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养时代的中职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

2021-03-07段文林

红豆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康养中职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生命长度、精神层面的丰富度和生命自由度有了更高的追求,賦予了“康养”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康养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远景可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康养技能人才是康养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康养技能人才,是未来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好中职教育康养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康养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让中职教育在康养时代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康养;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技能

一、前言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据统计,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到2050年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有接近5亿。康养领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60岁以上人群,围绕其食、住、看护、医疗、文娱等提供服务需求,发展康养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正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多种健康因素影响的复杂局面,大家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对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更加需要。在巨大的市场推力与政策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康养产业在健康、养老、医疗、养生、教育、旅游等行业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康养时代已然来临。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渠道,必须顺势而为,从康养技能人才培养着手,准确定位,科学布局,建立康养人才培养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康养产业服务水平,培养素质过硬的康养技能人才。

二、中职教育康养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康养产业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先后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战略目标,相应的康养产业发展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康养产业作为社会的重点民生工程,需要职业院校培养更多康养人才,其中以中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康养人才需求最大。

目前,中职康养技能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一些中职学校通过整合资源,专业调整,倾力打造康养特色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但跟部分成熟的专业比较,中职教育康养人才培养体系还并不完善,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中职康养专业需要合理布局。康养产业投入大、收效慢,在康养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上,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对康养产业的关注和投入不够,对中职康养专业缺乏科学布局,学校申请即可开办,部分中职学校缺师资、少技术,光凭康养的热度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的康养人才质量不高,不能达到康养产业职业标准。我国康养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康养产业主要为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康养技能人才,培养康养人才,提高康养服务质量,既是党和政府的工作要求,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也是康养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是中职学校主动意识不强,康养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不高。部分中职学校对康养产业的发展持观望态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康养产业给中职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加上各级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服务康养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指导,开办康养专业的中职学校较少,参与度不高,康养人才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康养产业发展。以重庆康养产业发展为例,据统计重庆市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800万,按照地方标准老人与护理员80: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10万护理人员,重庆目前共有125所中职学校,其中只有25所中职学校开办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康养休闲旅游服务、智能养老服务等康养类专业,年招生规模在1000人左右,如果不算其他类康养人才需求,单是养老护理类康养人才缺口就非常大。

三是康养人才职业管理混乱,中职教育缺少统一培养标准。康养涉及的医、护、养主管部门权责不够清晰,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管辖,而医疗、护理机构隶属于卫生部门管辖,涉及到医保费用报销则由人社部门主管,目前没有统一的管理职能部门。对中职康养技能人才的工作质量尚无统一标准和准确定位,大学非康养专业学生可以从事康养工作,一些中小学文化水平甚至半文盲者也可以零门槛进入康养行业,中职康养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不明显,一方面没有大学毕业生的学历优势,另一方面相对中小学文化从业者的工资成本要高,导致康养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四是中职康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资格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在康养人才的教育培养上没有形成中职与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贯通培养的体系,例如中职开设的养老学、护理学等康养相关专业,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中职康养技能人才目前没有与医疗卫生、教育、工程等行业相关的职称评审机制,目前大多数的国有企事业康养单位,没有面向中职康养技能人才开展公开招聘。

五是中职康养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中职康养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新型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中职学校老师对康养专业不熟悉,只能侧重书本知识,缺少实际的康养工作经验,在教学中无法给学生深入实践指导,专业教学人才的缺乏使得各中职学校康养专业发展迟缓,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不高。

三、中职教育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研究

康养时代下,中职教育要紧跟产业经济发展步伐,准确定位,改革创新,按照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积极响应发展康养产业的部署要求,不断推进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康养人才[1]。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要绘制蓝图、科学布局,中职教育积极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情况,大力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制造业和康养服务业等,科学布局,精准施策,让职业教育服务康养产业发展。加大对康养产业和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康养产业;同时做好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让大家转变传统养老观念,接受康养新理念。

中职教育应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教育部公厅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中职学校根据地方康养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康养特色专业群,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职业培训等方式,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密切对接,为康养产业提供技能人才。

二要健全体系、统一标准,畅通技能人才通道。康养相关的业务部门应进一步厘清职能职责,统筹考虑康养产业的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和醫保定点等政策。政府职能部门应科学设置康养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统一完善康养服务标准,规范康养人员行为。中职教育培养的康养人才主要为康养服务岗位一线的技能人才,从事康养一线的健康保健、医疗护理、行动安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次等基础性工作,要求中职康养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业务技能、服务水平、资格学历、职业道德、性格品质和信念态度等。对其他康养从业人员要求必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定职业素养,取得职业资格后才能上岗[2]。

加快发展康养专业贯通教育体系,打通人才上升渠道,应建立以中职教育为主体,高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贯通的培养模式,让优秀的中职康养人才得到高层次的教育培养,同时为康养产业和院校输送高层次的教学研究人才。同时推动中职康养技能人才工资待遇、晋升等与技能等级、从业年限挂钩,鼓励中职康养技能人才参加企事业单位招聘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构建中职康养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三要加强合作、创新培养,提升康养人才质量。康养人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中职学校应在政府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康养行业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系统,按照行业企业人才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和培养规模。同时聘请康养行业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到校授课,参与学校康养教学内容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3]。

中职学校要积极与校外医院、养老院、康养休闲中心等康养行业联系,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康养专业教师应定期深入行业企业实践学习,了解康养发展新动态,掌握康养实务操作技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实现康养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和课程互助,培养高质量的康养技能人才。

四、结束语

进入康养时代,我国的康养技能人才需求将会逐步增长,中职教育教学与康养技能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下,加上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中职教育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跟行业企业的相互合作,为推进国家康养事业稳步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康养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巍.加快我国康养人才队伍职业体系研究[j].人力资源,2019(11).

[2]张雪永.推进人才职业化管理提升康养服务质量[j].质量与认证,2019(10).

[3]徐希云.社会发展趋势与职业院校康养专业建设分析[A].智库时代,2019(2).

作者简介:段文林,男,1985年5月出生,现为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教师,重庆酉阳,土家族,大学本科,职称是:讲师,职务是: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方向:建筑电气、电气工程、职业教育等。

猜你喜欢

康养中职教育人才培养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