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1-12-29吴雨星

龙岩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居民思政社区

吴雨星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0)

习近平强调,“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1]。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中,社区为防控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彰显了社区治理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上头千根线都需穿过基层一根针,“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2]。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同样要从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到基层,学校及社区是落实思政教育的神经末梢。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学校思政教育,而对社区思政教育有所疏忽。“社区思政教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社区进行思政教育;二是在社区进行思政教育。前者是指思政教育实施的主体是社区内的组织、单位或个人;后者是指思政教育实施的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在社区。就当前来说,“社区思政教育”主体既来源于社区内,也来源于社区外,诸如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等。因而,“社区思政教育”偏向从地理空间上来界定。“城市社区思政教育”则从城市社区,而非农村社区视角论述社区思政教育。选择城市社区视角论述的原因:一是城市社区较农村社区发展得较早,较完善;二是城市社区较农村社区思政教育有其复杂性与艰巨性;三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社区对于城市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社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居民思想素质

社区思政教育最直接的作用在于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首先,有利于提升社区整体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社区居民通过观看公开宣传展示平台,学习有关思政教育内容。如社区居民通过学习全国道德先进人物事迹榜,学习爱国奉献、敬业诚信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社区好人好事榜样榜,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展示,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其次,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升社区部分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如针对父母开展正确育儿经,针对夫妻开展如何维持婚姻幸福,针对老人开展如何充实精神生活,针对青少年开展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针对妇女开展如何独立自主与自我保护,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思想纠偏的讲座、茶话会、比赛等活动。

(二)构筑和谐友爱社区

社区思政教育间接的作用在于营造社区和谐友爱氛围。首先,有利于维持社区治安稳定。这是促进社区和谐友爱的前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政教育利于防范社区治安问题。通过对可能发生纠纷问题的提前预警,加强思政教育沟通。如针对老旧城区改造问题,对所辖片区居民做统一的思想引导,说明国家政策方针的意图,对可能存在异议的人群进行预先思想疏导。其二,思政教育利于解决社区治安问题。对已经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进行及时的思政教育干扰,避免问题升级。如对子女弃养父母的矛盾纠纷问题,要及时了解情况,对子女进行孝道再教育,对父母与子女可能存在的误解问题进行再疏通。其次,在安定有序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社区共同体建设。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政教育,能够使居民感受到彼此之间是利益紧密相关的生活共同体,只有通过相互尊重、互相谅解、互帮互助、共同监督,才能形成良性的区域性互动格局。

(三)促进文明城市创建

文明城市评比,从市容市貌、思想道德、窗口服务、遵守公共守则、知晓应知应会常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打分。可见,文明城市的主要考核内容之一是思政教育,不仅要求思政教育理论方面要深入细致,同时对市民道德践行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社区奋斗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第一线,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根据上级派出任务进行具体部署。其一,对辖区内进行创建文明城市的氛围营造。如布置宣传栏、粘贴横幅、播放LED等,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相关内容。其二,对辖区居民进行思政教育普及。社区通过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通过组织相关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上门入户讲解公共道德应知应会常识,使居民接受到较为广泛的思政教育。其三,用实际行动督导居民养成公共道德习惯。如社区党员、志愿者在公共场所引导居民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在分类垃圾桶旁引导居民分类投递垃圾,在交通路口引导居民文明出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考核重点在于思政教育及落实情况,同时,思政教育也有力地促进了文明城市创建。但是思政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评比,更在于通过评比,促进城市的文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城市社区思政教育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一)城乡分化与多元思想相互碰撞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国家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同时伴随着城乡分化、贫富分化、思想分化等突出问题。在城市社区中,各类人群齐居同一辖区内,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外地人口与本地人口、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有着不一样的思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分化出不同的行为表现。首先,社区内多类人群思想碰撞问题。城市人口亦或本地户口长期生活在原有的交际圈,有固定的文化传统,稳定的交流模式。农村人口或外地人口,脱离原来的生活圈子,还不能在短期内对新社区形成文化认同,也难以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人群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思想文化上的碰撞和冲突。其次,在不同思想文化指引下不同行为习惯引起的矛盾冲突。思想是行动的指引。不同思想文化外化为行动后变成直接的冲突。由思想引发的行为冲突或许只是第一层次的直接冲突,当普通的冲突被复杂化为思想上的歧视引发的冲突,就会引发内卷化的双螺旋结构冲突。如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因为小事起争执,有可能被认为是“歧视农民工”“歧视外地人”思想引发的结果。而一旦在小片区或者整个辖区内形成这样的风评,使矛盾冲突从“小行为冲突——贴上思想标签的行为冲突——深化思想冲突的思想冲突——深化思想冲突的行为冲突”,以此走向思想与行为冲突的恶性循环。

