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丘方言中的特殊补语分析

2021-03-07李元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趋向补语例句

李元华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1 任丘方言概述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沧州地区西北部,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市区北距北京151 公里,东北距天津135 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任丘地区的方言归属。具体来说,任丘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区的石邢片。其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偏差,二是语汇偏差。在语汇偏差中,任丘方言中有一些特殊词汇做补语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因此该文中,笔者将从“补语”的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以下任丘方言中一些特殊词汇做补语的用法,并和普通话中的相应词汇和用法进行对比。

从语义的角度出发,补语可分为程度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处所补语,可能补语[1]。

2 任丘方言中的特殊补语分析

下面笔者将对任丘方言的特殊补语进行举例分析。

2.1 程度补语

任丘方言中的特殊补语主要表现在程度补语上,所以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程度补语。普通话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主要是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2]。

(1)这孩子的表演可把我乐<坏>了。

(2)这件事情,还是你去说好<一些>。

(3)这个好消息让大家都兴奋得<跳起来>。

但是,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较为丰富,像:很、挺、非常、相当、更、最、太、十分、特别等,在句中经常充当的句法成分是状语[3]。

任丘方言的程度副词较少,常用的有“忒”(tui33)“真”“怪”“死”(shi211)“甚”。其中“真”一般作为状语出现,而“怪”“死”“甚”多作为补语,是任丘方言中比较特殊的补语现象。普通话:

(1)今天[特别]热。

(2)他这个人[很]厉害。

(3)她做的饭[相当]好吃。

(4)这个小孩[非常]淘气。

(5)安静点,你太吵了。

任丘话:

(1)今儿了个(今天)热(ruo31)<死(shi211)>了(liao)。

(2)他这个人厉害得(di)<怪>。

(3)她做(zou31)得(di)饭<真>好吃。

(4)这个小孩子淘了人得<甚>。(“淘了人”在任丘方言中表示淘气,让人烦的意思,尤其是指小孩子难带,惹人心烦。)

(5)安静点,就你折腾得<甚>。(“折腾”在任丘方言中表示吵闹,聒噪,或者是惹麻烦的意思。)

“甚”表示程度深[4],这种语义功能正好对应普通话中处在补语位置上的副词“厉害”,例如,例句(4)相当于普通话“这孩子淘气得厉害”,例句(5)相当于普通话“安静点,就你折腾得厉害”等。“死”,表示生命终结。任丘方言除了这个意思之外、更多的是表示达到了极点:如笨死了、乐死了、急死了等。其实,普通话中的“死”也有此用法,但任丘与方言不同的是,普通话中,“死”作为补语所修饰的中心语多为“笨”“急”“疼” 等感情色彩为贬义或表达不好情感的词。而任丘方言中则没有此区别,“死” 既可以修饰“笨”“疼”“蠢”等贬义词语,也可以修饰“好”“香”“好看”等褒义词语。如他女儿长得好看<死>了。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任丘方言有典型的语言感情色彩的表现,就是任丘人言语中经常采用夸张的表达方式。因此任丘方言中做程度补语的词汇非常丰富,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程度副词做补语,还有一些特殊的程度补语的表达方式,笔者暂且归纳为4 类。第一类,短语结构做补语[6]。

短语结构作程度补语在普通话中也很常见,例如上文用到的“她做的饭[相当]好吃。”任丘方言中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夸张”的语义。

(1)那部电影难看得<要命>。

(2)一提到“长虫”(任丘方言中指“蛇”),他就怕得<要死>。

(3)他听了这个消息,兴奋得<不行>。

其中,“要命”“要死”“不行”都属于夸张的表达,语义上很容易理解。但任丘方言中有两个短语经常用来表示程度深却很有当地特色——“到家儿”和“去了”。

(1)你呀,真是傻<到家儿>了。

(2)连这个都不会,你真是笨<到家儿>了。

(3)——我把新买的手机弄丢了。

——到家儿!

