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探讨
2021-03-07张永情
张永情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老师加强了阅读,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阅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提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了解数学阅读的基本特点,提供有效的阅读,才能真正实现数学阅读的价值。
关键词:阅读;小学数学
一、开展小学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1.数学阅读是数学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与教科书的标准语言进行交流,规范数学语言,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想和观点的能力。2.阅读数学可以发展学生认知水平。阅读数学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涉及到许多认知因素。在阅读中,学生必须不断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想象和不断地观察,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3.数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生在阅读数学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阅读现状
目前,数学阅读通常被忽略。主要原因是:首先,老师的理解有偏差。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只关注公式的计算程序,并密切关注。忽略逻辑推理和数学理解语言。认为学习数学教科书是老师的工作。学生只需要理解课文并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即可。数学教科书通常仅用作练习的工具。另外,由于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数学需要证据的数学特性,阅读数学不像阅读小说或童话,而是快速、有选择地、不注意细节的浏览。在数学阅读中,要认真分析每个句子和详细的图形,理解内容的意思。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用纸笔计算,计算“搭桥铺路”的原因,才能顺利阅读。因此,学生普遍对阅读数学不感兴趣。这也与学校领导对数学阅读理解的高度重视有关,在很多情况下,阅读课只安排在语文英语早读中,实际上学生没有数学阅读的时间。
三、小学实行的数学阅读方法
(一)1.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来决定何时阅读。对于容易理解且不太抽象的概念,您可以在课前安排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解释读法,或解释后读法。例如,第八课的几何知识可以在课前阅读,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理论性的,而且知识点也很多,让学生很难一目了然。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在阅读数学的时候你需要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阅读时,按着老师的阅读提纲,按住钥匙仔细阅读。概念、公式、规律等是阅读的要点。阐明仔细分析、仔细考查词语、概念的本质、公式和规律的条件和结论、推导思路。为了达到数字与形状相结合的目的,文字中的符号和图形必须与文字内容相结合,仔细考虑和分析。教师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样题的不同步骤。因此,在阅读数学示例问题时,老师必须首先考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考虑每一步的基本原理和原因,并考虑两次是否有一个。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案。“学习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抽象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词汇。”它注重阅读每个句子的介绍,结合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体会隐含的数学规律,对新引入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抽象,学生需要真正理解并形成強大的抽象能力。
(二)“问题”引导阅读,是指提出问题和阅读问题,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数学教科书的概念和规则简明严谨,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在教授阅读时,问题应该是有层次的、有启发性的,接近学生最近的发展领域。通过提问,让学生变得“标新立异”,教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提问,养成好问、易问、懂问的好习惯。例如,强调“什么分数可以转换为有限小数?”是“最简单的分数,如果分母不包含2和5以外的因数……”。我想知道:这段话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如何理解?该学生建议“如果分母不包含除2和5以外的任何质因数”。理解句子很重要。让他们再读一遍,让他们想想还有什么他们不明白的。有同学问,“为什么这本书说”最简单的分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分数”结论是否仍然有效?然后让学生做这两方面的研究。最后,在第三次泛读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举三个典型的例子。以“问题”引导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我们知道,实际操作是促进理解和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的有效方法。解题练习也是整合数学知识、培养技能和技能、促进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途径。与其他科目相比,学习数学离不开实践。阅读学习采用新的知识体系,通过倡导阅读与实践相结合、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实际首先了解的部分知识应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引导您解释新现象。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将学生固化的认知结构转化为主动能力,理论、实践和解决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例如,在了解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绘制圆。阅读完画圆的基本步骤后,首先会要求您按照教科书中的步骤画一个圆。画后讨论:画圆时,一条腿是固定的,是哪一条?哪只脚在纸上不停地移动?它是如何工作的?学生画的圆有大有小,但在什么情况下画的圆又大又小呢?这种阅读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经常被教授,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与训练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四)用“理解”来方便阅读。有比较才有区别。只有在有辨别力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避免设置的负面影响、及时消除干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这让学生可以比较阅读,找到联系和差异,区分和区分知识中令人困惑的元素,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积极的转变。通过类比,目的是通过类比来理解。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教师可以使用直词、圆词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例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了钝角的知识,将“钝角超过90度”与“90度以上的角为钝角”进行比较。让学生比较阅读,经历一个过程,提升学生体验。数学教育中的阅读教学研究应该是一种意识模式,而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旨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的意识形式,它应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结语
阅读数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在不习惯领域的才能,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看社会、生活和世界,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数学中强调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班冬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2]蔡凤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J].贵州教育,2006(10).
[3]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解的理解与反思.《数学教学通讯》.2014年36期.周灿云.
[4]浅谈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东方教育》.2013年8期.曹秀丽.
[5]田杭君.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成功(教育),2008,(07).
[6]欧明霞.小学数学中的几个“为什么”[J].中小学数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