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推广实践研究

2021-05-28周宇娇李中平金香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题组日语课前预习

周宇娇,李中平,金香梅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30)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校日语教学中,无论是二外日语还是日语专业的综合日语课的教学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即通过语音、语调、句型、语法等语言基本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日语最基本的技能,并形成正确的语言思维。而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日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语言教学只能通过以语法讲解为纽带,进而将词汇、句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能力。该校日语专业现行的综合日语课,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两篇会话和一篇应用文组成,虽已大量导入了会话练习,但其中语法讲解仍是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样,二外的每课教学内容由两篇会话文构成,但该会话基本是围绕如何反复运用该课语法展开,即语法讲解仍是授课重点和难点[1-2]。

因此,在传统的日语教学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花在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上,以教师为主,课下学生忙于应付单词、语法和课文的背诵,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引入微课,学生则可通过微课视频提前学习接下来的内容,有效利用课下时间;而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个性指导,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这种翻转课堂模式可以促进日语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3-4]。

课题组积极响应教育部【2015(3)】《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意见》,试图通过二外和综合日语中导入微课建设来缓解传统教学造成的学生被动和疲软现象。课题组通过梳理综合日语和二外课程初级阶段的语法重点,同时结合教学经验总结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需要的重点难点,最终敲定和制作了名词判断句、指示代名词、条件句等24 个微课视频。视频时长3~5 分钟,首先通过图文并茂的场景导入,然后分类指出句型结构以及变形方式,接着通过大量例句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句型,最后通过简单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答案在视频尾部提示)。微课视频可以灵活运用于课前预习、课堂素材和课后复习等阶段,但考虑到课堂上语法讲解过于集中的现状和课程优化的必要性,课题组设定系列微课视频在课前预习阶段观看,由任课教师提前发放给学生,并于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实践应用于二外日语和综合日语的教学过程之中。

2 问卷调查

为了及时有效的获得教学反馈,该学期末课题组设计和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实际使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实践的班级(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和二外一年级学生),问卷于当日发放和回收。二外日语的班级共发放问卷30 份,回收有效问卷30 份;日语专业共发放问卷22 份,回收有效问卷22份。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2.1 关于微课视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如图1 所示,关于微课在二外/综合日语学习中是否有推广的必要,近三分之二的二外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其余近三分之一则持“无所谓”态度),专业学生则认为“很有必要” 和“无所谓” 的各占45%,(二外日语以及日语专业均有两名明确表示“没必要”)。可见,大部分二外和专业学生均明确认可微课的必要性。同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微课视频有“集中解决一个知识点,有针对性”(二外60%,专业41%,以下同样顺序)、“可以弥补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约50%,40%)、“ 视频形式,观看方便” (约50%,60%)、“ 课程时间短,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约50%,45%)等优点。可见,在二外和综合日语教学中普及微课教学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图1 微课有推广的必要吗(二外、专业下同)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不错,无论二外还是专业学生,近八成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自主完成学习”,只有极个别认为自己必须教师指导才能完成学习,其余少量(20%)只是需要一定的帮助。因此,可以认为,只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导入微课视频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如图2 所示,对于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微课视频(课题组制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绝大部分认为 “微课视频中教师将知识点阐述清晰明了”(“非常清晰”“比较清晰”>70%、60%,剩余的基本认为“一般”,也显示出一定的认可度,几乎没有人认为“很不清晰”)。而且,微课视频的内容都是自己的授课教师亲自录制,教学风格学生非常熟悉,更易被学生接受。关于微课视频的时长,二外和专业学生的八成以上认为10 分钟以内(“2~3 分钟”10%、23%,“3~5 分钟”40%、14%,“5~10 分钟”43%、50%)比较合适,超过15 分钟的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去看。学生表示短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且如今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节奏变快,简短的视频更适合碎片时间学习。而课题组的微课视频时长均控制在3~5 分钟,短小精悍,便于随时随地灵活使用。

图2 微课视频知识讲解是否清晰

针对微课视频的预习效果,二外和专业学生也显示出相当的认可度。九成学生认为利用微课视频课前预习对于课上及时消化掌握新知识点有一定的帮助(“很大”47%,45%,“一般”47%,45%)。同时,针对“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提前预习后,上课注意力分散是否有改善”,除了少数学生,大部分都认为得到了改善。如 “课堂上更容易理解内容和跟上进度了”(67%,50%),“针对预习的疑问点可以主动发问和重点听讲了,学习主动性更高了”(53%,36%),“上课形式不再集中在语法讲解上,翻译和口语等练习比例增多,形式更多样化”(27%,36%)等。

因此,可以视为学生都乐于接受微课应用于日语教学实践中,且微课教学也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通过问卷分析可知,课题组制作的微课视频也显示出可行性和可推广性,现在虽然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如果继续推进,可以期待最终逐步建成得以推广的微课资源。

