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的就业安全体系

2021-03-02郭明净卢小珍王大鹏

龙岩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全毕业生学院

郭明净,卢小珍,王大鹏

(龙岩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人,2021届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1]。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安全问题不断凸显,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有调查研究显示,约34%的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不安全感,且女生和农村生源学生具有较高的就业不安全感[2]。就业不安全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在应对就业压力和就业安全隐患上的焦虑和不安。求职中形形色色的“陷阱”和“骗局”的长期存在且不断翻新,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与大学毕业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防范能力不强,辨别真伪能力不足以及高校就业安全教育的缺位也有很大的关系。高校二级学院(普通高校的教学单位)作为落实就业工作的最基层职责单位,应当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员联动,全过程融入,全方位保障,切实保证大学生就业安全。

一、大学生就业安全的内容、产生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每到就业季各类就业“陷阱”“骗局”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谓花样百出,层出不穷,让毕业生防不胜防。一方面,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加大了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焦虑,使他们更容易在诱惑面前放松警惕,上当受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各类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骗”局也在同步升级。尤其是近几年新兴的“校园贷”“培训贷”等也让毕业生深受其害,大学毕业生还未真正入职,就背上数万元贷款,还上了征信黑名单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针对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就业骗局还有高职位骗局、招聘会骗局、中介骗局、培训费骗局、电话骗局、试用期骗局、合同骗局、虚假承诺骗局、皮包公司骗局等。这些都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一)大学生就业安全的内容

就业安全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公民就业与失业生活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机制与制度[3]。这里的就业安全制度是一种宏观的类似于就业“保障”的制度。黎登辉将大学生就业安全界定为: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的一种没有外部客观威胁与内部主观恐惧的状态[4]。该定义侧重将大学生就业安全限定为没有客观威胁和主观恐惧的状态,倾向于对心理状态的描述。还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安全由求职安全、生产安全和其他安全组成[5]。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就业安全是指大学毕业生群体从找工作开始至顺利入职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类安全隐患、危机、问题及其解决[6]。笔者认为,在实践层面,就业安全一般包括信息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成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六个方面。

(二)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1.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从根本上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双重压力下,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但又缺乏社会经验,易于轻信他人,防范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匮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就业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时这也是大学生就业安全隐患产生的内部根本原因。就业的市场化以及人才招聘市场的不健全、不规范;学校就业指导部门队伍不稳定、安全教育缺位以及社会上专门的大学生求职权益维护部门的缺失成为导致就业安全危机产生的外部原因。此外,用人单位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以及毕业生求职途径的多元化加速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安全危机。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安全性缺少保障、就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就业招聘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学校就业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安全产生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

有少数不良用人单位瞄准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涉世未深,防范意识缺乏,故意设置求职陷阱,以试用期、入职培训、允诺高职位等手段诱骗大学生,获取廉价劳动力、收取培训费等费用。还有些用人单位假借招聘会、中介、合同等形式设置骗局引诱大学生上当,甚至通过设置情感骗局等陷阱,引诱大学毕业生入传销组织。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安全呈现出:求职途径多样化,毕业生就业安全意识淡薄、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匮乏以及就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等特点[7]。互联网时代的就业表现出:网络就业信息多——难甄别、网络就业平台多——选择困难、高校毕业生经验少——易上当等安全隐患[8]。此外,随着网络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安全还表现出:职场陷阱、骗局层出不穷;骗局包装层次不一,真假难辨;毕业生群体被骗频率高、被骗金额不断攀升;网络、电话诈骗以及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业投资骗局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恐惧“后遗症”更加多样化等特点。

二、大学生就业安全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就业安全是关系高校安全稳定、社会和谐有序的重要因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视学校安全,深入开展和实施安全教育。就业安全作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是高校开展就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准则。对政府而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市场经济下的常规工作,而应成为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繁荣,与经济安全、外交安全同等重要的大事[9]。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安全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就业工作“稳”“保”的题中之意。确保高校就业安全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要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突发事件及隐患。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看,就业安全和其他传统国家安全因素一样,关乎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应当引起社会、高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10]。网络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面临个人信息易泄露、就业协议漏洞多、招聘信息甄别难度大、网络传销猖獗、就业心理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同时就业安全问题呈现出普遍性、集中性、复杂性、隐蔽性、长久性特点[11]。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要始终把学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把防范风险贯穿毕业生就业工作全过程,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和引导,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安全有序。

