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教材评价研究

2021-03-07王宇欣

红豆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评价标准

【摘要】开设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措施,各地劳动教材形式不一,对于劳动教育教材的评价不可忽略。劳技教材应具有“安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联动性和前瞻性”的质性评价标准。本文对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教材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其具有安全性和科学性有待增强等问题。

【关键词】劳技教材;教材评价;评价标准;苏教版教材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劳动教育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广泛研究与讨论的话题。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有新的内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劳动精神成为了一种素质,贯彻劳动(技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训练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可以说,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互蕴互摄”的。

开设劳动(技术)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凭借。[2]2020年7月,教育部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基于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要体现“一纲多本”,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多样化需求。这就导致了劳动技术教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劳动技术教材的质量优劣理应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于劳动技术教材的评价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将对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教材进行相关的评价研究。

一、教材评价标准研究现状

教材评价是对教材一定价值关系的可能后果的预见和推断,教材评价的本质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断过程。[3]

评价标准是教材评价的核心之一,它规定了教材的各个方面达到什么标准才是合格的。柳叶青[4]指出现有三种不同的评价标准研究取向:(1)横向标准研究取向,即各个维度之间是平行关系,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2)纵向标准研究取向,即按照时间顺序,在使用教材前、中、后分别进行评价。(3)整合的标准研究取向,即将横向标准与纵向标准结合,既评价教材的各个维度,又从时间顺序上考量教材的质量。

我国的教材评价标准研究主要是横向标准研究取向。高凌飚[5]将教材评价分为六个维度,即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心理发展规律维度、编制水平维度、可行性维度和特色与导向性维度。他还提出在具体实施评价时,还要将各个维度学科化、具体化,形成评价指标项。丁朝蓬[6]认为评价教材要抓住教材目标、材料内容的选择、材料内容的组织以及材料的呈现与表达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他也设计了一套具体的评价指标。方红峰[7]认为应根据各地实际需要,从内容、语言文字、教学设计、编印设计和课堂使用5个方面及23条具体的标准对教材进行评价,另外還细化出了26条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分5个等级。

二、劳动与技术教材发展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劳动教材或劳动技术教材的研究并不多,且多为期刊文献,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蔡万耿[8]将各地劳技教材分为选取型、自编型和统一型三种,提出劳技教材编写既要有“教纲”又要有“考纲”,教材必须具有地方特色。李庚煦[9]认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材是以劳动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知识、技能为内容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彼此衔接又相互独立的完整体系;教材的具体内容具有各自的系统性和相对独立的完整性。鲍珑[10]等学者指出我国劳动技术教材应具备以下六个特点:教学项目要有较好的可行性;教材要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操作技能训练必须形成序列、教材要便于教学、教材应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材要有适当的先进性。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劳技课教材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改进意见。岳乔和黄慕洁[11]认为80到90年代的劳技课教材存在教学内容多少和时间规划的问题、教材的语言插图和配套问题,以及教材中度量衡和数字的使用问题。肖雨洁[12]认为劳技教材应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注重劳动思想品德的渗透,凸显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提倡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贯彻青少年职业体验理念。

三、劳技教材评价标准的确定

通过上述教材评价标准和劳动技术教材的建设情况,结合当下培养核心素养的现状,笔者分析总结出以下评价劳动与技术教材的标准。

1、安全性

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劳动、实践的课程,不论是小型的手工艺制作,还是大型的集体劳动等其他活动,首先必须确保的是教材中教学设计的活动及其相关配套设备的安全性。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必要条件,也是贯彻落实劳动精神的前提。

2、科学性

首先,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符合科学,包括语言文字是否准确使用,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科学精神。第二,劳技教材必须体现思想的科学性,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等思想教育内容。第三,劳技教材的科学性体现在逻辑严密的教材体例上,要“以基本的劳动观点和技能系列为主线,创立劳动技术教材的科学体系”。[13]

