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2021-03-07阚氏海李京敏赵冬梅SinkemaniArjun
阚氏海,李京敏,孙 毅,赵冬梅,Sinkemani Arjun,李 琳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受疫情影响,全国高校延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方针下,滨州医学院大规模转向线上教学,并提出“同质等效”的教学目标要求。与中国学生一样,留学生教学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特别是新学期即将开始的局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一门重在实地解剖的形态学课程[1],其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往往需要学生在标本上解剖操作并与实物观察来获取知识。因此,如何在疫情背景下为留学生开展局部解剖学的线上教学并达到“同质等效”教学目标,这的确为授课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总结疫情期间我校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网上教学的具体策略与实践措施,并提出值得吸取的经验。
1 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留学生在线教学情况较中国学生更为复杂。由于疫情集中爆发时正值学生放寒假期间,滨州医学院的留学生约50%已离开中国返回生源所在国。然而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国内疫情尚未完全缓解,而国外疫情形势复杂。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国家移民管理局关闭了入境通道,境外留学生均延迟返校,而留学生的国内、国外分散分布为线上教学的实施带来诸多困难。(1)时差问题。我校临床专业留学生主要来自亚洲的巴基斯坦、印度与非洲的加纳、赞比亚、坦桑尼亚、南非等国家,地域分布广泛导致了较大的时差。而线上教学主要以国内时间为准,因此境外学生由于时差容易缺课漏课。(2)网络情况复杂。特别是境外学生的网络条件受所在国、所在地及所在家庭的网络影响较大,导致集中线上授课时网络卡顿、延时、掉线等情况频发,甚至有居住地较偏远的留学生无法接入有线或WIFI网络,只能使用移动数据流量,导致费用大幅上升,学生线上上课意愿不强。(3)教学软件不兼容。国内常用的教学软件如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或常用的社交软件QQ、微信等在注册登录时往往需要实名注册、手机号验证等过程,而留学生作为外国人缺乏中国身份证信息或中国手机号,难以完成注册登录,即使成功注册登录,由于中文界面学生也不太会使用,而留学生也反映部分软件在其国家无法下载使用。以上问题导致疫情期间难以采用统一的教学平台对留学生开展集中的实时线上教学。
其次,线上教学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留学生局部解剖学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小班教学[2]。理论讲授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PPT课件演示、板书绘图、语言描述甚至肢体表达等,既可以让留学生领会知识内容,也可以弥补英语讲授能力的不足。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标本进行直观讲解。在这种传统的面对面授课中,往往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能紧跟教师思维,也可随时检验教学效果。但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教师更多是语言的描述,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缺乏板书、肢体语言、实物标本的辅助,这必然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线上教学互动难以开展,往往课堂氛围不佳,难以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加之网络条件不稳定,状况频发,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思维进度。
2 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策略及实施
2.1 课前积极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新学期留学生教学为线上教学后,迅速组织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和留学生授课教师团队召开线上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充分考虑留学生局部解剖学课程特点与留学生线上教学的难点,创新思路,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案,力求达到“同质等效”的教学目标。决定采用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上实验教学相同步的教学方案,提高理论教学比重,辅以线上集中讨论答疑。考虑到局部解剖学离不开解剖操作,计划在学生返校后集中开展,但不纳入考核。
授课教师要做好课前“思想准备”。疫情期间,高校大规模转为线上教学,授课教师面对完全陌生的教学“阵地”,难免压力骤升,心存畏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授课教师在新形势下要转变教学观念、消除对教学改革的回避和倦怠感、保持和增强教学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3]。此外,有必要通过学校、院系和教研室对教师进行线上技术辅导和培训,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的胜任力。
2.2 网络准备
考虑到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如前所述的难题,决定采取“课程录播—网络传送—线上集中讨论答疑”的线上教学方式。选择企业微信及企业微信视频会议作为课程传送和线上讨论答疑的网络平台。一方面留学生中微信的应用较普遍,另一方面企业微信具有一定优势,如其与微信绑定,便于学生加入;可传送较大文件;有英文模式,易于上手。另外,企业微信视频会议与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和QQ视频等一样具有PPT演示及网上授课功能,且具有较好的直播效果,留学生反馈良好。同时,将雨课堂作为留学生线上学习备用平台,将提前录播视频及授课PPT投放到平台上供学生观看学习。
2.3 教学材料准备
疫情爆发时留学生尚未领取教材,特别是境外学生手头没有任何学习资料。积极联系留学生管理部门给留校学生发放教材,给境外学生传送电子版教材。授课教师应提前准备PPT课件,针对线上教学,应注意对课件中能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展现的内容,尽可能以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并提前将授课PPT课件、理论授课录播视频、实验教学视频及自编《实验指导》电子版分享至企业微信群供学生下载。另外,指导学生下载安装辅助学习软件。
2.4 构建线上教学策略框架
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框架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线上集中讨论答疑与考核4部分。(1)理论教学:授课教师采用FastStone Capture录屏软件提前进行理论课程录制,需确保授课思路清晰、讲解流畅,语言组织无误,声音清晰。每节课设计时长约30分钟,避免学生屏幕前观看疲劳。(2)实验教学:国内高校开发的解剖实验教学录像较多,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但缺乏针对留学生的英文解说的解剖教学录像。我们选取优质的解剖录像,由授课教师进行口语同步翻译,剪辑制作成英文版教学录像,传递给学生,保证留学生在实验课时能直观地学习解剖过程。由于是自行制作,其章节、内容与理论课内容高度契合。(3)线上互动讨论:在每周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完成后,根据留学生时差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作为线上实时互动讨论答疑时间。由授课教师通过企业微信发起视频会议,学生集中上线参与。授课教师要提前设计好互动讨论的问题,并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4)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包括作业、实验报告、互动问答情况及理论考核等。