来自龙岩学院2019届毕业生求职渠道统计数据(表1)显示,25.64%的毕业生通过专业化求职网站、校园招聘网站及专业招聘APP就业,23.97%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17.02%的毕业生通过父母、学校及亲友推荐就业,16.55%的毕业生通过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就业,还有16.81%的毕业生通过社会招聘会等其他方式就业。可以看出,毕业生求职渠道已经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多样化趋势。通过学校招聘网站、校园招聘会以及父母、学校、亲友推荐就业的占46.35%,这部分就业信息一般是经过学校严格筛选或老师、父母、亲友相对了解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然而,还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通过校外其他渠道就业,这部分的就业信息因为没有学校层面的审核、筛选,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这也是引发就业安全事件的主要领域。

表1 龙岩学院2019届毕业生求职渠道统计 单位:%

顾红欣等[7]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一是,大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但不注意安全细节、安全常识掌握不到位。调查中有超过80%的毕业生认为求职就业中没有或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有25.4%的毕业生没有注意到安全细节;还有52.3%的毕业生表示不了解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差别。二是,就业安全隐患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调查中,有31.6%的毕业生遇到过交压金、保证金和压证件的情况;有35.54%的毕业生遇到过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就业协议或就业合同的情况;有19.5%的毕业生遇到过自称猎头公司或高干家属或单位领导以帮助联系工作为名收取活动费用的情况;有6.3%的毕业生遇到过不法分子发短信或打电话给父母或朋友骗取钱财的情况。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给就业工作带来挑战。

受新冠肺炎影响,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被提上了新高度。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期间要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严密防范各类求职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等损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并积极配合公安等有关部门给予严厉打击。通知还要求要压实高校二级学院领导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相关机构的分工负责制,发挥各职能部门协同作用,二级学院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高校二级学院要主动作为,进一步细化本院就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就业活动,精细做好就业安全工作。相关就业工作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就业进展和求职心态变化情况,及时化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构建高校二级学院“三全”就业安全体系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就业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就业安全工作中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做好大学生就业安全工作,应从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监管力度、加快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构建,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安全管理和监控,创新大学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

(一)“三方联动”打造就业工作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就业安全队伍

1.整合校内人力资源,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安全工作队伍

高校二级学院要牢固树立“全员抓就业”的工作理念,动员学院教师、学生干部、校友等各方面资源,为毕业生求职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就业安全问题涉及的部门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有如心理咨询中心、安全保卫处等。二级学院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心理咨询中心、校团委、安全保卫处、教务处等部门的师资力量,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将就业安全问题的处理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用好“院—系—班”三级管理体系和学生工作队伍,通过文件公告、电子邮件、微信推送、一对一电话沟通等方式,与每一位毕业生建立联络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毕业生就业安全隐患、危机,保证就业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发挥家庭关系网络和社区咨询作用,形成家校企三方全员联动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来自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一方面,来自家庭成员的工作经验可以成为毕业学生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让家庭中社会经验丰富的长辈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以帮助毕业生在迷茫无助的时候做出最合理的选择,甚至可以直接为毕业生推荐工作单位。来自家长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劝导,资金和情感的支持是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坚实后盾。家庭还需要较多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主动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以后更有针对性的沟通做准备,与此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分析不同职业的发展方向及其发展前景,为他们提供就业参考意见。此外,学生所在家庭、高校、社区三个主体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联动机制,由家庭、社区和高校联合对大学毕业生群体进行精确就业安全隐患排查与信息共享。

(二)“五项要求”构建贯穿就业全过程的大学生就业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1.求职前,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审查、监管力度

二级学院和学校一样也要建立起严格规范的招聘信息审核机制,从源头上确保用人单位及招聘岗位信息的真实准确。高校二级学院要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管理和监控。对于进入二级学院招聘、宣讲的用人单位,应建立严格规范的审核流程,通过仔细的审查、甄别,提前过滤虚假信息。要积极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时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生源信息和学科专业信息,通过多渠道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充分发挥本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资源和校友资源,广泛调动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导师、毕业班辅导员、专任教师等积极性,举全院之力为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工作提供监管和服务。

