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物名称英文翻译技巧研究

2021-03-07付晶晶王天妍李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孝文帝英文翻译石雕

付晶晶,王天妍,李铁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069)

中国文物是中华文明流传的重要见证者,其文物不仅有其史料、借鉴、教育的作用,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使者。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下称陕历博)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及博物馆,拥有藏品一百七十余万件,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对于古代文化的回溯与现代文化的传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大英博物馆中国馆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同样馆藏有部分精妙绝伦的中国文物。中国文物走出去同样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恰当翻译中国文物名称是文化传播交流中不容小觑的环节。该文由点及面,结合中外三大博物馆中对于部分中国文物名称的中英文转换实例,在分析文物翻译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文物翻译策略,促进文物翻译的译介研究。

1 博物馆文物名称英文翻译常用技法

在实地考察并记录和梳理陕历博所藏文物的中英文名称时,我们发现馆内文物名称的英文翻译规则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两种:以功能为主、拼音为辅的翻译方法和以文物形状为根据的“类属词”一词多译法。

1.1 以功能为主、拼音为辅的翻译方法

由于博物馆中部分藏品的名称含有生僻字,或是很难找到能与中文相对应、相契合的英文翻译,陕历博在翻译文物名称的过程中大多根据文物的功能进行翻译,并将中文中的生僻字以拼音做注释,表明该文物所属的器型和分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更多保留我国的文化特色,同时应结合功能翻译,将文本功能进行有效的结合。”[1]此举不仅能让中国游客在观赏文物的过程中了解到此文物名称的读法,而且也使得外国游客在欣赏文物的途中,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该文物的名称、类别与用途。

陕历博中藏有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许多文物的名称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游客很难从字面理解文物的用途,而且某些器物在西方国家历史中并未出现,这就造成了文物翻译过程中面临语义缺失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陕历博采取功能为主、拼音为辅的翻译方法,呈现文物的功能与读音。例如,西周时期的铜甗,其英文翻译为Bronze Cooking Vessel(Yan)。在中文名称中,“铜甗”二字只说明了其原料与类型,而英文翻译还增译了铜甗的用途——“cooking vessel”。通过增加对器物功能的翻译,便可以解决翻译过程中语义缺失的问题,直接明了地让外国游客通过文物名称就了解到该文物的大致用途和其材质。此外,另一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它盉的翻译也遵照此方法,其英文翻译为Water Vessel (He) of Ta。因为它盉中铸有其做器者的名字“它”,所以英文采用了“of Ta”表示其所属关系,同时,由于盉主要用于盛水,故翻译为“Water Vessel”以表示其功能。

“虽然古代西方社会也存在着一些外形类似的器物,但是用简单的英语单词很难表达出其中的文化意义……在翻译中多采用音译方式”[2]。在陕历博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件名叫陶簋的文物。陶簋指古代用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其英文翻译为Pottery Food Container(Gui),除了器物的作用及材料,翻译名后加上拼音注释就能让外国游客了解其中文发音,保留了原有的文化色彩。馆藏文物凤柱斝的英文翻译为Bronze Wine Warmer(Jia) with Phoenix Decoration,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与陶簋的翻译技巧相同,翻译者在翻译时先是总结概括其形状和功能,又在翻译文本后标注上“斝”的拼音“Jia”。如果仅仅翻译为Jia with Phoenix Decoration,英文翻译并不到位,不仅导致外国游客感到困惑,还会造成翻译的一大败笔。

功能的增译与拼音的注释,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如伯庸父盉与伯百父鎣这两件器物,他们的翻译分别是Spouted Vessel (He) of Bo Yong Fu 和Spouted Vessel (Ying) of Bo Bai Fu。在这两者的翻译中,译者都根据其功能采用“Spouted Vessel”进行了增译。当两个不同类型的器物有着相同的用途时,仅仅靠功能翻译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淆,这时候就需要拼音注释来区分。二者同坑出土,器型、功能相似,但由于伯百父鎣器身铸有铭文“鎣”,该字便成为这件文物独特“标签”,伯百父鎣由此得名。在翻译中,“He”与“Ying”的拼音注释便可以让外国游客从二者名称上得知其差异。同样,光有拼音注释而缺少功能翻译也是美中不足的。如柞钟和师丞钟这两件文物,译文分别为Bronze Musical Instruments (Zhong) of Zha 和Chime Bell (Zhong) of Shi Cheng。虽然都叫作“钟”,但二者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柞钟是一套八件编钟,用作礼乐,而师丞钟则用来报时,若只有拼音注释,而不提及其功能,则会使人产生两种器物为同一类别的误解。

综上所述,以功能翻译为主,拼音注释为辅的翻译方法在博物馆文物名称外译中被广泛采用。这种重视读者接受度的翻译理念,为中文文物名称提供了更为贴切的英文翻译,规避了目的语读者理解上可能会造成的偏差。

1.2 以文物形状为根据的“类属词”一词多译法

许多文物尽管其外形不同,但中文名称却十分相似,甚至相同。因为同一个中文词汇往往会出现多种英文翻译,如果完全按照中文名称以一概全进行字面翻译,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混淆。如藏于陕历博的几父壶和伯dōng(现代汉语中并无此字)饮壶这两件文物,二者的翻译分别为Jar of Ji Fu 和Pot of Bo Dong。尽管这两件文物的中文名称按器型分类都被称为“壶”,但二者的形状却存在明显差异。“壶”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为: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壶”在中文中是一个笼统的容器概念,在这个大类下,通过在其前后添加修饰词进而将其细分。因此,单纯对于“壶”这个概念性名词,就有pot, jar, kettle, jug, urn等多种英文翻译。所以,对于都以“壶”命名的两个文物,便根据其外形的细分而给出了不同的英文翻译。在英文中,“Jar”的英文解释为:a tall container with a wide mouth, with or without handles, used in the past for carrying water, etc,而“Pot”的英文解释为:metal or earthenware cooking vessel that is usually round and deep; often has a handle and lid。再回看两者的外形,几父壶是一个瓶颈较长且有两个装饰性把手的广口瓶,而伯dōng(同上)饮壶则壶身低矮,壶底扁圆并有两个大而长的实用性把手。因此,虽然这两件文物的中文名称都有“壶”,但以其外形为根据的两种不同英文翻译则体现了二者的关键不同。

