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

2021-02-26赵军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2期
关键词:构建分析互联网技术

赵军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育领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习惯和逻辑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的教育方式,基于互联网技术下构建成熟完善的教育信息系统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互联网技术下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了解系统的构成及方法,针对系统间维护与发展加以分析,旨在为更好的提高信息系统的构建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教育信息系统    构建分析

引言:

在新时期,教育管理也开始朝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教育管理领域中,对于构建成熟完善的教育信息系统,并且注重系统的创新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教育信息系统,能够使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都能够形成一种一体化的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1]。

一、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系统概述

在互联网技术下的一种信息,教育系统的构建,本质上是基于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彼此之间的融合产物。与以往其他的管理系统而言,这种新颖的教育系统中学生和教师将成为系统的主体和主要的使用者,生产过程中也务必要注重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信息交流过程,注重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服务、引导及彼此之间开展密切的配合。在教育信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方面的管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教育信息系统内部的一些功能模块发生了变化,不再成为一种常规教育管理的中心,而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在未来教育中会有着实体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这两部分,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不同的空间,并且自由切换,找到最为合适自己的教育和学习方式[2]。特别是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更是需要对于这两个空间活动予以承认、管理和评价,形成一种人为的约束,使得师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适当的选择所需要的学习和授课方法。网络是自由开放的,但很大程度上又是无序的。因此,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更是需要做到网络的自由、开放、自主本性的同时也要摒弃信息杂乱和管理无序的倾向[3]。

二、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系统构成及方法

2.1构成

第一点是教育管理模块。

在教育管理模块中,包括找公共事务的管理、教育评估、网站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在管理工作流全过程负责所有的信息和操作,也需要主动地推动工作流程的实现,例如要及时的收回,并且赋予不同人员一系列的操作权限,还有主动提示并催促工作人员能够实现某一阶段内的处理,从而整体提高教育行政办公的效率[4]。

第二点是教师模块。

由于教师在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的活动区域是以教育的资源库以及远程备课系统、继续教育平台等一系列内容为主,因此,这些内容也构成了教育信息系统中教师的模块内容。在教育网站,教师进入这些门户之中,可以进行一般的浏览、下载或者使用邮件系统、电子公告栏等等[5]。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库而言,作为教师在进入系统中最经常使用的一个部分可以为教师提供海量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内容,无论是试题或是百科知识,无论是教育案例或是教育论文等等,能够有效的改善其教育质量。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下,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本地的教育教学提供明确的服务,更提供了教师展示智慧的舞台,以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基地。

第三点是学生模块。

在教育信息系统中,学生可以浏览、下载或是使用邮件阅读、电子公告栏等等,发表其优秀的言论,或是从中获取自己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料。其中,学习资源库与教育资源库,基于管理的角度上有着类似的功能,但是资源的包含却不尽相同。学习资源库中可包括引进资源库,以及本地资源库这两方面。可以供学生预览、下载或是评价。由于教育资源库内部因为内容的不同,会赋予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模块。

2.2方法分析

第一点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在这一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基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自上而下的分析和系统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十分规范,强调严格的管理,技术工作的文档要做到精准的排列,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要始终贯穿于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这一思路。

在设计功能模块时,也要先从综合整体再到细节方面入手,逐一开展使用工具进行分析和系统设计时也要统一。采用一种规范化的图形设计,能够保证系统开发的连续性,减少错误的同时也能够增加沟通。

采用这种设计方法,首先要先从软件上进行设计,包括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的研究。完成总体设计以后,要确定计算机和网络的配置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最后要展开系统实施、系统维护和测试。而系统逻辑模型在审批通过以后也要进行总体结构的设计仍然要遵循自上而下的逻辑,各个模块之间的划分要彼此之间尽量独立。

第二点是原型法系统开发。

该方法或由用户与系统分析的设计人员,彼此之间合作,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定义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在这一开发方法中,起初的功能并不完善,且具有一定的實验性,需要在后期不断的优化改进,才能够使这种系统设计方法更加完善。但是,原型法的系统设计会基于本质去避开传统结构化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在反馈开发过程中更加侧重于用户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原型法方法无论是原理到流程都十分简单,并没有多少高深的基础和理论。

第三点是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这也是目前正在讨论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是对于问题空间进行自然的识别和分类,彼此之间探讨其相互关系,建立问题空间的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设计。而客观世界的问题,都是由客观世界中实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形成,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以及实际上的运动规律,对象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

三、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

3.1系统建设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采用原型法的方法迅速构建,例如快速的交付管理、系统原型、基本功能以及相关屏幕的画面。而这一系列的功能都可以向用户代表来演示,并且征求用户的意见。当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以后,可以在全校的范围内短期运行,然后所有涉及到的教育管理者和学生与家长可以熟悉整个操作过程是。

运行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所有的使用者进行提前的培训或是使用帮助了解,使其迅速地明确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通过使用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上级会得到反馈并加以修改,从而达到良好的解决方案,使广大的教育管理者、师生和家长都能够更好地适应全新的系统。在具体建设时,其系统的开发人员以及系统开发质量至关重要。

由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集合着智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往往会受到较大人力资源的影响,因此项目成员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于系统建设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也说明,整个项目成员责任心、能力、稳定性与否,对于系统建设的质量等方面更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构建出一种更加完整且区域化的教育体系。而这种教育管理系统队伍也可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小组,对于不同小组的成员,也需要明确在具体范围内的职责和任务,也要保证小组的成员,彼此之间能够对于系统占用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要明确着自身的比重,或是根据具体的。系统需求来构建出一种技术水平分层的模式,分为不同的人员等级。在建设以后,也要注重后续的评价和总结。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文档管理也将成为信息系统建设质量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对软件建设中产生的各种文档进行归类和整理。

3.2系统维护

第一点是基于技术层面的维护和发展建成的教务系统。

基于教育管理的角度,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全新的网络功能需求,因此更是需要注重对于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为了确保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则务必要在教育部门内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负责系统的开发维护,获取相当的技术技能和管理经验,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点是基于内容的角度。

在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不仅是单纯基础上的更新,也要注重内容的更新。由于教育和学习资源是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内容,区别于企业的管理系统而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更是需要及时更新。因此,要保证信息更新的速度和质量,要建立成熟完善的驱动装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了教育现代化成熟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为我国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其知识面,则务必要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角度,致力于满足广大师生在学习和授课中的需求。响应国家的号召,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注重教学改革的同时,构建成熟完善的教育信息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系统开发方法,还要明确系统的建设。

在投入到运行时,要注重系统的维护以及了解用户的评价,并及时做出反馈和调整,使得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开发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使用需求。

參  考  文  献

[1] 孙全党, 徐久成, 孙林,等. 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2M”一体化融合模式构建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 425(07):260-262.

[2] 董化博, 张志伟. 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会计学云端管理系统平台的思考与构建[J]. 商情, 2017, 000(014):161-162.

[3] 尹合栋, 陈军. “互联网+”环境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构想——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 重庆高教研究, 2015, v.3;No.18(06):89-96.

[4] 杨国成. 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双元制教学评价系统——中职双元制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实践与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000(016):10-13.

[5] 韩冬梅. 基于P2P网络技术的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 000(005):99-101.

[6] 任建吉.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在线教务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 No.308(14):17-19.

猜你喜欢

构建分析互联网技术
构建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平台
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浅谈互联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分析
传播学门外的互联网技术反思:《Daedalus》互联网专辑剖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设计和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