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07李静
李静
摘要:学生由小学阶段步入小学阶段,学习方式、学习思维发生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阶段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充分衔接了小学教学与高中教学,因此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学习与高中学习直接相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得以运用,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预习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更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因为通过学习他们已经对新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教师讲课的时候,所讲的知识点都已经是他们看过的,这时只需要学生听取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点的内涵就可以了。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正是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各项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铺垫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在课前进行知识引导。通过有效的知识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等进行关联,进而可以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散思维,增强合作学习效果。在数学知识铺垫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入一个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数学问题来开展更加深度的思考,并对于新课程内容加以贯通,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以《多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小组教学引导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多变形都有哪些,这些多边性都具备哪些特点等。学生会积极回答:“多边形包括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不同的多边形边数不同、边的长度关系不同……”学生回答完毕后,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不同多边形展示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动画手段来演示这些多边形是如何构成的。当学生能够将思维融入到课堂知识当中时,数学教师可以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即求取这些多边形的面积。为了能够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任务,数学教师不要直接给出多边形面积公式,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行去探索和总结。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讨论
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问题予以思考,并对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多边形面积》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已经通过知识回忆,总结了多边形的特点等。在求取面积的过程中,学生会从更为简单的图形入手来思考求解的规律和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正方形这种特殊四边形面积的求取更加简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组员都会拿出纸笔进行画图演算,并回忆生活当中的经验,从而将自己所总结的正方形面积求取方法写下来。当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己的构思后,组长可以组织每个成员轮流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以及思路,并能够通过将数学知识进行关联,使得思考结论能够有数学定义、公式和原理等的支持。当一个组员阐述自己的思路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听和认真记录,在阐述结束后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如阐述内容中的不合理之处或者与所学数学知识矛盾之处等,阐述的组员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等。通过这样热烈积极的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也更为深刻,同时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理解的不足或者偏差,从而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教师在小组学习中,起到了指导和纠正等作用。当某个小组整体思路都偏离知识层面时,数学教师可以适时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通过抛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有效引导,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小组讨论过程。基于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求取方法,也就是任意两个边长的乘积。对于其他多边形的面积求取,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正方形进行有规律的改变,最终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
三、加强小组间的沟通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组间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教师可以基于每组得到的多边形面积求取方法,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和结论。当所有小组都发言完毕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总结,并最后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数学教师则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的答案予以点评,数学教师可能会遇到不同情形,如小组答案正确但是阐述不够全面细致,或者答案存在错误的情况。对于第一种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对于多边形面积求解的总结进行深化,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答案进行完善和补充,然后数学教师可以给出教材中的标准定义和公式等,从而让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小组结论错误的情况,数学教师则要以教材公式定义为核心,对于错误之处进行指出,明确错误的原因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会能力。如果不同小组给出的最终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存在方法和思路不同的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多边形面积解答公式都展示给学生,同时将教材中的公式一起呈现,形成有效的对比,并且让各个小组来分析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总结能力。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也要注重知识强化。在《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给每个小组布置课后合作任务。数学教师可以基于课堂知识,布置相应的数学练习题,为了照顾小组每个成员,课后习题任务也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基本层次是锻炼多边形面积公式在计算题中的应用,这部分习题以计算为主,帮助学生熟练使用定义和公式来求得结果。中层次的习题主要以应用题型为主,这种习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应用层面入手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高层次的课后合作任务,则是在单纯解题的基础上融入数学实践,如数学教师可以布置给小组组员,让组员共同参与到实践项目中。在实践过程中,题目已知量需要学生动手来获得,如对不同几何图形的瓷砖进行边长和高度的测量,并基于测量来构建数学关系,完成数学列式和解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会共同完成数学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组员可以基于课堂上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相互启发,进而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在难度较高的任务实践中,为学生树立更强的信心,让小学生不再害怕学习数学,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应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将这样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补充,教师还应该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也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多多地交流,使得教师可以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学生的表现教师也要细心观察,从而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各项意识的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润联.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4):42.
[2]高爱红.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2017(8):90.
[3]高爱红.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8):36.
[4]张长义,董惠英.让“合作”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浅谈数学课上合作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