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教学要点研究

2021-03-07王国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颁布后,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环境。对学生来说,新政策意味着学习负担减轻了,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对家长和学校来说,新的空闲时间意味着新的学习空间的形成。各个学校和教师面临一项新的挑战,就是同时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还要提高学校初中数学的教学质素。在实施“双减”政策后的现阶段,明确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只有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双减政策”的作用,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根据当前双减政策的大环境,探讨当前我国初中阶段如何对数学教学的要点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贡献力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教学;要点探究

“减负”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提出的,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工作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已经有相应的政策开始实施了,按照现如今国内的局势,国家有关部门在今年正式实施双减政策,当前为学生减负工作的开展依旧充满挑战[1]。很多地区的“双减”工作落实的并不够透彻,有些学校在假期为学生减少课程的任务量,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但是在假期结束后或者在考试来临时,以前所减过的“负担”,现在又换了一种方式加入了课堂,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成绩,只能加大学习力度,把之前松懈的课程再补回来,这种“双减”模式非但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双减政策的推行是十分困难的,要想真正的为学生减轻负担,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1.影响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的原因

1.1教育观念的落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大多数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还是只教授考試能用到的知识,把考试考好,就是好学生的概念深入人心。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许多初中数学教师牺牲学生的娱乐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这种教育观念下,虽然提高了学生们的成绩,但是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影响了初中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提升。

1.2课堂氛围沉闷

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为了更好的讲授知识,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保证绝对的安静,维持好课堂的纪律,不可以随意的发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做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有些学生即使有自己的想法,在这种严谨的课堂氛围下也有可能不敢开口,从而错失了与同学和教师交流观点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如果实行“减负”政策,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减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2]。

2.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措施探究

2.1合理优化教学结构

在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实施优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首要关注教育问题之一,数学作为一种逻辑论证的学科,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质教育下教学结构的重建和整合要求相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还必须保证数学知识的完整性,构建数学相关知识体系,突出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要充分了解当前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知识的体系发展。在学生之间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合理优化教学结构可以创新学生记忆框架模型。将传统单一模式的学习转变为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阐明不同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双减政策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本身对于知识的理解,转变学习模式,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共享和创造,在客观和全面的分析中,应建立适当的知识体系框架,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的主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例如,目前教师可以将几何图形与不等式归纳到同一知识体系中,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2.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国家实施双减政策的重要助力,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将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学习者、接受者,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理论内容,同时组织大量的练习直接导致上课的气氛沉闷,学生不能长时间专心上课,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双减政策颁布后,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在积极整改当前的教学模式,教育工作已经发展到了下一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打破陈规定型观念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向上的学习气氛。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学习的注意力从理论知识上转移到数学思想能力的培养上,利用自身的学习能力花费更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完成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在和谐的学校氛围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如合作教学,以确保公平的基础上,利用互补原则分配小组成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情景教学方法也比较适用于当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情景教学的方式,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重难点;营造课堂和谐氛围,减少理解困难,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学习内容,减少了数学学习的压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减轻学生压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双减政策实施的目的,也是当前阶段对于数学教学模式的期盼。

2.3掌握课堂节奏的同时增加一些课堂活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学节奏,需要科学和恰当,这种课堂节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相对愉快的心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在教授本课程的知识项目后,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独立探索数学主题,或者讲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小故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3.总结

国家颁布的“双减政策”的要求不是为了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教学时间,而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种教育模式是现阶段教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懂得减轻中学数学负担,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利.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图形智慧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2):120-121.

[2]刘爱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实现路径[J].中外交流,2020,27(21):190-191.

[3]谭勇.基于优化教学设计的初中数学增效减负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4):110.

作者简介:姓名:王国伟;性别:男,籍贯:江苏省常州人,民族:汉族,学历:大学,;现有职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初中数学教学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