2 译名中的语义缺失与不对等

由于中西文化与思维的差异,“来自异域文化的信息,在被转换到一种新的文化系统时,都要经历某种程度上的变异。”[3]而文物翻译的特殊性使其对于翻译的要求更高,因此也更难达到完美的翻译效果,翻译有“得”也有“失”。语义缺失、语义不对等是文物翻译最常见的两种问题,而为了解决它们,译者会采取文外补偿的方法来弥补翻译上的不足。

2.1 语义缺失

大英博物馆的宋末元初画家钱选的 《昭君出塞圖》与东晋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圖》的摹本,它们的英文翻译分别为Wang Zhaojun Leaving the Pass Behind 与Admonitions of the Instructress to the Court Ladies,它们都省略了“圖”,即“painting”的含义。虽然文物与其名称相配合不会对游客造成困扰,但名称只保留画作内容而舍去文物类型的翻译依然是翻译中的语义缺失。“为了方便国际旅游者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对于原景点名称中省略的功能性通名需要谨慎增译”[4],不仅是景点名称翻译,文物名称翻译也是如此。与大英博物馆相比,陕历博中《贞顺皇后石椁线刻仕女图》 的翻译是Line-engraving Painting of Maids on the Outer Coffin Surface of Empress Zhenshun。陕历博将“图”对应的英文“Painting”在翻译中体现了出来,这样的翻译可以让游客直观地从文物名称中得知其全面的信息,避免了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缺失。

2.2 语义不对等

语义的不对等在翻译过程中十分常见,如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石雕孝文帝禮佛圖》,其英文翻译为Emperor Xiaowen and His Court。在石雕的翻译名称中,首先存在上文提到的语义缺失问题——仅仅翻译了石雕图的雕刻内容,但没有提及石雕图这一画作类型。此外,“Emperor Xiaowen and His Court”与原本的《石雕孝文帝禮佛圖》在对于石雕图内容的提取上也完全不同。《石雕孝文帝禮佛圖》原本是龙门石窟宾阳洞中《帝后礼佛图》 浮雕中的第三层浮雕,讲述北魏宫廷的佛事活动,展现了孝文帝率领文武百官礼佛的宏大场景,因此《石雕孝文帝禮佛圖》的中文名称强调了“礼佛”这一活动,而其英文名称翻译过来则是“孝文帝与朝廷百官”。这一英文翻译只提及了人物,而对于礼佛一事没有进行丝毫描写。虽然《石雕孝文帝禮佛圖》中文名称没有提及文武百官,但包含了中心人物与事件,而其英文翻译仅仅包含画中的人物却忽略了重要事件,这不仅是语义的不对等,也是一种语义流失,游客仅根据其英文翻译很难明白这件文物为何物及其内容。

2.3 文外补偿

为了弥补名称文本翻译上的不足,译者通常会选择文外补偿的方法进行补充说明。如上文中提到的《石雕孝文帝禮佛圖》,这件文物在名称翻译上虽有语义缺失与不对等的现象,但大都会博物馆采用了文外补偿的方法在解说词中加以补充。“文物简介的翻译首先要达到介绍文物、传播文化的目的,应该优先对文物的文化背景、历史意义、实际用途等方面进行介绍”[5]。《石雕孝文帝禮佛圖》的解说词中不仅提及了文物的历史背景,也详细介绍了孝文帝携朝廷百官礼佛的事件内容以及石雕中的人物——“Several of the attendants hold lotuses or other flowers and offerings, and the entire process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making offerings to the Buddha, an act of merit that would continue in perpetuity and improve the future lives of the participants”。尽管《石雕孝文帝禮佛圖》的英文名称对于文物内容的体现有限,但附在下方的大段解说词则将文物的历史与内容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文物翻译中虽然在所难免存在着语义上的不足,但通过文外补偿对文物进行进一步介绍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弥补措施[6]。

3 结语

通过对陕历博、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中部分文物的中英名称的对比与分析,该文总结出了以功能为主、拼音为辅和以文物形状为根据这两大文物名称的翻译方法,并且指出了中外博物馆中文物翻译存在的语义缺失与语义不对等的现象。然而,“译者总是在作者/文本与译语读者之间进行调节,以使作为源语文化产品的源文能够被译语文化接受”,除了上文提到的使用文外补偿的方法弥补文物翻译中的不足这一解决方法外,各大博物馆也一直对文物名称的翻译进行着修改与完善。如上文提到的伯百父鎣,其英文名称便由过去的“Ying”Food Container with Characters “Bo Bai Fu”变为了如今的Spouted Vessel (Ying) of Bo Bai Fu,“鎣”在中文中表示水器,而译名中的“Food Container”则是对中文意义的错译。再如陕历博中另一文物——它盉,它的译名也是由He, a Water Container with Character “Ta”变为了Water Vessel(He) of Ta,通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文物的名称翻译在不断变得更加简练明确。文物翻译的进程并不会停滞不前,文物翻译工作任重道远,译者所肩负的责任亦是如此,坚信在文物翻译上不断地雕琢,会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孝文帝英文翻译石雕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英文摘要
Digest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
孝文帝的宽容
孝文帝的两碗汤
北魏后宫最疯狂的女人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