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竞赛对构建技能型社会的价值研究
2021-03-07蔡志洁
蔡志洁
摘要: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是“职业带”中具有应用型特征的完整人才序列。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教育支持体系应从职业教育、应用型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层面协同推进,具体路径包括探索基于“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层次衔接机制、基于“左右融通”的普职衔接机制、基于“前后一体”的终身教育衔接机制、基于“内外协同”的校企合作育人衔接机制。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构建技能型社会;价值研究
引言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展现各职业院校在行业内办学水平的重要媒介,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竞赛队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沉着冷静、坚韧不拔的专业素养。
1技能型社会的内涵
技能型社会是对现代社会价值理念与发展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是一种以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技能教育和技能学习的社会。按照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社会类型划分标准,技能型社会实际上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以技能促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理念,它既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在这样一种发展理念下,学习与掌握一定的技能不再是少數人的特需,而是一种常态化的社会生活方式。
1.1人人拥有技能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技能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特定任务的活动方式,具体指向以职业为依托、以人为载体的技艺或才能。从职业分工的角度来看,技能通常包括通用性技能和特殊性技能。其中通用性技能是指在通用职业领域中以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操作技能,包括基于工具应用的技能和基于规则应用的技能;特殊性技能是指通用职业领域之外的特殊能力,包括基于经验的一般性技能和基于策略的高级技能。
1.2人人学习技能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路径
技能是一种习得性的能力,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个体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的熟练而精确的身体运动能力,包括“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发展阶段;心智技能是个体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能力,包括“认知—联结—自动化”三个发展阶段。技能形成与演进逻辑表明,知行合一是个体习得技能与改善技能结构的基本方式,而人人参与的技能终生学习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路径。
2技能型社会建设中技能竞赛对于转变传统社会观念的作用
从职业教育学的角度看,技能型社会就是创造人人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人人接受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熏陶的社会氛围。技能型社会是对传统社会形态的重新构建,势必会对传统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在以往提出的知识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理念中,人们的认识并不清晰,普遍认为知识型社会是一种“头部型”社会形态,是精英人士参与建设的社会,与众多技能劳动者的关系并不紧密,但其实建设的初衷和事实并不尽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以肯定的是,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进程中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一定是具有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技能型社会建设较之以往社会类型涵盖范围更大、涉及领域更广、参与人数更多,需要国家、社会及每位公民共同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设计初衷、价值作用和实践效果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在未来的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职业技能竞赛也将持续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社会发展观念和大众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
3职业技能竞赛对构建技能型社会的价值研究
3.1根据赛项各项目评分细则,加强实操过程训练
详细总结技能大赛评分细则,加强实操过程训练,训练中指导老师全程巡视,对训练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及需要改进的部分做好记录。训练完成后,组织各团队相互查找问题并打分,加深选手对评分细则的掌握。团队互评结束后,由指导老师进行综合点评,开展一对一针对性指导,着力攻克学生的薄弱环节,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
3.2综合演练阶段
综合演练阶段是赛前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中不仅要提高选手对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和实操的技能水平,而且要通提高参赛学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解决异常问题的能力,组建一个心理素质相对过硬、善于配合团队的复合型团队。这样才能保证在正式比赛中可以临危不乱地处理随时可以遇到的突发状况。赛前30天,指导老师要每天设计好训练赛题,并逐步增加难度,重在培养选手们淡定从容的心态,组织两队的指导老师担任评委参与点评,学生也积极参与沟通交流。赛前一周,邀请专业老师组成裁判团,举办模拟赛,严格按照大赛的现场要求部署,锻炼选手心理素质,调整好心态从容应赛。赛前指导老师就竞赛注意事项对选手进行强调,对有紧张情绪的选手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3.3促进德技协进、德技并修,致力于提升技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技能竞赛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选拔优秀人才的艰巨使命,其选拔人才的标准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基于选拔标准和职业教育和培训自身特点,在培养时既要重视人才思想品德的培养,又要重视人才职业品德的培养,所以培养重点应聚焦在品德和“技德”两个方面,将自身发展主动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遵守相关法律及行业准则,注重技艺、品行的锻造,注重养成追求更高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
3.4打造德技并修能力建设体系新标准
设置能力建设体系新标准,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规范化。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能力建设理应常态化发展,推进能力建设具体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将“能力”置于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位置,遵循能力导向原则,有序化组织各个要素发展进程,统一协调能力发展目标路径,注重能力体系标准化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只有明确“能力导向”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树立“能力为重,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能力建设开展的具体措施,才能发挥出能力体系的总体效能,从而构建出德技并修能力建设体系新标准。
结语
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注重把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以及创新创业成效等指标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这种基于“双主体、全过程”的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既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破解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参考文献:
[1]李心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技能人才需求旺盛[N].人民日报,2021-3-19(19).
[2]石伟平.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建设技能型社会[J].职教通讯,2021(5):1.
[3]吕景泉.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32.
175150052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