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03-08陈泳伍张圣雨胡晓文汤璐璐沈爱宗

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脂质体肌酐基线

陈泳伍,张圣雨,胡晓文,汤璐璐,沈爱宗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合肥 23000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合肥 230001;3.安徽新华学院,合肥 230001)

两性霉素B主要用于诊断明确的敏感真菌所致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然而,由于其导致肾损伤、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较常见,且通常抗真菌治疗疗程较长,限制了该类药物的应用[1]。随着制剂工艺的不断改进,两性霉素B脂质体类药物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isome)、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体分散体(amphocil,amphotec,ABCD)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abelcet,ABLC)被相继研发出来,减少了药物在肾组织中的分布,降低了肾毒性发生率[2]。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于1990年首先在欧洲上市,我国企业研发的仿制药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于2003年获批准上市。近年来美国感染病学会、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等关于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中,该药仍占有较高的临床地位。

国外研究显示[3],L-AMB亦存在一定肾毒性,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风险。目前,L-AMB在中国人群中AKI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缺少相关研究,其导致的肾损伤是否可逆存在争议。笔者在本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L-AMB患者相关AKI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或怀疑真菌感染,使用L-AMB(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瓶10 mg,批号:161001,171004,180302)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诊断或怀疑真菌感染并使用L-AMB治疗时间≥72 h或总累计剂量≥100 mg。排除标准:年龄<6个月;孕妇、哺乳期妇女;实验室检查指标缺乏、不能进行安全性评价者;数据不完整者。

1.2数据采集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集的数据包括:①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②L-AMB使用情况,包括给药方式、用药疗程和累计使用剂量;③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以及是否联用肾毒性药物(包括环孢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氨基苷类抗菌药物、利尿药及造影剂);④L-AMB治疗前患者血肌酐基线值、治疗期间血肌酐最高值以及停药1周后肌酐值。

内生肌酐清除率采用Cockcroft-Gault(C-G)公式计算,即Ccr=[(140-年龄)×体质量(kg)]/[0.818×血肌酐(μmol·L-1)],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1.3L-AMB相关AKI定义 采用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制定的肾损伤标准,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AKI:①48 h内血肌酐(Scr)升高26.5 μmol·L-1;②Scr升高超过基础值1.5倍及以上,且明确或经推断上述情况发生在7 d以内;③尿量减少 <0.5 mL·kg-1·h-1,且持续>6 h[4]。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L-AMB的患者共674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72例,其中男165例、女107例。患者平均年龄(42.48±17.68)岁;平均体质量(59.87±13.76) kg;用药前肌酐清除率(154.91±78.92) mL·min-1;基础疾病:恶性肿瘤2例(0.7%)、血液肿瘤251例(92.3%)、高血压29例(10.7%)、糖尿病16例(5.9%)、既往肾病10例(3.7%)、造血干细胞移植60例(22.1%)、实体器官移植4例(1.5%);入住ICU13例(4.8%);住院期间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环孢素37例(13.6%)、多粘菌素4例(1.5%)、万古霉素100例(36.8%)、氨基苷类药物157例(57.7%)、利尿药189例(69.5%)、造影剂22例(8.1%);L-AMB平均使用剂量(0.66±0.19) mg·kg-1,平均累计使用剂量(532.14±373.16) mg,平均用药疗程(14.33±11.03) d。L-AMB给药途径:静脉给药261例(96.0%),雾化吸入9例(3.3%),静脉给药联合雾化吸入2例(0.7%)。

2.2AKI发生情况

2.2.1研究对象整体 272例患者基线Scr平均(56.23±60.66) μmol·L-1,范围12~801 μmol·L-1,L-AMB用药期间Scr最高平均(73.25±71.87) μmol·L-1,范围3.9~861 μmol·L-1,较基线平均增加(0.39±0.7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图1),在L-AMB治疗平均第(14.33±11.03) d,AKI累计发生率8.8%(24/272)。