(二)时间萎缩与居民无暇参与精神生活

发展中的工业社会是与时间竞速,围绕在人类周遭的一切事物彷佛都在不断地加速,“时间区间不断在萎缩”[3]。资本使时间商品化,技术运用本应使时间充裕起来,但事实上却使时间更加紧迫。如数字化发展,人们只“稍微”浏览网页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人们在压缩的时间境遇中,遭受着来自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无暇于精神境界的改造提升,但又渴望时间减速,接受精神洗礼,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就社区而言,首先,居民无暇参与或融入社区思政教育。城市生活相较于农村生活,节奏变快,压力感提升。居民需要参加较高强度的工作才能换得一定的生活水平。思政教育对于居民来说是闲余时的奢侈品。其次,居民期待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双重充实。即使居民暂时无暇顾及思政教育,但事实上是渴望精神世界得到更好的提升。居民希望在与时间的竞速中,积累资本,换取精神文化生活的时间与机会。

(三)国际融合与世界思潮混杂渗透

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世界各种思潮混杂渗透。在新形势下,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受国内外因素综合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多元多样,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变化较为突出。一是个人主义思想日益突出。个人主义思想历来在西方国家较为突出,以追求民主与自由为美名,宁愿牺牲集体利益。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西方国家部分民众高喊“我要自由”,在疫情横行的时候,仍然不戴口罩参加游行、聚会,完全不顾整体民众的生命安全。如此不顾及他人安全的个人主义思想及行为实则是害人害己。国内也出现少许居民为自身出行便利、不配合社区安检的情况,体现了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二是功利主义思想日益突显。功利主义思想,以收益是否大于成本来衡量处事的标准。处事有利于自身就做,不利于自身就不做。就社区思政教育来说,居民在意思政教育是否有利于自身直接利益。可见,功利主义思想事实上内含个人主义思想,而且较为看重的是眼前的、短暂的利益。三是拜金主义思想。马克思早就批判道,“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4]。资本家只关心资本是否增值,不在乎使用价值是否真的有用、耐用,以致奢靡主义、消费主义之风盛行,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破坏。当前,社区居民同样受此思潮影响,存在较多的“拜金主义”现象,常常以物质利益为标准择偶、择业,因物质利益纠纷问题致妻离子散、父母与子女决裂,等等。

(四)网络空间与虚拟世界复杂难控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5]。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互联网对人的思想影响具有双面性。有利的一面在于:拓宽思想的维度,信息源增多,开拓眼界,接触到来自于全球的、丰富的精神思想世界;加深思想的深度,在思想碰撞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增加思想的通透度,形成民主自觉。不利的一面也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的混杂对人思想的误导。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存在诸多错误的、虚假的思想。二是人们流连于虚拟世界,缺乏对现实世界的关注。网络社区、交友、游戏、购物,网络似乎呈现出无所不能的态势,使人们沉溺于网络世界,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导致思想交流的异化。三是网络不良、不当思想言论难以治理。在网络世界里,人们甚少忌惮思想言论给人带来的伤害,甚至会发表一些违反法律法规、违背伦理道德的不良、不当言论。而这些言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围观网友的思想观念。四是西方不良思潮更容易渗透。一方面西方历来盛行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更容易通过网络传播;另一方面,有些敌对势力擅用网络对国内网民进行敌对思想渗透。就城市社区思政教育来说,社区较难权衡网络对思想影响的利弊,较难把握各层次、各类别居民思想受网络影响状况,以及较难引导居民该如何正确应对。

三、新时代推进城市社区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关注居民个体差异,推进分类思政教育

要对不同社区人群进行分类施教,统筹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一是对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两大类人群进行分类思政教育。流动人口常缺乏社区认同感,特别是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既缺乏城市的融入感,又缺少对农村的依附感。他们在行为处事时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存在一定的敏感度。而常住人口缺乏对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与换位解读。需对两类人群加强宽容、诚信、互助等思想教育,促进两类人群间的和睦相处。侧重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将和谐相处理念贯穿在社区日常氛围营造中,社区事务性工作的公平公正处理当中,对流动人口及农村户籍人口存在特殊困难的协调解决当中。二是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思政教育。中国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截至2019年年末,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8.1%[6]。社区担当着养老的重要职责。精神养老是养老的重要内涵,需重视对社区居住老人的精神养老,关注与了解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晚年生活的意义教育。城市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有必要加强正确的婚恋观、家庭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青少年处于思想的成长期,易受周边环境的各种诱惑,可通过专家讲座、亲子活动等加强青少年成长教育。三是对特殊人群进行分类思政教育。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思政教育制度,考虑到社区矫正人员曾经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其开展思政教育不应只使用漫灌式的显性思政教育,还要注重“润物细无声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7]。立足于情境教育、载体教育,隐性中展现社会的宽容与接纳,增强社区矫正人员改正自新的信心,促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服务社会。另外,社区与分管片警加强对接沟通,注重对社区矫正人员思想矫正的跟踪回访。摸底了解上访户的信访事项与思想动态,建立社区信访户档案库,对上访户思想误区进行有效纠正,对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做法,建立社区群众调解队,对矛盾纠纷发生人员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把矛盾化解在社区。