3、可操作性

可操作的前提是可行性,也就是要符合学校的设施条件,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可操作性要转化为易操作性“小学劳动教材要图文并茂,文字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14],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4、联动性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知识、技能,是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共同增长、唇齿相依的。劳技教材还要与实际生活联动,教学内容要与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

5、前瞻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成为教学目标的新导向。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再单一地学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如何利用知识、操作知识。劳动与技术课应该要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不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于几十页的课本之中,不把学生的想法囚禁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上。

四、对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教材的评价

1、教材整体描述

本教材《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是由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18年审查通过的,并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本教材在广泛征求专家和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从教材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本教材分为10个单元,分别是“我们爱劳动”、“各种各样的职业”、“家务劳动计划”、“系鞋带”、“叠衣服”、“理床铺”、“十五巧板”、“动画手翻书”、“风车”和“风铃”。每单元所占页面为3-4页。教材颜色丰富,以粉色为主。另外根据每单元的教学内容还配备了所需手工材料包。

每单元的导入部分是两个小学生的对话。各个单元分成“探究学习”、“实践体验”、“交流评议”和“拓展创新”四部分,且每部分下还有如“看一看,说一说”、“拼一拼,贴一贴”、“试一试,做一做”等各不相同的具体的学习要求。

2、具体分析评价

首先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由于面向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升学的一年级学生,教材及配套材料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册教材配备的材料包中含有小铃铛、珠针等易被误吞、易发生危险的物品。在动手操作的教学设计中,大部分需要学生使用剪刀,教材上会有让学生注意安全的小提示。因此笔者认为本教材的安全性尚可,只有让学生接触“危险品”,才能懂得“注意安全”的道理,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从科学性角度来看,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呈阶梯式上升趋势,难度逐渐增强,同时又饱含趣味性。在思想的科学性上,本教材第一课就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教育学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由于学生年级较低,因此本教材在内容上多为生活技能的教学以及手工作品的制作,有关劳动教材的科学性体系还不太完整。

第三,本册教材的可操作性很强,且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如“系鞋带”、“叠衣服”和“理床铺”等单元的设置满足基本生活技能的需要。与此同时在操作步骤的展示上较为详细,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活泼。在“十五巧板”、“动画手翻书”等手工作品制作的单元中,操作步骤难易程度适中,材料包中的工具也较为充足。

第四,由于本教材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因此与其他学科联动较少。教材中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的内容较多,文字描述量适中,学生能看懂、学会。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

第五,在教材的“拓展創新”这一部分中,有的单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手工作品的完成有更高的要求;有的单元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寻更多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资料。可以说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上符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将课本中的知识变成课程的全部内容,具有前瞻性和未来性。

从整体上看,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材所选取的教学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探究学习”、“实践体验”、“交流评议”、“拓展创新”四个模块相辅相成,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结合生活实际并融入到家庭生活和自我服务中。但教材的安全性和丰富性还有待提高,应减少体积较小的辅助材料,在科学体系上可以更丰富一些,例如增加爱国教育等思想品质培养的内容,增加项目学习、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有趣,教学内容更宽泛。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12]肖雨洁.湖北省编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材发展沿革与审视(1987年—至今)[D].湖北大学,2018.

[3]魏运华,李俏.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7(08):8-13.

[4]柳叶青.活动理论视角下教材评价标准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5]高凌飚.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8-12.

[6]丁朝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课程.教材.教法,1998(07):3-5.

[7]方红峰.论教材选用视野中的教科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07):19-24.

[8]蔡万耿.关于劳动技术课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89(12):30-33.

[9][14]李庚煦.试谈中小学劳动(技术)教材的体系与编写[J].课程.教材.教法,1992(04):45-47.

[10]鲍珑.劳动技术课教材编写原则、方法和教材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1995(06):7-12.

[11][13]岳乔,黄慕洁.我国中小学劳动课和劳技课教材建设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2):61-66.

作者简介:王宇欣(1996.3-),女,汉族,籍贯:黑龙江巴彦县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教学论。

501186

猜你喜欢

劳动与技术评价标准
引探究 开思路 重拓展
浅析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措施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浅谈“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发和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