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机械做功时的总功和有用功
2021-03-07王博
王博
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学习其他效率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学习机械效率的关键概念,让学生分析一个物理情境中具体的做功情况,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以教材中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从做功的目的出发,使学生对这几个功的含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却往往不能正确书写有用功和总功的表达式,或者不明确是哪个力做了有用功,哪个力做了总功。因此,在概念认识完毕之后,为帮助学生快速明确有用功和总功,笔者对几种常见情形中如何求解有用功和总功做了以下归纳:
总功:借助机械时,完成全部任务的那个力所做的功。
有用功:不借助任何机械,用手直接完成任务,手对物体的作用力所做的功。
在书写总功和有用功的表达式时,务必注意“功等于力乘以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故该距离应该是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以下是利用该方法对几个典型模型的具体分析:
类型一:利用滑轮组在空气中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
(1)总功:如图1甲所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務(提起了重物、动滑轮,克服了绳重和摩擦),则拉力F做的是总功。由于拉力F作用在绳子上,绳子在拉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s,故总功书写为W总=Fs。
(2)有用功:如图1乙所示,不借助滑轮组,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高度h,手对物体的作用力F手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G的大小,物体在F手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h,故有用功书写为W有=F手h=Gh。
例题分析:如图2所示,用滑轮组把质量为80 kg的物体匀速提升3 m,若拉力F=500 N,该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是多少?
解析:人对绳子的拉力F完成了所有任务,做的是总功,W总=Fs。不借助滑轮组,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高度h,手对物体的作用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有用功的大小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
解:
类型二:利用滑轮组在水中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
(1)总功:如图3甲所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务,则拉力F做的是总功。该力作用在绳子上,绳子在拉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s,故总功书写为W总=Fs。
(2)有用功:如图3乙所示,不借助滑轮组,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高度h,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手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F手=G-F浮,物体在F手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h,故有用功书写为W有=F手h=(G-F浮)h。
例题分析:如图4是工人在岸边打捞水中金属块的示意图,每个滑轮重100 N,金属块的体积为0.01m3,重为8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忽略水对金属块的阻力,金属块一直匀速上升。求金属块在水中上升2 m,且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人所做的有用功和总功。(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解析:不借助滑轮组,用手将物体提升,手对物体作用力的大小为G-F浮,有用功为W有=(G-F浮)h。对整个装置进行受力分析,有2F+F浮= G物+G动,则拉力F=(G物+G动-F浮)。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务,做的是总功,W总=Fs=Fnh。
解: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V金=0.01 m3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0.01 m3=100 N
W有=(G物-F浮)h=(800 N-100 N)×2 m=1400 J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G物+G动-F浮)=×(800 N+100 N-100 N)=400 N
W总=Fs=Fnh=400 N×2×2 m=1600 J
类型三:利用滑轮组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1)总功:如图5甲所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务,则拉力F做的是总功。该力作用在绳子上,绳子在拉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s绳,故总功为W总=Fs绳。
(2)有用功:如图5乙所示,不借助滑轮组,直接用手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s物,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手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水平面摩擦力f的大小,物体在F手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s物,故有用功书写为W有=F手s物=fs物。
例题分析:如图6所示,用F=50 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拉重为300 N的物体,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40 J,已知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60 N,则(1)物体运动的距离为多少m?(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忽略绳子和动滑轮的重力)
解析: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务,做的是总功,由W总=Fs绳可求出绳子移动的距离,进而求出物体移动的距离。不借助滑轮组,直接用手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s物,手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水平面摩擦力f,有用功书写为W有=fs物,利用η=W有/W总可求出机械效率。
类型四:利用斜面提升重物
(1)总功:如图7甲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务,则拉力F做的是总功。该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s,故总功书写为W总=Fs。
(2)有用功:如图7乙所示,不借助斜面,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高度h,无论物体的运动路径如何,手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物体在F手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h,故有用功书写为W有=F手h=Gh。
例题分析:利用如图8所示的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已知斜面长5m,高2m,拉力为F=50N,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解析:拉力F完成了所有任务,F做的功是总功。注意力F是作用在绳子上,故受力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绳=2S物=2×5m=10m。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高度h=2m,手对物体的作用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有用功的大小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