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3-04衣金娜
衣金娜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生于秋季,故又称“秋季腹泻”,其主要是由轮状病毒侵袭小肠上皮,造成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引起肠道水分吸收及双糖分解困难所致[1]。6 个月~2 岁的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发病人群。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稀、发热、呕吐等,大便次数>4 次/d,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现象。目前临床对该病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但经研究发现,抗生素对轮状病毒的抑制效果有限,所以应寻找其他有效药物。本文为研究分析喜炎平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选取58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 年1~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稀、发热、呕吐等,大便次数>4 次/d,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镜检未发现脓细胞,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②年龄6~36 个月;③发病3 d内就诊;④入院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⑤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重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②营养不良者;③合并全身各器官和系统严重病变及严重基础性疾病者;④其他原因致急性腹泻者;⑤对相关药物过敏者;⑥依从性差者;⑦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2 例;年龄6~36 个月,平均年龄(19.24±5.59)个月;病程0.3~3.0 d,平均病程(2.11±0.61)d;对照组男16 例、女13 例;年龄6~36 个月,平均年龄(20.03±5.33)个月;病程0.4~3.0 d,平均病程(2.27±0.6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取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0.2~0.4 ml/(kg·d)+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5 d。
1.2.2 对照组 在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取利巴韦林注射液(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099)10~15 mg/(kg·d)+0.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CK、IgA、IgG、ALT、SCr 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 内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脱水纠正;有效:治疗3 d 内大便性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3 次/d,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脱水纠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缓解、呕吐缓解、腹泻缓解、腹胀腹痛缓解、脱水缓解、病毒转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CK、IgA、IgG、ALT、SCr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K、IgA、IgG、ALT、S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IgA、IgG、ALT、SCr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与对照组的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CK、IgA、IgG、ALT、SCr 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CK、IgA、IgG、ALT、SCr 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轮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的一种,它又可以分为7种类型,其中的A 型轮状病毒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致病病毒[2]。轮状病毒主要是感染和损伤婴幼儿的肠上皮细胞,从而引起患儿腹泻。严重的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据相关临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致死的婴幼儿人数高达约900000 人[3]。另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00 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性肠炎,约占婴幼儿总数的1/4[4]。
现阶段,临床尚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效药,但中医学在该病的治疗中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中医学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属“泄泻”范畴,外受风寒,内伤饮食,乳食无度,餐具食物不洁,从而引起泄泻。《泉州本草》中云:“穿心莲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咽喉炎症,痢疾,高热”[5],喜炎平的主要成分正是水溶性穿心莲内酯,故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同时,喜炎平还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发挥以及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经临床实践表明,利用喜炎平来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在有效抑制患儿肠道内的病毒的同时,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修复。并且,该药不会影响到正常的肠道环境,不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因此副作用较少[6-9]。
综上所述,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喜炎平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