3 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的运行保障
3.1 加强课前引导
为保障线上教学的流畅运行,与留学生课前的互动交流尤为重要。先通过微信群视频会议告诉留学生线上教学如何开展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学生的疑问要耐心解释,然后要形成正式的公告在群内发布。由于留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多通过国外媒体,与国内媒体报道有偏差,甚至有学生出现恐慌情绪,因此任课教师也要向留学生做好我国疫情现况、抗疫举措、进展成效等的宣传与解释,安抚好留学生情绪,加强人文关怀,提高留学生对战胜疫情和线上教学的信心。
3.2 融入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留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4]。大多数高校的留学生教育更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少之又少。然而,此次疫情期间我国医务人员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奉献、仁爱的崇高职业精神以及众多“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为留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优秀的人文素材,使得枯燥的专业课程学习充满人文情怀,更重要的是帮助医学留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的理念与意识。
3.3 丰富理论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疫情期间理论教学比重增加,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加细致和具体的讲解,这就需要进一步丰富理论教学的内容。首先,进一步丰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解剖学作为形态学课程,清晰准确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或视频,更有助于教师的描述和学生的理解。其次,拓宽知识面,尽可能地融合临床应用知识或结合临床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再次,不能因为线上教学或非实时授课就放弃不同教学法的应用,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3.4 精心设计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局部解剖学线上授课最难以实现的部分。我们制作了与理论课同步且有英语旁白的实验教学录像,录像时间不宜过长,时长约10~15分钟,尽可能地展现整个解剖过程及解剖内容。同时,在每个局部区域的解剖录像播放前,屏幕上会提出几个问题,让留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观看学习效果更佳。虽然线上实验教学在理论知识内容、解剖过程、视觉观察等方面都尽量达到与线下教学的同质化,但局部解剖学不仅是理论课知识的验证,通过实地解剖的动手训练、知识的获取过程、多感官的立体感受等不是仅通过线上教学就能获得的。因此,有必要在疫情结束后对线上实验教学进行补充,集中或分阶段地让留学生回到实验室进行尸体解剖,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
3.5 重视过程考核
疫情期间留学生的线上教学无法做到实时授课,教师难以掌控和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自我约束。过程性考核能有效增强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端正学习态度[5]。我们采用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将阶段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至60%。阶段性考核包括阶段性测验、实验报告及课后作业,均以一定比例记入学生总成绩。
4 线上教学经验总结
4.1 坚定留学生学习的信心
疫情期间完全依靠线上教学,与中国学生一样,留学生也需要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一个过程。留学生仍怀念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有的还质疑线上教学效果;有的留学生寄希望于复学后的补课,对线上教学不重视。因此,教师要与留学生充分交流沟通,让其尽快熟悉网上教学的特点与方法,知道该如何学、学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从而坚定学习的信心。
4.2 关注每个留学生
疫情期间,留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如前所述,他们的网络条件各异,授课前一定要摸清每个留学生的情况,对于网络条件较差的留学生,要制订针对性预案,保证每个留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授课教师也要与他们保持经常沟通,让留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关心。
4.3 鼓励留学生自学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虽然师生处于空间的分离状态,但也为培养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鼓励留学生将知识点与临床知识相联系进行知识拓展,如讲解肝门静脉的属支及吻合途径时,要求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该知识点对肝硬化病人的临床意义。每次理论课都布置3~5个问题,由留学生自主完成。
4.4 留学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MOOC(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逐渐流行,线上教学平台层出不穷,这对疫情期间我国高校能迅速且大规模转向线上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疫情期间,来华留学生线上教学管理体系普遍存在网络教学平台不完备的问题[6],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这一问题愈显突出,导致留学生的线上教学实施起来较为被动,难以高质量开展线上教学,因此建设针对留学生的网络教学平台,对保障线上教学效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5 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效果评价
考虑到首次开展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的线上教学,有必要了解留学生线上学习的主观感受与学习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对留学生开展了线上调查问卷与访谈交流。问卷结果显示,约80%的留学生认可线上教学,认为能够理解和掌握授课理论内容。约19%的留学生对线上教学体验较差,体验差的原因包括:时差较大、网络不稳定、学习懒散、缺乏互动交流等。约82%的留学生认为线上实验课不能达到学习效果,有必要返校后安排实践课。以上结果说明了留学生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仍需进一步改进。
综上所述,面对局部解剖学课程的特殊性及留学生线上教学的复杂情况,我们制定并实施了特殊情况下的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策略。根据留学生反馈及教学效果评价,此次线上教学基本达到“同质等效”的预期效果,但有些方面,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效果不太好。但此次线上教学的实践探索,为下一步留学生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