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3-07方磊彬

红豆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有效举措存在问题

方磊彬

【摘要】经过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道德素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摸底排查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深入地挖掘存在的原因,然后正确地开展各种启蒙教育,才能够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启蒙教育的实践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当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因材施教,提出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正常健康成长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启蒙教育;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当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道德方面,还有生活卫生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关注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然后才能够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学校有效的开展各类启蒙教育,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了保证启蒙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需要深入的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才能夠有效的开展教学。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以及生活等双重的压力,对儿女疏于管教,其儿女存在着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尤其是会产生的自卑、紧张、困惑的心理现象,具体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自我封闭,不能够有效进行沟通交流。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着一些乡土味儿,往往穿着相对老旧的服装,对陌生环境也存在畏惧感。他们因为对于新的世界比较陌生,往往会自我封闭,很难成为班级中的一份子。他们对环境不够熟悉,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存在着不能够与外界有效相处的现象,影响自身的正常成长。

(二)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往往存在着自我放纵的现象。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生活压力相对较大,因此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是自我放纵、习惯成自然,他们的品性是由于长期的自我放纵所造成的。家长不会能对其进行正常的管教,往往会忙于生计,不干预学生的学习,导致孩子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经常出现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而且不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学校纪律,存在着不文明的行为。学校与家长沟通后,家长难以有效管理,造成了学生道德素质偏差的现象[1]。

(三)学习成绩很难提升,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是中途进行转学,或者是之前没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往往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仅学习的基础较差,而且转学之后学习的进度也比较缓慢,缺乏自信心,容易成为学习上的差等生,很难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会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成绩、道德素质以及生活习惯差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家庭因素。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相对较为艰辛,因此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活方面,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活,多从事个体老板或者是出租车司机以及物业人员,为了家庭的起居生活,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获取生活费方面,不能够对孩子进行足够的照顾,往往是早出晚归、挣钱养家糊口。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往往不高,不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方面方法不够得当,难以把握住黄金时期,错过了教育的最佳阶段,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2]。

(二)学校环境因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缺乏对特殊群体的照顾,一方面很难与其父母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只能慢慢进行熟悉,而且无论是教材还是语言方面,与之前的教育有所差异,导致学生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渐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由于学生学习成绩行为上的差异,学校很难给予过多的关注,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感,很难尽快的融入集体,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学校在进行教育方面没有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三)社会环境因素。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是弱势群体,经常会存在着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导致了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心理素质比较差,而且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和仇恨与仇恨感,总之由于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比较自卑而且胆怯,不能勇敢的面对生活,勇敢的面对挫折。

三、有效的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正确开展启蒙教育的有效举措分析

结合当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启蒙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存在的原因,应该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对学生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教育成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尽快跟上学习的步伐,从而融入群体当中,因此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懂得欣赏学生。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欣赏,那么对其成长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学校的教师要尽量发现学生存在的优点,通过敏锐的观察来认识每一个孩子,了解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并且承认,才能够真正的让孩子找到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因此优秀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优点,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的一些闪光点,然后进行有效鼓励,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其次,要给予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孩子都应该得到人格上的尊重,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尤其是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尊心,不能够一味的进行打压,而要对其措施进行理解和原谅,也要尊重其行为,不能够对其进行打骂或者是过于严厉的教训。要给予认可和鼓励,同时对于一个小学生要给予赞许的微笑,才能够让孩子有无比的学习动力[3]。

(二)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才能够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在家里的时间也比较多,因此为了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应该进行积极有效的鼓励,并且能够与家长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及在家庭中的一举一动,形成一个互动的局面。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是进行家访等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的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也能够及时的将学生在学家里的情况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够群策群力共渡难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孩子在生活中不掉队,不养成错误的习惯。学校可以成立家委会,让学生家长畅所欲言,及时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要加强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成长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有深远的影响的,因此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尽量消除人为的歧视,能够给我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在构建和谐班集体时,可以通过召开班会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明白贫富差距是不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任何影响的,要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出身贫寒,但是却能功成名就的典型事迹,鼓励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树立自信心,通过勤奋学习来改变学习上的命运,成就更加非凡的人生,因此要进行积极有效的鼓励,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4]。

(四)要注重对未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心理疏导。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及时的发现其身心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然后结合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上的干预,注重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要教育建立相关的心理档案,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解决学生们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能够平衡学生的情绪,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生活中的困难心理,并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

(五)要进一步优化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在开展启蒙教育时,要注重与家庭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也要进一步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充分的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基本情况,并且让其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认真的开展家庭教育,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的工作,能够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让家长充分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对其子女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教育。通过开办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进行家访电话访问等方式有效的提高家长教育的水平,使得外来务工人员掌握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六)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正所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为了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也需要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共同的成长环境,可以举办一些户外活动,一些亲子运动会等等来,然后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进行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通过加强互动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儿女来讲,必须要通过一些活动以及相关的教育,从细微处入手,然后其掌握住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5]。

(七)要培养其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正常生活,学习教育应该让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到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并且掌握住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能够根据他们存在的弱势进行鼓励,然后发现其成长上的点滴,通过进行兴趣上的培养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掌握成长的本领,并且能够正确的对待困难和挫折,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只有增强了生活的自信心,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面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找到一个良好的兴趣,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特长,加强与周边教师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共同成长。

总结: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在开展教学时发现部分学生家长忽视学生的学习,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语言方面存在着理解能力差、反应慢慢等问题,而且个人卫生习惯比较差,与人沟通能力存在问题,很难有效地融入集体生活当中,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查找内在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家庭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环境,同时社会环境因素也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教育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启蒙教育更加具有质量和效果,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与家长进行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内部环境。通过注重开展心理教育培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要加強心理教育,避免学生自缺乏自信心,学习困难等现象,通过多措并举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德荣.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品质的实践探索——基于城郊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2]王汉江,刘冰.中职学校开展中小学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问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0(034):60-61.

[3]孙丽娟.以励志教育为基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德育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9.

[4]曹彦.“家长读书推进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1(10):63-65.

[5]刘宗贵,林馨.利用爱心小队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水平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00(004):188-188.

猜你喜欢

有效举措存在问题
刍议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档案工作
推进军队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实践举措与意义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