2.2 关于导入微课教学的困境

2.2.1 二外学生的“没时间”

如图3 所示,被问及是否会“课前预习”时,专业学生无一例外地回答会预习 (“总是”23%,“经常”50%,“偶尔”27%),且七成以上的学生有经常预习的习惯。而二外学生经常预习的不到三成(回答“总是”“经常”“偶尔”的比例则依次是7%、20%、70%),导入了微课视频后,“总是”“经常” 预习的比例略有上升(各上升了10%)。虽然,微课视频的导入有利于促进二外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总体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仍不及半数,与专业学生相比较,二外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不太高。这跟二外学生日语学习时间分配少有很大关系。

图3 是否会预习

当二外学生被问及“平时上课你是否出现过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绝大部分回答出现过(“经常”27%,“偶尔”67%),只有两票“从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语法讲解不完全能听懂,不能跟上进度”(约60%),以及“语法讲解内容太多,上课形式单调枯燥”(37%)。可见,没有预习,听不懂,跟不上进度是二外学生上课走神的最关键原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预习上课效率就能得到改善,然而他们依然不会分配时间用于课前预习。

但是,另一方面,当被问及希望在哪个教学环节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时,三分之二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课前预习”(60%)和“课后复习”(66.7%),选择“课堂辅导”的只有两成。由此可见,二外学生普遍倾向于课外(课前课后)、也即非课堂教学时间使用微课进行学习。但这又和他们课外不愿花费过多时间在日语学习上有所违背。

同时,如图4 所示,关于二外课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约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老师上课进行知识讲解,课后做练习”的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只有不到一成的学生选择“教师课前通过网络上布置任务,自行思考,课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老师答疑讲解”。可见,二外学生对于自己课前预习视频及线上互动等微课程的学习方式尚不太认同,这仍和二外学生不愿意分配过多课外时间在日语学习上有密切关系。

图4 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因此,积极寻找有效方式督促二外学生养成预习和利用微课预习的习惯,是我们目前微课建设面临的困境之一。

2.2.2 专业学生的课堂上下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如图3 所示,专业学生绝大多数都会提前预习,普遍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导入微课视频预习环节后,“经常预习” 的比例反而有所下降,近两成的学生从“经常预习”转向“偶尔预习”。

同时,平时上课时,他们也无一例外地出现过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总是”4%,“经常”55%,“偶尔”41%)。而且,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还会经常走神。但是,与二外学生相比,“语法讲解不完全能听懂,不能跟上进度”的只占三成,而“语法讲解内容太多,上课形式单调枯燥”(73%)和“桌上有其他的东西影响自己(手机、玩具等)”(68%)才是导致上课走神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提前预习后,上课注意力分散是否有改善”,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可有改善,但是仍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为“没什么作用”,这与二外的一致良好反应形成了一定的反差,甚至有学生表示“预习了更不想听了,预习的和课上的差不多”。

经访谈询问其原因,他们表示每课涉及语法项目过多,一一观看微课预习反而会花费过多时间;同时,教师课堂讲解与微课内容多有重复,这也是导致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过,关于综合日语课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图4 所示,近六成的学生仍然习惯“老师上课进行知识讲解,课后做练习”的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另外也有近三成的学生对“老师课前通过网络上布置任务,自行思考,课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老师答疑讲解”的教学方式表示了兴趣。

此外,当被问及希望在哪个教学环节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时,倾向于“课后复习”(63%)和“课前预习”(54%)的占大多数,希望用在“课堂辅导”(36%)的只有一小部分。可见,与二外学生相比,大多数专业学生愿意花更多课外时间用于日语学习。

综上所述,与二外学生“没时间”不同,在综合日语教学中,专业学生对课堂优化甚至是整套微课程的建设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课前微课视频预习环节后,还需相应地在课堂上积极寻求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设计,使课堂上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有序地完善知识信息传递过程,这样才能有效增加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促成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向主动型学习[5-6]。

讨论课题组对微课在日语专业综合日语课和二外基础日语课教学上的建设与应用实践进行了研究,首先,不可否认,积极利用网络媒介、逐步进行微课视频建设乃至微课程的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特征的,这样既能形成有效高效的教学模式,也能很好地迎合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其次,课题组初步制作的微课视频得到了专业和二外学生的普遍认可,且高校学生普遍认同和接受微课的推广,因此,微课应用于高校日语专业和二外语言课教学是可行的。然而,如何制作更加有吸引力的微课视频来促进二外学生主动预习?微课视频不能是孤立的,它不应该止于预习,而应与课堂教学、习题演练、学生讨论等相结合,如何将微课视频融入整个微课程的系统建设之中?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面临的课题。

猜你喜欢

课题组日语课前预习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