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2021-03-06荆雪宁刘娟娟王丹丹王金凤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思政

荆雪宁,刘娟娟,王丹丹,陈 莉,王金凤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需要建立“大思政”格局,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实践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如何在混合式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笔者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课程思政与医学课程思政概念界定

课程思政是指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与各类课程相融合,从而形成合力,把“立德树人”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贯穿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也就是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医学课程思政是将思政理念、历史文化、医学人文、职业素养、科学素养、时代精神等元素渗透到医学类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1]。

2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1 总体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规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达到“随课潜入心,润德细无声”的目的[2]。将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仁心仁术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2 培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3]。思政教育理念是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一步挖掘,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提升教学艺术,创新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自然渗透到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广阔的视野、严以律己,将言传身教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进而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2.3 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设计

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落实课程思政的着力点。通过举行同课程、交叉及平行学科的集体教研活动,探讨本课程中蕴含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科学精神。专业教师定期与思想政治、医学人文、传统文化等课程教师交流和研讨,探讨课程包含的医学人文、历史、文化元素,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以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科学探索、典型案例、社会热点、亲身经历等为载体,融入课程教学,将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达成教育目标。

3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

(1)讲述中国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授式教学法高效、便捷,是医学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法。通过讲授,使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修养、学识、情感[4]。如在讲授人工主动免疫部分时,基于全球正在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出新冠肺炎疫苗对于控制重大传染病的意义,提出“疫苗最早是怎么发明的?”由此讲述我国明朝民间医生发明了人痘接种术,并不断进行改良,再引用经典医著《种痘新书》说明疫苗的预防效果,最后讲述我国人痘接种方法向周边国家及欧洲流传,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牛痘接种,最终彻底消灭了天花。延伸讲述中国新冠肺炎疫苗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使学生体会到自古至今中国人对疫苗发明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通过“微讲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是医生、护士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意识并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人才[5]。在课程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把课前5分钟设为学生“微讲坛”,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通过小组协作,查阅资料、精心构思、认真组织,用5分钟时间为同学讲述或展示相关内容的奇闻趣事、案例分享、心得感悟或研究进展等,培养学习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

(3)线上线下案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是讨论式教学的重点,对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交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教学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向纵深发展。案例是开展讨论式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集体研讨严格选择适用于讨论式教学、与授课内容相一致的案例,将课程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利。案例要能体现时代性,并不断丰富、完善和优化。例如在学习HIV病毒时,以“大学生成为艾滋病高危群体”的社会热点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HIV的传播途径、高危人群、预防措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课程内容,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4)线下社会实践,培养时代精神。医学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合格的医学生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6]。将课程内容与重要节假日结合在一起,组织实施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高血压日、献血日、艾滋病日等组织学生在学校、社区进行防治宣传与咨询活动,组织情景剧、宣传画报比赛,进行优秀作品展,并利用周末到农村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多发时,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手绘宣传画报,在校内进行流感、水痘、麻疹等疾病的防治宣传。围绕专业结合课程进行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

(5)线上头脑风暴,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设计开放式思考、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充分参与、体验学习乐趣,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快速而高效,尽可能提出新的观点,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结合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等内容展开“头脑风暴”。例如,疫情居家学习期间,围绕“怎样运用专业知识在居家期间更好地服务当地疫情防控”进行“头脑风暴”,学生提出社区志愿服务、手绘新冠肺炎防治宣传报、线上志愿家教等举措。围绕“运用身边材料,设计消毒灭菌实验”,学生运用家里的酒精、碘伏、蒸锅等物品,以苹果、蔬菜、牛奶等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设计,最后优化出4套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家就体验到实验的乐趣。

(6)线上科普小能手,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进入自媒体时代。普通大众可以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通过网络等途径发布信息,其具备多样性、真实性、趣味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让学生围绕特定任务,小组协作,进行设计和制作科普短文、短视频等,由教师负责审核,确保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微信、QQ及学校公众号等平台推广优秀作品。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行动。如通过举行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短视频比赛,使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得到增强。学生自制的“大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小贴士”优秀短视频在学生返校前期被广泛传播,为学生返校途中及返校后的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4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向中医、护理学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结果表明,92%以上的学生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满意,大多数学生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可使课堂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注重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步提升,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学习兴趣不断提高,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人文精神,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精神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应尽力避免不能为思政而思政,导致重点不突出,影响教学效果。应牢固树立为育人而思政的理念。教师应不断加强教育理念和思政理论学习,不断丰富相关知识,实时关注前沿动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思政教育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优化,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实现“三全育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学人才,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的实现。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