2.求职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毕业生求职动态的安全管理

针对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各个环节,二级学院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做好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完善就业动态监管机制,掌握毕业生的求职动态,从根本上保证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安全。二级学院要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系和班级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依托毕业班辅导员、班导师、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和毕业校友,通过大数据技术等各种途径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即时动态,从而加强对就业过程的监督,实现就业安全监控无死角。

3.求职后,做好规范就业签约教育

二级学院要教育引导毕业生谨慎签约,谨防陷阱。要提高警惕,防范面试通过后,一些用人单位假借让毕业生先实习或先试用的名义让毕业生去单位先“工作”,等到实习期或试用期满时,用人单位却以毕业生在实习期内表现不佳或不符合岗位要求为由拒签劳动合同,以此达到免费或廉价使用劳动力的目的。还有少数不良用人单位明知签订的就业协议只包含初步的就业意向,且没有详细载明具体工作岗位、待遇等细节,等到毕业生去了单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时,即将之前承诺的待遇和岗位抛至一旁。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毕业班辅导员一定要教育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务必要提醒用人单位把承诺的待遇条件等附写在就业协议书上,等到签订劳动合同时,如果合同内容与就业协议内容不符,毕业生有权拒绝签约而不用承担任何违约的责任。

4.建立求职信息三级审核制,健全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咨询反馈机制

对于毕业生自主获取的招聘信息,二级学院要建立“毕业生本人-就业信息员-辅导员或班导师”三级审核制度。要求毕业生在筛选、选定任何一家用人单位时,都要经过毕业生本人对相关信息的自审、班级就业信息员的二审、毕业班辅导员或班导师的三审,通过“三审制”健全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咨询反馈机制,达到对用人单位的资质、招聘信息真实性等方面的严格审查,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最大限度避免招聘陷阱、骗局,保障就业安全。

5.开好就业安全主题班会,把就业安全教育融入到毕业生教育全过程

提高毕业生就业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是就业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主题班会作为最常见的教育形式,应充分发挥其在就业安全知识教育和就业安全意识培养上的作用。主题班会在内容选择上,可以根据毕业生求职时间段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如在校期间重点召开“外出兼职、假期务工”安全主题教育;外出实习前,召开“就业实习”安全主题教育;离校前,召开“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主题教育等。主题班会的形式要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教育为主,摒弃灌输式、单纯讲授式的教育形式。

(三)“十项举措”健全大学生就业安全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1.加强大学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求职季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迷茫、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抑郁,危及人身安全。此外,女毕业生在求职中还可能遭遇性别歧视、性骚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毕业生找不到正常合理的渠道发泄、倾诉和引导,将会严重影响毕业生的身心健康。二级学院要将大学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到毕业生工作的整个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通过求职心理辅导,疏导和消解大学毕业生的不良求职心理,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和心理素质,让他们能够以更健康的心态、更积极的态度应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突发事件,从根本上消除就业安全隐患。

2.提升毕业生就业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大学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提升个人的法律防范安全事件能力。当求职中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犯时,要有勇气、有能力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二级学院在对大学毕业生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时,要注重实用性与时效性的统一,善于利用近段时间发生在毕业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此外,还要重视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技能培训,如通过开展求职法律常识讲座、求职安全案例模拟等,对毕业生开展常见安全防范能力教育,如防传销、防诈骗、预防不良网贷、防人身侵害等,提高大学毕业生防范和处理就业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3.建立毕业生“一生一档”台账,强化就业安全指导

实行“一生一档”,为每一位毕业生建立工作台账,配备以毕业班辅导员为主体的联络教师队伍,及时了解就业进展、思想动态等,及时帮助学生化解就业安全危机。建立重点群体帮扶台账,针对经济困难类、少数民族类、学业困难类、心理障碍类、身体缺陷类和求职困难类等不同特殊群体毕业生开展个性化系列就业帮扶,一对一的就业安全指导,做好他们求职的“最后一公里” 服务。