(二)结合居民切身利益,推进实效性思政教育

契合居民切身利益进行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够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一是直接开展与居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思政教育。(1)结合居民学习需要开展思政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人们渴望用知识充实自己。可针对老年人开设老年学习宣讲班,帮助老人重获自尊与社会平衡感。可针对家庭妇女开设网课学习班,帮助其提升学识学历,促进家庭妇女认识性别平等、寻求独立自主。可针对青少年开设办公软件学习班,融入网络安全观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2)结合居民工作需要开展思政教育。开展工作技能教育,如针对社区失业人员开展家政从业资格教育、计算机运用教育等,帮助失业人员获得一技之长,使其重获工作自信,感知劳动光荣,增强感恩意识,奉献国家社会。开展“软性”工作教育,如针对新入职人员教导其如何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如何把握上下级关系、同事之间的相处,增强敬业奉献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观。(3)结合居民生活需要开展思政教育。在时间萎缩的时代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引导居民对生活意义的思考,而非任由金钱错位引导人的思想并加速人生的节奏。对人生主要阶段开展不同的生活意义教育,对刚入职时期、人生择业转折期、中年思考期、离退休期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引导居民平稳心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居民感兴趣的活动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提高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可以就地取材、因势利导,着力帮扶社区文艺队健康成长。如帮扶老人休闲曲艺队、妇女舞蹈队合理运转,既不扰民又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完善设施设备,合理扩大规模,增强社区影响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编入曲目当中,将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编入舞蹈当中,居民们通过听曲观舞就能进行一场无形的思政教育。

(三)洞察居民思想变化,推进实时性思政教育

对居民的思政教育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及时跟踪了解居民思想变化,推进实时性思政教育。首先,把握新时期居民思想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对居民思想腐蚀较多,要及时掌握这些思想动态变化。通过网格化治理,分小区、分楼栋、分户了解居民思想变化,对特殊思想变化人员及时登记反馈、沟通了解、跟踪回访,纠偏思想误区,避免思想走向极端。其次,结合重大社会事件进行思政教育。重大社会事件能够有效地反映人们思想变化的某个侧面,对居民思想影响较为广泛且深刻,但同时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较佳时机。如结合中高考前期诸多学生自杀事件,对父母教育子女观、把握好亲子关系进行再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学习理念再教育,帮助父母、子女建立正确的学习意义观,把人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又如结合夫妻矛盾致残致死事件,对夫妻和谐相处进行再教育,对妇女防范丈夫暴力事件进行再教育,教导夫妻之间真诚、宽容以对,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第三,结合重要时间点进行思政教育。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思政教育更能唤起居民的心理感同,加强正确的思想认知。如在植树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主题教育,组织居民在小区开展自查自纠违规占用绿化地带行为,又或划定特定绿化片区集体种树等,促进居民建设绿色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培养社区共同体意识。又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进行居住城市百年变化回顾,又或开展“百年城市影像”照片征集大赛等,都能够有效促进居民对居住城市的认同与热爱感,促进居民对党领导国家取得新时代新成就的骄傲与自豪感,增强居民的爱国爱党爱社区意识。

(四)关注社区网络舆情,推进互联网思政教育

在网络时代,要同时关注社区居民线下、线上思想状况。而线上思想状况集中体现在网络舆情方面。城市社区需关注社区居民对国家政策法规、重大社会事件,当地政府行政作为、当地主要社会事件,对辖区内发生的行政事务、群众性事件形成的网络舆情。关注上述社区网络舆情的方法有:成立社区微信公众号,支持网上留言;成立社区居民微信群、QQ群,关注群友舆情;成立社区网站、博客、微博,支持评论与讨论。习近平强调应对疫情防控,做好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强显政,坚定战胜疫情信心”[9]。就社区网络舆情来说,也要及时了解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负面偏斜,强化“显政”思维。首先,在职责范围之内及时回应社区网民关切问题。如对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不尊重居民的行为,繁文缛节的管理习惯等,社区工作站应及时自查自纠,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合理审慎回应社区网民诉求,尽量为社区居民提供行政事务便利。如此有助于树立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心中的勤政为民形象,增强社区居民对基层工作队伍的好感,强化无形的思政教育。其次,及时上报职责和能力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三,主动开展互联网思政教育。主要是指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认知,探寻积极向上的处事思维与方式。互联网思政教育较之线下更为便利,但同时也要深化内容、关注效果。除了一般的线上讲座,还可以开展线上辩论赛、演讲赛或邀请本社区居民做典型汇报等方式增强线上思政教育的趣味性、生动性与亲民性。避免平铺直叙、浮于表面的泛泛之谈,可以留足思考空间,引导居民做更为深刻的思考。注重开放线上反馈渠道,通过设计线上问卷等方式收集分析社区居民对于开展思政教育的需求方向、评价情况,以便加以完善。

综上所述,做好城市社区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面临着多种挑战与问题,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政教育要统筹推进分类性、实效性、实时性以及互联网思政教育。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社区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居民思政社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