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求真理方舟苦渡万千甜
——医学微生物学思政案例
2021-03-07赵林静邓保国王沛珍
赵林静,屈 艳,杨 帆,邓保国,王沛珍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课程思政是指充分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发挥育人作用[1]。课程思政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专业课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2]。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最重要途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形式[3],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医学微生物学主要学习导致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性状、致病性、免疫性、检查方法和防治措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医学微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
1 思政案例的意义
完整的思政案例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中有重要意义,以典型事件和人物为引领,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4-5]。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的思政案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吸引力[6],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7],使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意识形态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等重要[8],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双赢”。我国著名病毒学家顾方舟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就是极好的思政案例。
2 案例内容
脊灰病毒相关知识属于教学大纲内容,同时也被列入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针对脊灰病毒教学内容,设计如下思政案例。
案例引言:一粒糖丸包裹着的口服脊灰疫苗,背后是我国著名病毒学家、“糖丸爷爷”顾方舟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2.1 从小立志,家国情怀
顾方舟1926年出生在上海,日本铁蹄下的亡国奴生活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腐败和民不聊生坚定了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1947年,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立志学医报国。1950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顾方舟认为当医生固然可以解除病人痛苦,但那是有限的,从事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却可以使千百万人受益。他怀着报国为民的信念,毅然选择了公共卫生事业。
2.2 脊灰肆虐,临危受命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儿童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许多孩子感染后会肢体瘫痪甚至死亡。1955年,脊灰在江苏南通首次大规模暴发,全市1 680人突然瘫痪,多为儿童,466人死亡。脊灰迅速蔓延到青岛、上海等地,随后全国多地暴发疫情,引发社会恐慌。1956年,脊灰被政府列为法定传染病,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报告。
1951年,顾方舟留苏学习病毒学,1957年回国不久即临危受命开始脊灰研究,195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脊灰研究室主任,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消灭脊灰的战斗中。当时的病例没有病原学证明,顾方舟首次从北京和上海等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灰病毒并分型,为研制疫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确定策略,勇于担当
当时国际上对于脊灰预防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技术路线。灭活疫苗技术成熟,能产生抗体保护个人但不能阻止病毒传播,并且生产和注射过程复杂,费用高,实施起来并非易事。减毒活疫苗可以口服,不但能使机体产生抗体,而且还能阻断病毒传播,便宜高效,但有毒力恢复的危险,疫苗的安全性不能保证。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考虑个人得失,选择无责任风险的灭活疫苗最稳妥,但是国力无法承担。时间紧迫,技术路线决定疫苗研制进度,关乎千万儿童的生命安全。顾方舟查阅了所有能得到的资料,刻苦钻研,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减毒活疫苗。这需要有相当的科学勇气和责任担当。顾方舟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勇担风险,为民担当。
2.4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1959年,顾方舟担任卫生部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组长,进行脊灰活疫苗的研究。我国脊灰活疫苗的研制成功是对国外技术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艰苦过程[9],虽然技术路线确定了,但核心技术还要自主研发。
为了自主研发疫苗,顾方舟团队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所设在距离昆明市区几十公里的荒郊野外,非常偏僻,山上一片荒芜,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顾方舟怀着科学报国,为了千百万儿童健康的崇高理想举家入滇[10],和研究所的同志一起与死神赛跑。他们自己动手建实验室、修公路、盖宿舍,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建成减毒活疫苗科研生产基地,同时培养了大批科研、生产和管理人才。
2.5 舍己为人,以子试药
经过顾方舟团队的努力,减毒活疫苗顺利通过动物实验。活疫苗与灭活疫苗最大的不同在于活疫苗的安全性判定,必须进行临床试验确定安全性。在Ⅰ期临床试验中,顾方舟冒着瘫痪的危险一口喝下了一小瓶活疫苗,一周后没有出现任何异常。但是脊灰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必须在儿童身上进行试验。找谁的孩子试验?谁又愿意把孩子给顾方舟做试验呢?
顾方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瞒着妻子,给刚满月的儿子服下了脊灰活疫苗!许多研究员深受感动,纷纷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试验。这是一个无私而艰难的决定,孩子们面临瘫痪甚至死亡的巨大风险。然而,为了祖国千千万万的孩子,他们义无反顾。孩子们的每一个喷嚏、每一声咳嗽,都让大家心惊胆战。“孩子还好吧?”成为顾方舟和同事们每天见面的第一句话。10天过去了,孩子们安然无恙,试验成功了!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无情的执着,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这是科学史上的壮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辉煌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11]。
随后,2 000人份的Ⅱ期临床试验又获成功,1959年在北京等大城市展开的450万人的Ⅲ期临床试验也表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1960年,顾方舟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液体活疫苗。
2.6 科学创新,严谨求实
顾方舟强调,要消灭脊灰必须覆盖全国,使广大农村孩子也能服用活疫苗。但液体活疫苗在服用时需要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在常温下很快会失效,需要冰箱冷冻保存,但是,当时的农村不具备保存条件。而且疫苗的味道很怪,孩子们很抗拒。
顾方舟心急如焚,他的目标不是疫苗本身,而是救治千千万万的孩子。他继续钻研,经过一年多无数次失败和尝试,创造性地研制出活疫苗糖丸冷加工配方,在1963年研制出闻名世界的脊灰糖丸疫苗,活性完全相同,耐热性却大大增加。防疫人员只需将糖丸放进保温瓶再装上冰块,就能保证活疫苗的效力,而且服用简便不用稀释,口感冰甜孩子们也喜欢。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从此脊灰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国家把脊灰糖丸疫苗列入计划免疫,每个适龄儿童必须服用。“糖丸”护佑了几代人,使我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2000年,顾方舟在《中国消灭脊灰证实报告》上签下名字,这位为脊灰防治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2.7 泽被后人,科学楷模
顾方舟是我国脊灰疫苗研发的先驱者,对脊灰预防的研究长达42年,他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2019年1月,顾方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授予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顾方舟胸怀祖国、服务民众的家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合作的协同精神,使命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3 结语
思政教育需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12]。我们除课上引入顾方舟思政案例外,还给学生推荐有关顾方舟的书籍和视频,供学生学习,比如书籍《顾方舟传》《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新闻频道的《面对面——“糖丸爷爷”顾方舟》和科教频道的《大家——顾方舟》节目等。由于脊灰在我国已被消灭,学生很难见到小儿麻痹症患者,通过对可感可知、可亲可敬的顾方舟的事迹进行深入学习,也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在实践中将思政教育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全程,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