥这两种作用,给留守儿童带去关怀和春天,充实留守儿童的知识和文化。
2.1 建立农村文化服务站点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图书馆。有些地方虽然有图书阅览室,却是只有外形,没有内涵,农村阅读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缺乏文化生活的物质需求,导致留守儿童在文化上产生饥饿感。虽然现在政府有关部门在极大的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是受众多因素的困扰,短期内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问题依旧没办法解决。
为农村留守儿童建全阅读体系,提供精神上的富足是现在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精神粮仓的图书馆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相关的图书机构应该积极配合文化部门,按照文化部门的提议在乡镇和农村设立文化服务站点,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有保障的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有特色的且长久的工作内容,指导留守儿童阅读一些有益的、健康的书籍,教会留守儿童学会区分书籍的好坏和优点缺点,解决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困惑。让留守儿童在校外的生活中也能获得健康的知识,体验阅读的乐趣。
2.2 建立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服务
青年志愿者的存在可以更有效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文化部门通过组织和号召,组建青年志愿者团队,可以合理地弘扬雷锋精神,提高青少年整体的素质,为更多的人树立榜样形象,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进步做出突出的贡献。
图书馆组织志愿者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基层,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精准的文化扶贫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地图书馆要与当地团委合作,吸引大批优秀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参与,以不同的方式在更多的地方为留守儿童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互通信息的便利条件,考虑利用本地的中小学或村委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宣传,进一步转变农民的教育观念,树立不要求人人上高等,而要求人人成为人才的教育观念。
2.3 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健全图书阅读室
普及留守儿童阅读、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是文化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村中小学图书阅读室必要的目的。然而,图书老旧、图书资源缺乏和阅读指导不足成了困扰全国众多农村学校的问题。此外,由于学校对图书阅览室的疏忽和消极管理,导致图书阅览室很多资源没有被合理的运用,图书的使用率低,留守儿童得不到合理阅读的机会,知识的储备和素质教育举步维艰。
所以,在农村和学校建立图书阅览室是当务之急,文化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等相关职责部门应联合监督图书阅览室的建设和使用。省市级大型的图书馆和图书机构也应行动起来,为农村图书阅览室提供合理的阅读资源,丰富留守儿童的阅读空间,提高留守儿童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
3 结语
在实施乡村文化精准扶贫战略的大背景下,该文结合国家扶贫政策的发展进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文化贫困问题,研究新阶段文化扶贫理论,提出公共图书馆对留守儿童文化扶贫的创新路径,搭建起留守儿童阅读服务体系,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目标提供参考建议。
基于留守儿童文化扶贫的扶贫理念和扶贫方式,该文对文化扶贫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成效进行总结,通过大庆市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精准的扶贫模式,对留守儿童阅读体系进行合理的资助和建设,针对留守儿童阅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文化扶贫工作的效率,推动文化扶贫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