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CA199、CA153和CEA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2021-02-26曾贝贝张步腾杜贤刘鹏马南花
曾贝贝 张步腾 杜贤 刘鹏 马南花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广西 南宁 530031)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绝经后的老年女性人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1]。老年子宫内膜癌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两种,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临床表现为出血、阴道排液及疼痛等,影响患者生命健康[2-3]。手术组织检查是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诊断“金标准”,但是该诊断方法可重复性较差,病理组织选择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创伤性。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其表达水平能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亦可监测肿瘤对于治疗反应。临床研究表明[4],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及排泄物中,通过生物学、免疫学及化学等方法测得。有研究表明,CA125、CA153、CA199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癌中诊断准确率高于单项和两项肿瘤标志物[5]。目前,临床上对于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已经得到证实,而CA19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临床研究表明[6],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较多,包括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等,但是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较少[7]。因此,本研究以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为对象,探讨SCCAg、CA199、CA153联合CEA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108例为观察组,组织类型:子宫内膜癌样腺癌43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54例,透明细胞癌7例,混合型腺癌4例;肿瘤分期:Ⅰ~Ⅱ期61例,Ⅲ~Ⅲ期4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36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选择同期治疗的老年内膜良性病变患者83例为对照1组,组织类型: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35例,子宫内膜息肉3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老年女性75例为对照2组。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8],均经手术组织检查确诊。②对照1组符合内膜良性病变诊断标准,均完成组织检查,且所有患者年龄均≥60岁。③均能完成SCCAg、CA199、CA153联合CEA测定,且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血液系统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②检查前行放化疗治疗、生物免疫治疗者。③合并初治病例、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观察组、对照1组入院后次日取外周空腹静脉血5mL,对照2组健康体检当天取外周空腹静脉血5mL,35min离心,速度3000rpm,血清分离后放置在-30℃冰箱中备用[10]。
1.2.2 仪器与设备 SCC、CA199、CA153联合CEA试剂盒,均采用配套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台式离心机(湘仪离心机)、全自化学发光分析仪(深圳新产业公司)、全自化学发光分析仪(德国罗氏公司)。采用全自动化学法检测各组SCCAg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各组CA199、CA153和CEA水平;参考值:CA153<35.00U/mL;CA199<37.00U/mL;CEA参考值<10μg/L;SCCAg<1.5μg/L[11].
1.2.3 诊断效能及相关性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6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绘制ROC曲线,分析SCCAg、CA199、CA153联合CEA在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中的诊断效能;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SCCAg、CA199、CA153、CEA与患者生存期进行相关性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两组计量数据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69.57±4.61)岁;体质量指数(19~26)kg/m2,平均(23.14±3.05)kg/m2。对照1组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70.14±4.64)岁;体质量指数(20~27)kg/m2,平均(23.41±3.09)kg/m2;对照2组健康女性,年龄60~83岁,平均(70.54±4.68)岁;体质量指数(20~26)kg/m2,平均(23.76±3.14)kg/m2。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3组SCC、CA199、CA153、CEA水平比较 观察组SCC、CA199、CA153、CEA水平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对照1组SCC、CA199、CA153、CEA水平高于对照2组(P<0.05),见表1。
表1 3组SCC、CA199、CA153、CEA水平比较
2.3 老年子宫内膜癌不同预后下肿瘤标志物比较 观察组均完成36个月随访,死亡组48例,存活组为60例。存活组患者SCC、CA199、CA153、CEA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见表2。
表2 老年子宫内膜癌不同预后下肿瘤标志物比较
2.4 不同肿瘤标志物在老年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能及与生存期关系 ROC曲线结果表明,SCCAg、CA199、CA153、CEA联合测定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诊断敏感性为94.13%、特异性为94.69%均高于单一SCCAg、CA199、CA153、CEA检测(P<0.05),见表3、图1。SPSS 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SCCAg、CA199、CA153、CEA表达水平与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4。
图1 不同肿瘤标志物诊断老年子宫内膜癌效能
表3 不同肿瘤标志物在老年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能
表4 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标志物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患病率较高,且治疗预后较差,主要有内膜样腺癌、腺鳞癌、腺角化癌及透明细胞癌四种病理类型。由于90.0%患者晚期才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的症状,导致临床诊断、治疗难度较大[12]。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子宫内膜癌以手术组织检查为主,但是具有较高的风险,容易出现较高的误诊、漏诊率,且该检查方法难以指导临床诊疗[13]。
临床研究发现[14],血清肿瘤标志物属于是一种简单、无创,容易被多数患者接受的检测方法,能有效的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筛查诊断及病情监测中,且不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测定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本研究中,观察组SCCAg、CA199、CA153、CEA水平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存活组SCCAg、CA199、CA153、CEA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说明SCC、CA199、CA153、CEA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能辅助临床诊疗。CA199属于是低聚糖肿瘤相关抗原,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15]。临床研究发现[16],CA199存在于正常胎儿胰腺、肝、胆管上皮等组织中,且在人体中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是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CA153是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重要的特异型性标志物,其表达水平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对于CA153>100U/mL时被视为具有转移性病变,能作为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指标[17]。CEA是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存在于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癌症细胞表面,属于是细胞膜的结构蛋白[18]。CEA在细胞浆中形成,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并进入人体体液中。CEA最早用于结肠癌、直肠癌中,属于是一种特异性的标志物,不仅能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且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亦呈高表达,虽然不能作为老年子宫内膜癌的特异性指标,但是在肿瘤的诊断鉴别、疗效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SCCAg是指肿瘤抗原中含有至少14个片段中的一个糖蛋白片段,能反映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严重程度,亦可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SCCAg、CA199、CA153、CEA在正常人体中表达水平较低或不表达,但是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多呈高表达,且不同标志物联合测定能指导临床诊疗[20]。本研究中,ROC曲线结果表明:SCCAg、CA199、CA153、CEA联合测定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SCCAg、CA199、CA153、CEA检测(P<0.05),说明不同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用于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了进一步分析SCCAg、CA199、CA153、CEA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作用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本研究中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CCAg、CA199、CA153、CEA表达水平与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性(P<0.05)。因此,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加强SCCAg、CA199、CA153、CEA水平测定,评估患者预后,善于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结论
SCCAg、CA199、CA153、CEA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生存期存在相关性,四者联合测定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