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中医学类专业预实习实践初探
2021-03-06常学辉张良芝申意彩张玉敏
常学辉 ,张良芝 ,申意彩 ,牛 乐 ,张玉敏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处,河南 郑州 450046)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是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指导下,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三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是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0版的提高和延伸。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之一[1]。实践教学(实习、见习)是医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目前我国医学生的教学中,传统的临床实习模式中存在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轨的问题,不能适应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2],预实习针对这一现状应运而生[3]。河南中医药大学自2009年开始增设预实习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拟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指导下,就中医学类专业预实习课程实践进行探讨,旨在实现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最终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 中医学类专业预实习的内涵和必要性
临床见习、实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传统教学模式下,随着患者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日益匮乏,低年级学生实践环节较少,临床参与度较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在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两段常规实习的基础上,增加预实习环节,以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1997年有学者提出“早期接触临床、进入医生角色”的教学理念,该理念逐渐成为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4]。学生早临床,其实质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知识尽早地结合起来,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5]。增设预实习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早临床”的问题,学生通过预实习这种“早临床”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实习或独立承担医疗工作储备必要的临床理论、知识和经验[6]。
预实习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下的一门创新课程,属于“预实习+拜师临床+模拟实训+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五位一体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之一[7]。预实习主要内容是学生利用寒暑假在社区门诊、乡镇医院、诊所等医疗场所进行实习、调研、义诊等活动。实践发现,通过预实习课程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使学生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监测、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的一项有效举措。
2 中医学类专业预实习教学实践探索
2.1 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预实习课程目标,具体如下:(1)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深化理论知识理解,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学生热爱中医。(2)知识目标:通过预实习,使低中年级学生在临床上充分感知专业,熟悉、了解医院科室分布及管理,熟悉门诊患者就诊基本流程及分诊基本原则,强化巩固中医基础、中药学、中医诊断等相关理论知识。(3)能力目标:通过构建“早临床、多临床、不断线、零接轨”临床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接诊、医患沟通、病历书写、无菌操作等临床技能。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医德修养,提升职业荣耀感和使命感;传承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2 课程性质、学时
预实习课程开课对象为中医学类专业本科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课程性质为必修课,开课时间在1~5学期的寒暑假,寒假1周,暑假2周。其中大一寒假0.2学分,暑假0.4学分,大二寒假0.3学分,暑假0.6学分,大三寒假0.5学分,总计2学分。
2.3 课程内容
预实习围绕预实习计划既定内容,依托大学附属医院、70余家后期临床教学基地和1 0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实施。课程分为调研实习、公益服务两种形式,主要以社区门诊、乡镇医院、诊所等医疗场所进行实习调研为主,配合义诊、寻访民间中医等活动。根据中医学专业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和进度,遵循“观察—体会—了解—熟悉”的原则,制订专业各个年级段的预实习计划。本计划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了解医院的管理概况、医事法规和医疗卫生状况;熟悉医院工作基本流程、诊病基本流程和基本操作规范;熟悉临床接诊基本常识,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中医四诊要点、中医方药运用观察,了解临床护理操作及各科诊治特点等。
2.4 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依托我校附属医院专家优势,与基层医疗单位的名医名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设定实践目标,制订实践方法和步骤,高质量开展实践活动,撰写个人实习体会,课程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发现问题为导向,通过讲授法、现场示教法、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按照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方式进行成绩认定。学生每个假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我规划,通过预实习对规划的完成情况、学习策略方法、资源选择利用、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收获、总结与反思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做出客观、真实评价,并由带教教师和院系根据学生自评情况签署相关意见。
2.5 课程实践总体情况
河南中医药大学自2009年来20 000余名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参加预实习,共赴乡镇医疗卫生机构905家,开展义诊活动800余场次,寻访基层名中医68人,每人撰写了预实习鉴定册。与此同时,我们对预实习课程进行相关研究,并发表国家级期刊研究论文7篇,获批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获厅局级教研成果7项。其中,“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预实习”获河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结合医学生自身患病诊治过程进行临床预实习的实践与探索”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6 课程特色与创新
(1)实现学生“早临床、多临床、不断线、零接轨”。针对医学类专业低年级学生临床实践环节较少、临床参与度较低的现实情况,增设预实习课程环节,与原来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衔接,可以实现“早临床、多临床、不断线、零接轨”,确保了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2)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评估的能力。预实习采用“三自主”的方式进行,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和带教教师,按照预实习计划要求对预实习进行合理规划,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方法。在预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认真填写“预实习成绩鉴定册”,对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并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出调整。预实习在提升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评估、自我反馈的能力。(3)促使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心怀“五术”,懂得敬畏生命。在预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身边接触的一些生动的事例和经历,可以充分体会到医生这一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职业认同感,并产生强烈的共鸣,懂得对生命的敬畏,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特别是在预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悟职业生涯中“五术”即“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新要求,从而励志为成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