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胃肠肽奶粉的抗过敏功效及对胃肠肽自分泌的影响
2021-02-25谢咏梅汪志凌王丽媛高珊蔡晓唐
谢咏梅,汪志凌,王丽媛,高珊,蔡晓唐
(四川大学 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0 引言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与胃动素(Motilin,MTL)是经典的“抑制性”与“兴奋性”胃肠肽代表,对“胃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有着广泛调节作用。既往的研究发现,母乳中有高浓度的SST及MTL分泌,并可能参与婴儿胃肠功能维护、抑制过敏及诱导“食物免疫耐受”[1]。牛乳过敏症在婴幼儿的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降低牛奶粉的过敏性研究有着积极的医学及社会意义。本着模拟母乳原则,本研究在普通婴儿牛乳奶粉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SST及MTL,探索添加胃肠肽的奶粉对“牛乳过敏症及食物不耐受”是否有预防功效及降低风险作用。并了解在添加SST及MTL后的奶粉对幼崽自身胃肠肽分泌的影响,观察其有否显著临床副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干预处理
采用BN(Brown Norway)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BN大鼠于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动物房常规饲养。生后一周左右的BN大鼠幼仔,按性别及体重分级,随机分配到3组。每组15只幼鼠,给与不同干预方式喂养,详见表1。
添加胃肠肽的牛乳奶粉配置方法:牛乳奶粉按说明书配置成牛乳。牛乳中添加胃动素至终浓度为250 ng/L(猪胃动素,广州和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同时添加天然14肽生长抑素至终浓度为400 ng/L(思他宁,瑞士雪兰诺公司,Laboratoires Serono S.A.)。
1.2 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gE,T-IgE)水平
所有实验组BN幼鼠在进行不同干预喂养处理后,于第29天以1%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抽取静脉血5 mL,800g离心分离制备血清,-20℃冻存待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IgE水平,检测过程按大鼠血清总IgE试剂盒(RapidBioLab,USA)说明书操作。Model 680酶标仪(Bio-Rad公司,美国)测定650 nm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检测样本终浓度。
1.3 临床损害评分(叠加量化法)
各组大鼠每天观察状况,共计干预喂养4周。按表2标准,分别进行精神行为状况、消化道症状、体重增长情况及皮疹状况等临床症状评分,最后采用“叠加量化法”评价总体临床损害程度。临床损害总评分=皮肤损害评分+消化道症状评分+精神行为损害评分+体重落后评分。每周评分一次,连续4周动态评分,评分越高者临床损害越重。
1.4 胃肠动力检测
采用“葡聚糖蓝法”检测胃肠动力[2]。各组大鼠给予不同干预方式喂养至28天。第29天禁食禁饮半天后,给予胃管灌入2%葡聚糖蓝-2000(四川省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4 mL。半小时后处死动物,测定“胃排空比率”及“小肠推进比”。于贲门及幽门处结扎胃体出入口,向胃体内针管注入蒸馏水3 mL,清洗胃腔,收集胃内液体,在620 nm波长下(Model 680,Bio-Rad Co.,USA),测定胃内色素残留物吸光度。胃排空比率(%)=(母乳喂养组吸光度的均值/各样本吸光度)×100%。小肠推进比(%)=(幽门括约肌至色素最前端距离/幽门至盲肠始端总距离)×100%。
1.5 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及大便中SST及MTL含量
大便标本处理:干预处理满4周时,于处死大鼠前一天收集新鲜大便标本,冻存于-80℃保存待检。取大便标本200 mg,加2 mL生理盐水,100℃煮沸3 min,加入0.1 mol/L盐酸0.5 mL,超声匀浆,4℃孵育1~2 h,加入0.1 mol/L NaOH 0.5 mL中和;4℃低温离心3 000 rpm×30 min,取上清液;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浓度,蛋白液-80℃冻存待检。
表1 各实验组干预处理措施
表2 临床损害量化评分表