4.及时揭露就业陷阱、骗局,努力营造就业安全氛围

高校二级学院要充分发挥学院各类多媒体平台作用,特别是在求职创业季多渠道开展就业安全网络宣传。通过建立不诚信招聘企业黑名单,并结合就业陷阱典型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还可以通过毕业班辅导员的微信公众号、就业微信群等推送就业安全宣传材料。此外,还要通过“一对一”咨询、线上辅导、专题讲座、学长学姐在线等途径大力宣传就业安全知识。建立线上就业安全咨询平台,第一时间对毕业生遇到的安全隐患进行化解,并针对普遍的共性问题制作相关微信推送。

5.夯实毕业生就业安全法律法规常识

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将求职创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或专设相关讲座的形式向全体毕业生普及《合同法》《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法规,也可在每年学生毕业前夕,邀请法律界专业人士给全体毕业生开求职法律常识普及讲座,使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法、懂法和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6.二级学院和就业指导教师要做好毕业生的坚强后盾

高校二级学院要坚决克服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就业安全责任与义务认识不清的问题。只要学生还没有毕业离校,二级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就要担负起毕业生的就业安全责任。不仅如此,出于人文关怀,即使学生已经毕业,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咨询和求助学校,学校都有义务和责任做毕业生的坚强后盾,而不是简单地把防范与维权责任推卸给毕业生本人。面对已经离校毕业生的咨询和求助,二级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要明确职责定位,以解决问题的姿态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定位为教育者角色对毕业生进行批评教育。真正把就业安全工作往实里走。

7.强化毕业生求职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二级学院要健全信息安全长效机制,完善就业数据标准,强化网络及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隐私信息。二级学院要教育提醒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注意审慎投递个人简历,不轻易留家庭成员联系方式及固定电话,仅需提供毕业生本人手机号和电子邮件。如果确有必要留备用联系人电话,可以提供院系辅导员或负责就业工作老师的办公电话。网络招聘中,毕业生在登记注册个人信息时应注意选择正规网站平台,特别是要选择那些监管较为规范、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大型人才招聘平台。在与用人单位前期洽谈环节仅提供电子信箱或手机等必要的联系方式,待洽谈成功,条件较为成熟时再考虑留下其它详细联系方式。毕业生还要注意保存用人单位的固定电话方便后期联系,在联系之前最好通过114查询核实电话真实性,并且选择在正常上班时间段同用人单位联系,必要时进行手机电话录音。

8.严格落实毕业生离校求职的请假销假制度

二级学院要严格落实毕业生离校找工作请销假制度,将外出求职学生的信息登记纳入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范畴。毕业班辅导员要通过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实时掌握每位毕业生的求职去向和现状,要求毕业生通过电话、QQ、微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辅导员老师保持24小时不间断联系,保证发生就业安全突发事件时的信息畅通。

9.做好“两个告知”,防范人身财产损失

根据实践经验,被传销和诈骗的学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或规律性,即被骗大学毕业生很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还有那些在校期间往往不善沟通和交际、不被关注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毕业班辅导员和班导师应提前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安全教育引导,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对传销诈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毕业生在外出面试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两个告知”,即一是要将离校行踪告知毕业班辅导员老师,二是要告知同宿舍舍友自己的具体面试去向及安排。如果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导致不能按时返校,应事先电话或其他方式告知辅导员老师及舍友。

10.依托“就业指导”课打造就业安全课堂阵地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部分。很多高校已经将该课程纳入必修课程,要求大三的学生修读。二级学院应充分重视将“就业指导”课打造成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的课堂主阵地,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就业指导”课从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专门加入“就业权益保障”或“就业安全”一章。可以采取集中授课、典型安全案例分析、观看安全警示片等方式,将就业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四、结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更需要高校二级学院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协同机制,夯实“三全”就业安全保障体系,群策群力,保障大学生就业安全。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对广大高校就业工作者提出,要用“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就业工作。二级学院也只有将就业安全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重要工作日程,摆在重要位置,全员联动,将就业安全工作渗透到毕业生求职创业全过程,全方位无死角开展工作,才能真正为毕业生的安全、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三全毕业生学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西行学院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