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本书阅读分析 撬动学生阅读效率

2021-02-27任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理解力整本书速度

任雄

(福鼎市实验小学,福建 福鼎 355200)

长期以来,阅读始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对助推学生语文其他素养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其中,整本书阅读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应当通过精析整本书阅读概念,探寻更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围绕阅读速度、理解力两个核心因素提高阅读效率。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的目标。

一、整本书阅读简述简析

整本书阅读,即以整本书作为阅读对象来开展具体的阅读活动,具体以1941 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的“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为实施原则。二十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下半叶,整本书阅读经历了一定的变革,但直至2000 年教学大纲才出现了明确转折。2001 年7 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的教学建议中都明确提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伴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推进背,教师们拥有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深入发展的良好基础。

高效的整本书阅读应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效率的核心概念是阅读速度与理解力。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读物性质、难易程度,以及阅读者已有的知识水平、阅读技能、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要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理解力是衡量学习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思考能力、洞察能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解释力、分析力、转变思维能力等。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问题

自整本书阅读被提出并被不断推广以来,作为一种新型阅读,其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在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方法。阅读兴趣是驱动小学生克服整本书阅读时的畏难情绪,积极投入阅读,享受阅读过程的重要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围绕阅读效率考虑学生所读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阅读水平相一致,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否支持对读物内容的有效理解,学生自身所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否满足读物的阅读需要。当这些要素不被教师进行针对性引导时,学生就会感觉到阅读困难,从而丧失阅读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阅读时所得,在理解力培养上,对学生的整体思考力、解释力、分析力、想象力、转变思维能力等进行针对性培养,增强学生阅读体验感、获得感与成就感,学生才能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

其次,由于教师的监管、指点不到位,学生阅读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法指引,常常出现随意阅读、一目十行、浅层阅读等问题。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阅读技能有密切关系。提高阅读速度,是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确保阅读整本书的海量知识的基本技能。理解力,则要求学生在提高阅读速度之时也应保证阅读质量,对内容进行足够的消化理解、记忆,将从书籍中获得的经验、感悟逐渐巩固成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与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只单一关注学生阅读速度或理解力的培养,都不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

再次,部分教师忽视了整本书阅读在单篇短章与整本书之间中交叉转换的阅读规律,陷入单一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视角,学生一不能获取该书籍之外其他更丰富的相关知识,阅读面相对狭窄。学生思维想象力、类比力得不到发展,阅读质量则提升有限;二缺少单篇短章的快速阅读作为铺垫,在阅读一整本书时难以快速入门,既吃力又内容相对深刻,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倦怠感。

最后,整本书阅读本质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核心仍旧是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素质教育下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目标。但因为不重视对学生整体思考能力、洞察能力、转变思维能力的培养,便会形成局部、表层、单一的阅读思维模式。

三、以整本书阅读升学生阅读效率

(一)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

激发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最能够驱动小学生主动从碎片化阅读向整本书阅读转变,并在过程中由兴趣驱动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心理期待为出发点,由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契机向相关书籍引申。[1]把握影响学生阅读速度、理解力的主要因素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之间的关联,针对性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一,要注意学生所读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阅读水平相一致;

第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应支持对读物内容的有效理解;

第三,学生自身所具备的阅读能力,应当满足读物的阅读需要;

第四,注意对学生整体思考力、解释力、分析力、想象力、转变思维能力的培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XX 节选”“课后链接”“资料袋”等专题阅读环节的编排,十分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认知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支撑对读物内容的基本有效理解。且都是以教材中的示例单篇内容作为引子,与整本书阅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可从与学生阅读水平相一致的难易程度的单篇入手进行引导。

具体以四年级语文下册的《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的教学导入为例。教师课前应备好其中单篇的某个小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如“鹦鹉为什么学舌”,根据这个问题准备教学资源:在导入部分,设计“鹦鹉学舌”小游戏,请学生模仿鹦鹉学舌学习他人的言行举止。通过游戏引出问题:鹦鹉为什么学舌?先请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汇总结果至教师处。根据交流结果,教师应对各组天马行空的想法进行正面的鼓励点评,并以提前备好的动画短视频(参考“一分钟百科”)播放,将书籍中关于鹦鹉学舌的文字介绍转化为元素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能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而视频中多样化的元素又能丰富学生的各种学习感官,最终在起脑中形成对于“鹦鹉学舌”知识较为综合、生动的认知。上述的问题思考、想象、联系多媒体进行观察、分析和学习,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整体思考力、解释力、分析力、想象力,在小组学习、互动讨论过程,则能让学生与他人分享、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转变思维能力。

