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021-03-07杨宗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杨宗岐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而不是被迫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在教学的同时,也要与学生时刻保持沟通交流,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数学学习。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开展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较为于单一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可能是模块化的,其会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不同于数学科目,数学科目是感性的,大多数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答案,同时其具有自由、灵活的特点,且富有趣味性和想象力,可以实现对学生感性想象和认知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是跟着课文走,从而导致教学方法过于死板,教学效果不理想。以文章的题目为例,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直接“套用模板”,并根据一个被认为是“标准回答”的模型来进行解答,然而该方法是不可取的,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在课堂上过分关注自己的修辞技巧,对措辞感到困惑,不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语言课程本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趣味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很难得到答案。

2、学生主体未能体现

虽然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核心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许多小学教师仍然受制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他们仍然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该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收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还有更多的数学课程内容和知识点需要记住。如果教师盲目教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障,学生就会抵制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应重视这一问题,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作为。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1、运用生活语言

数学内容本就很抽象,如果在教学时不创新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而生活化语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特点,运用变化性语调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保证知识概念不改变的情境下把教学生活化,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混合计算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运算顺序不熟悉,无法正确计算,不知道先计算哪个后计算哪个。该怎样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呢?可以运用生活化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混合计算,“如果你坐公交车上学,车上只有一个座位,而且你的旁边还有一位老爷爷也没座位,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会回答:“给老爷爷让座!”“如果又来了一位老奶奶呢?”通过启发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谁先上来的就让谁先坐。“如果还有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我们该如何让座呢?”学生们会回答:“让给妈妈和宝宝。”在这个例子中学生了解到:老年人就像算式中的乘除法,而这个怀抱宝宝的妈妈就像带有括号的算式,于是它具有优先权。通过简单有趣的生活语言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

2、拓展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教授,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以及整合,从而让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知识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信息技术是整合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如此,在小学数學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这是构建智慧课堂的有效方法。在智慧课堂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有质的飞跃,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这一章节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进而拓展延伸,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的前世今生,使学生根据视频动态化地了解它的发展,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圆”的概念的把握情况来延伸到圆的周长、面积等其他各项知识点的教学。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圆”的由来,还可以拓展延伸向学生普及其他专业知识内容,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可见,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学内容并不算太难,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基础知识来拓展知识内容,从而来帮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学生的数学素养。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导入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去导入新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个客观的、理性的认知,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运用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垂直与平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校园道路、教学楼、路灯等图片参照物,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有哪些事物属于垂直关系,哪些是平行关系。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疑问:“什么是垂直与平行?”随之教师可以导入新课内容与概念。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探究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在问题情境导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问题的提出要有目的性,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要求。第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与启发。第三,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难易程度适中。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让学生通过问题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更好地进行思考与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4、组织探究活动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数学教学话题,将课堂理论知识与教学话题合理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数学模型。学生能够针对这种数学模型展开问题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查找,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及课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探究式教学环节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阐述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需要学生掌握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通过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并了解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然后提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学生结合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自主思考并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将自己的结论在课堂上进行阐述。最后教师通过在实际中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与之相关的内容,能够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多元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资源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琴.谈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开展[J].南北桥,2019(22):91.

[2]张玉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9(9):146.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