血液标本处理:在处死大鼠前收集动脉血标本5 mL,加入含有7.5% EDTA二钠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聚苯乙烯试管内,静置2 h后,离心3 000 rpm×15 min,离心半径8 cm,取上清液分离血浆,冻存于-80℃保存。取血浆2 mL,加入2 mL生理盐水,100℃煮沸3 min,加入0.1 mol/L盐酸0.5 mL,4℃孵育1~2 h,加入0.1 mol/L NaOH 0.5 mL中和;4℃低温离心(3 000 rpm)30 min,取上清液;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浓度,蛋白液-80℃冻存待检。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及大便中MTL及SST含量。大鼠胃动素ELISA试剂盒及大鼠生长抑素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信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过程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Model 680酶标仪(Bio-Rad公司,美国)测定450 nm波长下吸光度(OD值),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检测样本终浓度。每份标本取2份检测2次,最后结果以检测值的均值表示。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及Graph Pad Prism 8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个组别之间比较,先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比较总体差异性,再采用q检验进行各组别之间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血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gE,T-IgE)水平
ELISA法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血中总IgE(T-IgE)水平,见表3。在胃肠喂养及皮肤涂抹致敏刺激下,牛乳组的T-IgE水平较母乳组有显著升高(q=112.40,P<0.0001),提示牛乳激发了显著的过敏反应。牛乳中添加了胃肠肽后,SST+MTL组的T-IgE较之牛乳组有显著降低(q=77.96,P<0.0001)。
表3 血总IgE、临床损害及胃肠动力状况(n=15)
2.2 临床损害评分(叠加量化法)
干预喂养4周后,牛乳组的临床损害最重,有皮疹、腹泻、血便、食纳减退、体重增长缓慢等临床症状。SST+MTL组第4周时的临床损害状况显著轻于牛乳组(q=13.24,P<0.0001),见表3。SST+MTL组的临床损害总评分在每周的评估中均为最低,见图1。
严重并发症情况:在牛乳喂养及皮肤涂抹诱导致敏下,第4周时牛乳组有轻中度皮炎及不同程度的腹泻、便血症状,其他组别的总体临床损害均轻于牛乳组。所有实验组均未发生失血性休克、肠梗阻、重症喘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图1 临床损害状况评分(分值)
2.3 胃肠动力检测
以母乳喂养组的胃排空值作为基线对比,牛乳组及SST+MTL组的胃动力状况均低于母乳组(见表3)。牛乳组的胃动力最差(vs.母乳组及vs.SST+MTL组,q值分别为16.93及11.51,P<0.0001)。尽管SST+MTL组的胃动力较之母乳组也有降低,但显著优于牛乳组。小肠推进比情况,牛乳组的小肠蠕动明显加快,这与牛乳组有明显腹泻症状相符合(牛乳组vs.母乳组,q=27.30,P<0.0001)。SST+MTL组的腹泻症状明显轻于牛乳组,其小肠动力状况也非常接近BF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q=0.3513,P=0.9991)。
2.4 血及大便中SST及MTL含量
牛乳组的血SST及血MTL浓度,较之母乳组及SST+MTL组,尽管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001),但其倍比降幅并不大,仅低下20%左右(见表4及图2)。较之牛乳组,SST+MTL组的血SST及血MTL浓度均有上升,其水平接近母乳组,且同母乳组
图2 血及大便中SST及MTL水平的倍比率(比值率)
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大便中的SST/MTL浓度,牛乳组显著低于母乳组及SST+MTL组(P<0.0001),且倍比降幅显著,仅约另两组浓度的30%左右(见表4及图2)。SST+MTL组的大便中SST/MTL浓度较之牛乳组有显著提升,且接近母乳组状况(vs.母乳组,P>0.05)。
表4 血及大便中SST及MTL含量(ELISA法,n=15)
3 结果与讨论
胃动素(MTL)与生长抑素(SST)是经典的兴奋性与抑制性胃肠肽类激素代表[3],有着广泛的“胃肠/神经/免疫”等调节作用。二者的大分子前体均有物种差异,但裂解后的活性部分却高度保守并跨物种[4-5]。SST与MTL在婴儿期处于生理性低分泌状态。而孕晚期及产后乳母的血浆中SST及MTL分泌水平有显著增高,母乳中也有高浓度的MTL与SST分泌[1,6-7],但母乳中活性胃肠肽的生理学功能尚不明确。