(二)重视整本书教学方法

要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就要从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两大因素的各方面齐头并进,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既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速度不断提高,也要不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力。[2]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蜜蜂》的课后“资料袋”阅读时,首先,教师可以《蜜蜂》作为重要范本,用课件展示《蜜蜂》中所描述的整个事件和图片,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阅读困难,如阅读识字、字词理解、主旨概括等方面的问题,利用课件进行针对性的解答,解决基本知识问题,保证阅读基础稳定。

具体整本书阅读的开展,首先可让学生根据《蜜蜂》的内容和《昆虫记》的书名、封面、插图等对书籍内容进行预测,发展联想与想象力。然后请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类文阅读等方法,阅读书中如“蝈蝈”“蟋蟀”的篇章内容。从教材到整本书的课外阅读,从《蜜蜂》到“昆虫”的主题阅读,从少数篇章到《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用文字关键词、图片和匹配的视频资料等方式呈现。让学生从阅读文字转为阅读图片、视频等更生动、形象、丰富、具体的“文本”,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信息获取速率提升,能形成对《昆虫记》整本书的整体认知,发展整体学习思维。

具体阅读时,应要求学生作批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获得充分的单篇阅读理解,然后与课文《蜜蜂》横向对比,在写作对象、写作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掌握各篇的异同点,促进学生洞察、类比、解释、分析、转变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理解力的提升。

(三)拓宽整本书阅读广度

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是在单篇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中交叉转换的。学生由此也才能在不断锻炼类比、分析、整体思考与转换思考等能力的过程中长效提升阅读质量。[3]以教材来进行整本书阅读终究是有限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群文阅读、类文阅读等其他的有效阅读策略,指导和帮助学生拓宽阅读广度。同时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与提升。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借《猴王出世》节选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作为拓展阅读。如学生对了解石猴这一角色特征感兴趣,教师可配合思维导图等方式,指导学生从石猴的言行举止、外表等各方面,在《西游记》中搜集、整理相关的段落内容。以兴趣出发,运用联想、想象等能力展开教学局面。然后请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角色分工,组内不同的人分别从言行举止等各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再汇总各自的分析结果,交流观点与想法,最终完成一幅关于石猴的“角色画像”。围绕教材课文的学习,向《西游记》整本书延伸阅读,利用信息技术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伴随着对学生转换思维、类比思维、洞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同步培养,让学生在拓宽阅读广度,增长知识见识的过程中,既能提高阅读速度,也能提高理解水平。

(四)挖掘整本书阅读深度

挖掘整本书阅读深度,是在保证阅读速度的同时,让学生的理解力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提升,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就要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避免功利性、盲目性,真正以促进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作为教学指南来挖掘阅读深度。[4]这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表层向深层过度,不仅掌握书籍中基础的语言和文学知识,更要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培养。例如在《书戴嵩画牛》的阅读中,学生能够领悟“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中蕴含的道理。但是对于作者苏东坡的价值取向、人格特征的了解却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可提前利用信息技术,将这篇课文内容转化为:由主角“苏东坡”视角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的一个完整故事。对“苏东坡”的台词、动作效果(动画)等设计,可选择能体现他的真性情、豁达开朗等特色的素材资源。同理,由单篇向整本书进行迁移、转换时,教师可让学生了解苏东坡更多的诗词作品,或学习关于苏东坡的传记,如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教师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的手段,将书籍的封面、序跋、目录、插图、内容等,逐渐纳入到整本书的知识体系学习中。从部分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利用一个个小单元的知识逐渐在学生脑中完成关于整本书籍的系统框架构建。

第一,能让学生将阅读课文文字转化为多感官通道同时运用的可视化、可感化的故事性阅读,便于同一时间内综合处理更多信息,提高阅读速度;第二,在内容设计上将作品内容和需要学生学习和感受的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与独特品质等德育内容,实现同步呈现,学生站在苏东坡视角进入到视频故事的学习中,能更生动、全面、真实地感受作品内涵,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与理解力提升,则阅读效率得到提升。

综上,整本书阅读效率提升关键在于兼顾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力的提升。教师要注意围绕阅读速度与理解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教授科学阅读方法、拓展阅读广度、挖掘阅读深度等手段,开展综合全面的教学探索。

猜你喜欢

理解力整本书速度
行驶速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我的理解力
速度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160:1
培根《新工具》中“理解力”浅析
加强学校干部执行力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研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