图1 患者基线Scr与最高Scr

2.2.2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基本情况 将患者按用药前后Scr变化情况分为AKI组(24例,8.8%)和非AKI组(248例,91.2%),两组患者性别、基础内生Scr清除率、糖尿病、既往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否联用环孢素、用药疗程、累计剂量以及平均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3AKI相关危险因素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联用环孢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累计使用剂量≥450 mg与L-AMB相关AKI发生有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和累计使用剂量≥450 mg是L-AMB相关AKI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2.2.4发生AKI患者Scr基线值、用药期间最高值及停药1周后情况 L-AMB相关AKI患者中共13例记录了停药1周后Scr水平。其L-AMB累计剂量平均(929.46±799.06) mg,范围370~3478 mg;基线Scr平均(41.69±15.31) μmol·L-1,范围18.0~75.9 μmol·L-1;用药期间Scr最高平均(110.69±42.26)μmol·L-1,范围57~227 μmol·L-1;停药后1周Scr平均(77.16±35.38) μmol·L-1,范围20~160 μmol·L-1。停药后1周Scr较用药期间最高值平均下降(29.2±24.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停药后1周Scr较用药前基线值平均上升(90.0±6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图2。

3 讨论

两性霉素B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而致使真菌死亡。但其亦能与哺乳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膜、肾上腺细胞膜上胆固醇结合,导致细胞损伤。同时,两性霉素B可引起肾血管收缩,远端小管膜内孔隙形成,肾血量减少,继而表现出肾毒性[5-6]。

L-AMB的制备工艺经过改良,减少了两性霉素B在肾脏的分布,但其肾毒性仍不容忽视。国外研究表明,当分别给予L-AMB 3和5 mg·kg-1·d-1时,其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 14.8%和42.3%,与剂量呈相关性[3,7]。本研究显示,L-AMB相关AKI发生率8.8%,可能与研究患者平均使用剂量仅为0.66 mg·kg-1·d-1,低于说明书推荐剂量有关。24例患者平均在接受L-AMB治疗第(14.33±11.03)天发生AKI,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89 d,这种差异可能与两性霉素B两种不同肾毒性机制有关,即早期急性肾血管收缩作用和后期急性肾小管损伤[8],因此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肌酐变化。

国外研究显示,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在成人中的AKI危险因素包括男性、肥胖、既往肾病、同时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及累计剂量等[3,9-11]。然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女性、L-AMB累计剂量≥450 mg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于两性霉素B导致的肾损伤是否可逆存在不同观点[2,8,12],其药品说明书提示当治疗累计剂量>4 g时可引起不可逆性肾功能损伤。本研究中发生L-AMB相关AKI的13例患者在停止L-AMB治疗1周后,Scr较用药期间最高值显著下降(P=0.001),提示其肾功能较前好转;然而,停药后1周患者Scr与用药前基线值相比仍较高(P=0.001),提示L-AMB导致的AKI尚未完全恢复,可能与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有关。需要注意的是,该13例患者L-AMB累计剂量均<4 g,因此对于累计剂量>4 g的患者肾功能损伤是否可逆,本研究未能观察。

表1 L-AMB相关AKI组和非AKI组患者指标比较

表2 L-AMB相关AKI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图2 发生AKI患者Scr基线值、用药期间最高值及停药后1周值

本研究中尚存在某些不足,如未能获得患者身高信息及治疗期间平均血浆白蛋白水平,无法分析体质量指数与白蛋白水平是否为其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通过回顾性研究无法完全确定L-AMB与AKI的时间关系,仅有部分病例记录了停药后Scr水平,仍需开展前瞻性研究分析L-AMB与肾毒性之间的关系。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使用L-AMB时应加强女性患者及累计使用剂量≥450 mg患者发生AKI的风险评估,同时应密切监测给药后患者Scr变化水平,尤其是给药后约2周。此外,小剂量L-AMB致AKI发生率仍较常见,大部分患者发生AKI可逆。

猜你喜欢

脂质体肌酐基线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高三尖杉酯碱类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校准方法
脂质体研究进展及制备方法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