(4)——你让我买的东西我忘了买了。

——让你到家儿了。

(5)他家住在南沿子,离这里远了<去了>。(“南沿子”在任丘方言中表示南边或者南方,一般指距离较远的地方。)

(6)他这人善于交际,朋友多了<去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到家儿”并不是回到家的意思,而是表示程度深或者行为或方式让人无奈,如例句(1)(2)表示程度深,例句(3)(4)表示无奈和不满。

例句(5)(6)中“去了”作程度补语的用法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形容词+了+去了”,表示程度的加深或数量的庞大[7],“……了去了”这种语义功能正好对应普通话中处在补语位置上的副词“极了”,如例句(3)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他家在南边,离这里远极了”,例句(4)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他这人善于交际,朋友多极了。”[8]可见,虽然任丘方言中的补语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其内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二类,形容词作补语。

形容词作程度补语并不是任丘方言中的特殊规则,普通话中也存在形容词作程度补语的现象。但任丘方言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形容词重叠式充任程度补语——“多多”。

(1)那家人心地善良<多多>唻。

(2)她的厨艺好<多多>唻。

(3)那个人心眼不济<多多>唻。(“不济”在任丘方言中表示差、不好的意思。

(4)这棵树长得<高多多>唻。

(5)这道菜炒得<辣多多>唻。

例句中“多多”跟在“善良”“好”“不济”“高”“辣”等形容词后面作形容词的程度补语。但例句(1)、(2)、(3)又与例句(4)、(5)有些不同。因为在例句(4)、(5)中,“多多”先是作了形容词的程度补语,又与形容词一起作前面动词的情态补语。

“多多”是形容词“多”的重叠结构,但重叠之后并不是表示数量的增加而是程度的加深[6]。这种语义功能正好对应普通话中处在补语位置上的副词“极”,例如,例句(2)相当于普通话“她的厨艺好<极>了”,例句(4)相当于普通话“那棵树高<极>了”等。

第三类,引进可以比较的事物做补语,普通话中也有此用法。

(1)她的头发乱得跟个疯子似的。

(2)他壮得跟头牛似的。

任丘方言中有一些极具方言味道的表达。

(1)你瞅瞅他,穿得<跟个神儿了似的>。(贬义,一般形容人穿着与身份不符,做作,故作派头的意思。)

(2)甭看他说得<跟真事儿似的>,其实都是骗人的。(贬义,一般指人说谎说得心安理得,毫不心虚。)

从上例可以看出,无论是普通话还是任丘方言中,此种用法的结构都是“动词+得+跟+所引进的比较对象+似的”,只是任丘方言中有一些地方性的表达,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

第四类,用具体描述做补语,有四字格,动词组合,主谓组合等。

例如:(1)对他,我恨得<咬牙切齿>的。

(2)每到农忙时,母亲都忙得<脚都不着地>。

任丘方言中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表达。

例如:(1)他让人恨得<牙痒痒>。

(2)听他说话气得<不(bu33)好(hao21)>。(“不好”在任丘方言中有两种用法,一种发音与普通话相似,表示坏,即“好”的否定;另一种发音如上面标示,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是描述一种恶心,想呕吐的状态,表示心里不舒服。)

(3)他的话让人冷得打得(dei33)得(dei33)。(“打得得”在任丘方言中表示打哆嗦的意思。“得得”在这里是拟声词。表示牙齿因哆嗦而碰撞发出的声音。)

(4)跟他比,你差得<不挨(nai33)着>。

以上例句中,无论是从语音还是从语义上来讲,作补语的成分 “牙痒痒”“不好”“打得得”“不挨着”等,都是任丘方言所特有的语言现象,表现了汉语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任丘人民细致的生活观察力和想象力,可谓地域文化的一大展示。

以上便是对任丘方言中特殊程度补语的分析,这也是任丘方言补语特殊性的主要表现,当然其他的补语形式中也有一些特殊用法,接下来,对于其他的补语形式做简要分析。

2.2 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

例如:(1)教室里挂<满>了气球。

(2)明天我要考试,记得叫<醒>我。

(3)两天没吃饭我都饿<瘦>了。

(4)她哭了很久,眼睛都哭<肿>了。

结果补语在结构上同中心语结合的很紧,其间不能加进别的成分。任丘方言中这一补语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表达形式,下面具体分析。

首先,任丘方言中有一对比较有特色的结果补语词——“得喽”“得了”。“得喽”表示完结,“得了”除了表示完结,有时还表示厌烦、禁止的意思。

例如:(1)我的作业刚做得喽。(我的作业刚做完了,)

(2)快点,干得了洗澡去!(快点,干完了去洗澡)

(3)得了吧,得了吧,老说那话有什么意思?(算了吧,算了吧,老说那话有什么意思?