本研究采用高过敏、高IgE反应的BN大鼠,牛乳喂养诱导“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模型[8],并在牛乳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SST及MTL,以探讨SST/MTL的功能作用。普通牛乳组诱导出了明显的消化道及皮肤症状,且血总IgE水平显著升高,并有胃动力下降、肠蠕动过快的动力紊乱现象,提示造模成功。添加SST+MTL后的牛乳组,较之普通牛乳组,血总IgE水平显著下降约50%,临床损害评分也显著降低约40%。SST+MTL组的胃肠动力状况也更接近母乳组,体重增长优于牛乳组。可见,添加SST+MTL对牛乳过敏有确定的预防作用,且能提高普通牛乳的胃肠道耐受性,改善生长发育状况。SST+MTL组连续用药4周,无明显副作用显现。SST/MTL的含量测定显示,牛乳组血中的SST/MTL浓度较母乳组有轻度降低,但消化道局部(大便中)的SST/MTL的含量明显低下而缺乏。添加SST+MTL后,消化道局部内的浓度提升显著(约3倍),更接近母乳组状况,而血循环中浓度提升则非常轻微(仅20%左右,见图2)。这显示,食物中添加SST/MTL更多的是在胃肠道局部起作用,对幼崽的自身血循环系统中的胃肠肽水平影响较小。
SST是经典的抑制性胃肠激素代表,对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均有抑制作用[9]。15年前就发现,婴儿期血中SST水平较成人显著低下(约1/4比例),但婴儿的胃肠道黏膜上“SST受体”表达却十分丰富,这种“受体与配体不平衡”的奇怪表达现象,其生理学意义未知[10]。进场我们又发现,母乳中有丰富的SST分泌,约4倍于人血浓度[1,6-7],母乳中高浓度的SST应该不是为了抑制婴儿生长,其确切功能尚不明确。同时发现,食物过敏症的纯母乳喂养婴儿,其母乳中SST水平有显著降低。这就联想到了SST另一重要功能——内源性免疫抑制因子。SST对“炎症瀑布级联反应”及“免疫过激损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11-12],这一作用早已用于重症胰腺炎、多脏器损伤等的临床治疗[13-14]。因此推测,婴儿胃肠道上丰富表达的“SST受体”不是为了感知自身血中低浓度的SST,而是为了感受母乳中的“外源性SST”,SST可能在胃肠道局部起到抑制“食物超敏免疫”,进而诱导“食物免疫耐受”。结合本研究结果,添加SST后的牛乳,对胃肠道致敏性显著降低,消化道免疫损伤有减轻。证明牛乳中添加外源性SST起到了减轻过敏免疫损伤、诱导食物耐受的作用。且食物中的SST主要在消化道内形成局部高浓度,对幼崽自身血浓度影响不大。这将有利于SST作用局限于消化道,利于降低抑制生长的全身性副作用。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添加SST后,对肠动力有抑制作用,但这一作用刚好对抗和缓解了过敏损伤导致的“腹泻及肠易激蠕动过快”。另一方面,SST+MTL组的胃动力更接近母乳组状况,推测可能是MTL拮抗了SST的胃动力抑制作用。
MTL是经典的兴奋性胃肠肽代表,其类似物治疗婴儿“喂养困难”及“食物不耐受”疗效确切[15]。MTL从外周及中枢双重层面调节胃肠动力及食欲[16],又被称为“增食欲肽”[17]。婴儿期MTL处于生理性低分泌状态[18]。我们曾发现,母乳中也有高浓度的MTL分泌,且母乳中MTL水平低下的婴儿,更易出现腹胀、便秘、食欲低下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MTL水平低下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息息相关[19]。因此推测,母乳给予婴儿必要的外源性MTL补充,可能起到增强婴儿胃肠动力、促进消化酶分泌及促进食欲作用,对于维持婴儿快速生长及支撑过重的胃肠负担有着重要作用,这可能是“母子共生互补”的重要机制。而牛乳喂养婴儿的食物中缺乏外源性MTL补充,这可能助推“喂养困难及食物不耐受”风险。本研究在牛乳中添加MTL后,幼鼠食欲有改善,体重增长也优于纯牛乳组。SST+MTL组的胃动力在SST抑制下,MTL显示出对SST的拮抗平衡作用,其总体胃动力状况较纯牛乳组有显著改善,更为接近母乳组。证明MTL对SST的胃肠抑制作用有拮抗平衡,并对促进食欲、促进生长及预防食物不耐受有着良好作用。可见,在普通牛乳中添加MTL,有助于改善牛乳的胃肠耐受性,对预防婴儿食物不耐受及改善喂养困难有积极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多数局限于消化系统内,对幼崽全身血循环水平影响相对较小。
SST及MTL作为两种有拮抗相反作用的胃肠肽,为何在人母乳中同时有高浓度分泌,这也是研究中感到困惑的问题。而本研究结果恰好可以充分揭示二者同时存在的协调机制。胃肠动力结果显示,SST+MTL组的胃肠动力更倾于正常化,更接近母乳组状态,SST与MTL显示出相互平衡协调作用。一方面SST参与抑制食物超敏,诱导食物免疫耐受。另一方面,MTL拮抗SST对胃肠动力的抑制,促进食欲、促进生长,拮抗SST的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推测,天然母乳中的抑制性与兴奋性胃肠肽之间,存在“协同/拮抗”的双重平衡调节机制。而且母乳中的活性SST及MTL可能更多的是在消化道局部发挥作用,对幼崽自身血循环水平影响相对较小,这将有利于降低幼崽的全身性副反应。可见,在普通牛乳奶粉中添加母乳剂量的SST+MTL,能改善婴儿奶粉的消化道耐受性,降低牛乳过敏风险。SST+MTL组的生长发育及体重增长等状况明显优于牛乳组,其一般状况更接近母乳组。SST+MTL组用药4周,显示出良好疗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可见,在牛乳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SST及MTL是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普通牛乳的胃肠耐受性及致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