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炎汤治疗血热型皮肤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2-27顾长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皮炎皮肤病皮疹

顾长龙

随着不合理饮食、工作压力加大等问题日益盛行,血热型皮肤病的发病率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的美容需求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血热型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皮肤病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治疗血热型皮肤病多选择西药治疗,虽然能迅速缓解患者皮损,但长期用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皮肤科临床上,血热型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非传染性疾病,病因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二者相互联系,有协同作用。患者一旦患病,不仅会对自身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在该病的治疗上,主要采用杀菌止痒药物进行西医治疗,虽然能达到一定效果,但不能完全治愈,且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出现[1]。本文探讨了皮炎汤治疗血热型皮肤病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血热型皮肤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 例。观察组男12 例,女28 例;年龄24~56 岁,平均年龄(42.78±6.51)岁。对照组男13 例,女27 例;年龄28~58 岁,平均年龄(42.53±6.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10 mg 西替利嗪,在夜晚服用;同时给予复合维生素B,2 粒/次,3 次/d。治疗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皮炎汤治疗。皮炎汤组成:生石膏20 g,生地20 g、银花15 g、元参15 g,赤芍9 g、丹皮9 g、黄芩9 g、竹叶9 g、连翘15 g、白鲜皮15 g、麦冬9 g、知母9 g,甘草6 g。1 剂/次,水煎服4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200 ml/次。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每项0~3 分,评分越低越好)、生活质量评分(每项0~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全部消失,1 年无复发;有效:症状改善,半年内无复发;无效:症状无改善[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瘙痒、皮疹、鳞屑、出血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皮疹、鳞屑、出血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热型皮肤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皮疹、水泡、皮肤瘙痒等。本病具有起病急、易复发的特点。患者应用西药治疗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不明显。中医认为血热型皮肤病与心火过盛有必然关系,因此在方剂选择上,清热燥湿,以祛风解毒为主要治法原则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医经典中,血热型皮肤病又称“面风”,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皮肤分泌部位就是疾病发生的部位。如果患者摄入过多的酒精或脂肪、甜味和辛辣的食物,那么脾胃的运动就容易紊乱,从而导致血热型皮肤病。本研究以“外治必内”为治法原则,自拟皮炎汤,根据中医理论,内脏虚弱、心火亢盛、湿热厌恶、外感侵袭等是血热型皮肤病的主要病因。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这类患者的过程中,一般要进行辨证论治,以促进患者取得明显疗效[3]。本研究所用中药方剂中,采用清热、凉血、解毒的方法。皮炎汤由生石膏、金银花、连翘、知母、赤芍、丹皮、竹叶、甘草等组成。处方中生地、赤芍、丹皮清营清血;生石膏、知母清肌清热;竹叶清风清热;金银花、连翘、甘草重点解毒。全方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白鲜皮有抑菌作用,黄芩和银花有泻火泻气,清热燥湿作用。因此,将上述药物作为中药治疗,既能充分发挥泻火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又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药理安全性[4]。各种药物联合有止痒、止湿、防风、祛风等功效,达到凉血、润燥、清热、除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皮炎汤能抑制抗原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和免疫球蛋白E(IgE),并能显著降低膜流动性,有抗过敏作用。银花能有效抑制局部急性炎症,其抗炎作用与剂量成正比。黄芩和连翘、竹叶能有效缩短阴虚热证发热时间和发热高峰期,具有显著的抗炎解热作用。多种药物配伍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菌、抗炎作用,可起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作用,改善患者皮肤状况,调节免疫能力[5]。

中医皮肤病的治疗也遵循这一治疗方案,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是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从内到外,皮肤病也是如此。因此,应该采取外病内治的方法,遵循整体观来实现阴阳的奥秘,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的状态进行分析、总结和识别。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系统辨证相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的原则,使人体达到平衡状态,治愈皮肤。中西医皮肤病的辨病辨证结合,一般对应皮肤病的名称,而有些疾病没有对应的疾病名称,有些概念比较模糊。一般情况下,辨病之后是辨证。辨证过程往往离不开辨证诊断。比如湿疹辨证的重点是看发病部位是否对称,皮损的特点是多形性、渗出性、瘙痒性、结痂、慢性病程,容易复发。然后根据病程、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确定辨证分型,确定治疗原则。比如,急性期以“风热、湿热、湿毒侵”为主,亚急性期以“脾虚湿热”为主,慢性期以“血虚风燥证”为主。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伴有阳虚症状。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皮炎汤治疗皮肤病应以辨证论治为主。“同病不同治,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体系中的一条重要治法原则。在临床上,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于同一证候,此时应适用“异病同治”的原则。血热型皮肤病患者除了有皮疹外,还伴有口干、喉干、烦躁、大便等症状,暗红、红舌、黄苔、脉弦数等相似的血热症状,在此基础上可用清热、凉血、解毒的方法,皮炎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皮炎汤临床用药适应证有:①皮疹表现。大面积红斑或红色丘疹、脓疱;②口干喉干,过敏性、便秘等血热性疾病;③红舌、黄苔;④辨证属于血热郁结的患者。若合并有带状疱疹,可以加板蓝根,黄芩,连翘等增强抗病毒作用;若伴有疼痛,可加元胡等调气止痛。口干者加花粉、麦冬。简而言之,皮炎汤用于治疗血热内盛引起的皮肤病有明显的疗效。

综上所述,血热型皮肤病患者采用皮炎汤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皮炎皮肤病皮疹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防治皮肤病 对症食药膳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猪渗出性表皮炎的病理学观察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