(4)你忙得了吧昂,乜早知道了。(你算了吧,人家早就已经知道了。“乜”在任丘方言中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他”或“她”,但有时也表示第一人称的用法,例如:乜不想吃这个你干什么非让乜吃。)

另一个特殊的结果补语和上文提到的“多多”类似,也是属于形容词的重叠——“够儿够儿”。

例如:(1)这里的饭我已经吃得够儿够儿的了。

(2)别说了,你的话我听得够儿够儿的了。

从上例可以看出,“够儿够儿” 有鲜明的贬义感情色彩,表示厌烦。

2.3 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形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一般都有助词“得”。例如:

(1)他很聪明,但记得<快>,忘得也<快>。

(2)一路小跑过来,她的脸显得<红扑扑的>。

(3)他乐得<嘴都合不起来了>。

还有一种用“个”来表示的状态补语。带“个”的补语可以分成两小类,一类是肯定的,补语多半是形容词,如喝了个痛快;一类是否定的,通常总表示“不停”,例如,雨下个不停;补语也可以是成语,例如,杀个片甲不留,还有一种带“得个”,例如,走得个快。在任丘方言中有一种表达与这种类似,但却是任丘方言所独有的——“了个得(dei214)”。

例如:(1)让你就傻了个得,居然被他骗了。

(2)看你把衣服弄得脏的,匀实了个得。(“匀实”在此表示做事情杂乱无章,邋遢的意思,是任丘方言的独特用法。)

由上例可以看出任丘方言中“了个得”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一般表示贬义的意思。关于“个”任丘方言中还有一句比较典型的表达 “说出个大天去”,任丘方言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对方说话夸张,含有贬义的意味”。[8]

2.4 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有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词或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如“走了<一圈>”,另一种时量补语,用表适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例如,“住了一个月”。任丘方言中有一个特别的时间词——“多莫天儿”,意思是“大半天”[9]。

例如:(1)咱们已经走了<多莫天儿>了,怎么还没到啊?

(2)他在我家呆了<多莫天儿>就走了。

2.5 时间处所补语

时间处所补语,多用借此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例如:(1)他出生于<2001年>。

(2)每次和丈夫吵架她都让他睡<在地上>。

任丘方言中,作处所补语的有一对儿很有特色的方言词——“哈儿”“这嗨儿”。任丘方言里用“哈儿”指代普通话里的远指代词“那儿”,近指代词“这嗨儿”对应普通话里的近指代词“这儿”。

例如:(1)你别坐在这嗨儿,坐哈儿。

(2)我把书放在这嗨儿了,可是不见了。

(3)他刚才还在哈儿。

2.6 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例如:(1)楼上传<来>了一阵歌声。

(2)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由上例可以看出趋向补语一般结构是“动词+趋向动词”,但任丘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名词+趋向动词”的表达。

例如:(1)下午我得家<走>。

(2)客人已经到了,你快点家<去>吧。

在这里,“家”是名词,但“走”和“去”是趋向动词,作“家”的趋向补语,表示“回家”的意思。

2.7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可能补语有两种。一种是有“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或表示动作结果能否实现。如“吃得吃不得?”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可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如“这首歌你唱得好吗?——唱不好”。任丘方言中可能补语的用法与普通话基本一样,这里不再做分析。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任丘方言中的确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补语用法,无论是从语义、语音还是语法上都可以看出其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对任丘发言补语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方言特色,也可以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对比,促进该地区的语言规范化。由于笔者个人资历学识和语料取材的局限性,所做分析难免有不尽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学者包涵指正。

猜你喜欢

趋向补语例句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好词好句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