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时事新闻翻译策略

2021-02-25谢雅馨

客联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英语新闻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谢雅馨

摘 要:新闻是公众了解社会信息的媒介之一,在世界文化多元化以及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新闻的传播可使读者掌握最新国际动态。由于英汉新闻语言在词汇、语态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翻译时也需要按照文本类型特征选择适用翻译技巧,以便于更好传递文本信息。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在分析时事新闻特征的基础上,对英语时事新闻的汉译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英语新闻;功能对等;文本特征;翻译策略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发挥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沟通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基础上,公众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咨询。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往往受所属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影响,因此在国际新闻传播过程中,翻译工作充当着重要角色,新闻翻译的研究也逐步成为跨文化发展的助推力。据此,在英语新闻特征当中找准脉络,掌握汉译技巧,更好发挥新闻价值是当下我国新闻翻译工作的方向。

一、时事新闻文本特征

想要归纳时事新闻文本特征,首先要对“新闻”这一概念有一定了解。新闻属于媒体记录或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之一,主要以报纸、电视台、互联网以及广播等为平台传播,使社会大众及时了解世界或地区内的娱乐、时政热点等最新信息。从宏观层面来讲,新闻普遍要求具有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简明性。同时,新闻内容要言简意赅,语言简洁明亮,结构紧凑,方便读者阅读并理解关键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时事新闻包括国际发展态势、社会生活等息息相关的事件,内容涵盖各类领域,强调发生的事实,因此具有较强空间性和时间性。下面就英语时事新闻的语篇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一)多使用日常词汇及缩略语。从词汇方面来讲,时事新闻受到篇幅限制,一般来说会避免出现晦涩难懂的单词,多使用常用词汇,高级词汇使用频率较低。在英语新闻经常使用缩略语,包括人名、地名、机构组织名称、以及重大事件等。其中较为常见的为机构组织名称,如WTO(世界贸易组织)、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FBI(联邦调查局),这类缩略语受国际公众认可,且出现频率非常高,往往直接按英文缩略语形式译出。但有些属于专门领域或者更新的缩略语则需要翻译为全称或简称的汉语形式,例如VAT(增值税)、BREP(一带一路能源合作)、NP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可简称为“框架公约”)。

(二)句型多样,常出现被动句、长句。在句法层面,英语时事新闻为利用有限字数表达准确信息,往往使用结构复杂的句式,如长句、复合句等。此外,被动句也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句式,主要目的是突显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以便突出事件的真实状态。

(三)使用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段。时事新闻功能是快速传达最新事实消息,确保真实性和简明性的同时,要利用醒目的关键词或者修辞等方式吸引读者目光,获取关注,从而扩大新闻传播范围。其中,经济新闻报道者通常使用隐喻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自己的观点。因此,英语新闻具有隐喻等修辞特征,增强内容可读性。英汉语言符号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可通过相似含义的语言符号来完成信息的转换,这就需要仔细分析源文本语境和文化背景。

二、功能对等对新闻翻译的指导作用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经过不断的完善,于20实际中后期引入我国翻译界,并被众多学者认可,成为多领域文本翻译的指导理论。“功能对等”包括思想内容和形式风格两个层面,在这两个方面当中,读者阅读目标文本和原文的反应、影响和感受应该大致相同[3]。奈达在其著作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表明,“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由此可见,他认为的对等重在强调文本本身所涵盖的隐申涵義,其次才是形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形式上,新闻倾向于简明、准确的表达。而在内容上,新闻的目的是传达真实、准确且具备时效性的信息。从本质上看,新闻的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符号的事实消息通过不同方法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的事实消息,因此也可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但并不是每个语言符号都能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形成一致、互通的关系,这种转换过程受到源语言和目的语所处文化语境、习俗、思维以及语言形式、结构等要素的影响,同时也与译者本身的表达习惯和文化素质相关。因此,通过单纯的表层符号转换很难实现完全忠于原文的翻译效果。这就要求相关译者在掌握文本表层信息的同时,也要了解更多相关文化背景,实现目标语言读者产生与原文对源语言读者尽可能相同的反应效果的目标。

三、英语时事新闻策略分析

(一)转换词性,照应汉语词汇表达。词类转换是英语新闻翻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翻译方法。词类转换法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文本中的一些词汇与目的语中不同词性的词语相互替换。替换之后的语句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这种翻译方法在英语新闻翻译中是不可或缺的。在翻译英语新闻时,为确保译文形式通顺流畅,可采用词类转换法改变原文单词词性,使其既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表达地道,又保证新闻的简明性特征,结构精简。

例1:One day after city and state leaders faced blowback for their handling of the crisis.

译文:第二天,明尼阿波利斯市领导以及州领导因局面掌控不利受到抗议者反击。

此句中,“handling”为名词,表示“处理”,按照名词形式翻译则为“由于没有对危机实施有效的处理而受到抗议者反击”,这么翻译确实也没有逻辑错误,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政府面对这种不利事件以“掌控”一次来描述更为恰当,譬如“整件事情处于一个无法掌控的局面”。因此,译文将名词转换为动词“掌控”,用“局面掌控不利”代替“没有对危机实施有效的处理”,直接利落阐述事实,不拖泥带水。

(二)采用意译法,实现新闻语言本土化。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的最重要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近的反应。那么,在形式对等情况下可能造成歧义时,则可调整原文。

例2:the caller describes the man suspected of paying with counterfeit money as “awfully drunk and he’s not in control of himself.”

译文:报警人称这名涉嫌支付伪钞的男子“醉得厉害,意识不清”。

此句中的“awfully drunk and he’s not in control of himself”為报警人形容涉案男子支付伪钞时的状态,本身带有主观色彩。“awfully”为副词,表示“非常,极其”,“in control of”为固定搭配,表示“控制”,那么“not in control of”则为“无法控制”。若按照表层意思将“awfully drunk and he’s not in control of himself”直译为“喝的非常醉,无法控制自己”则稍显僵硬,语言描述不够本土化。因此,采用意译法对其进行翻译。但同时,若将其译为“喝得烂醉如泥,控制不了自己”,则有点过“火候”,按照汉语表达,“烂醉如泥”和“控制不了”与支付伪钞的动作相矛盾,且有失客观性。因此,意译为“醉得厉害,意识不清”则更加贴切原文表达含义,且四字词语对应汉语风格,既实现功能对等,又增强了汉文目的语本的生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出几点关于英语时事新闻的翻译心得:①新闻翻译需迎合受众语言文化背景及习惯表达取向,使目的语更具语言本土化趋势;②翻译时考虑新闻源语言语篇特点,译文体现出新闻文体简明性、连贯性,逻辑严谨,具有说服力;③采用意译法和编译法进行翻译时,切不可省略对文中关键词,例如政治人物、事件地点及时间等信息,保证译文信息真实性;④一些长难句的翻译需要遵循目的性原则,保持语言逻辑性的前提下适当断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J].中国出版,2002(09):11-12.

[2]王惠娟.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观[J].科技信息,2008(33):290+274.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9.

猜你喜欢

英语新闻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大学四、六级考试改革新增新闻听力应对技巧与实践探索
浅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方法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谈英语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