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工匠精神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1-02-24曾亚纯甘丽聪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际工匠效能

曾亚纯,甘丽聪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工匠”在我国传统社会是对某种职业的统称,从旧时的木匠、石匠,再到后来的铁匠,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技能,因此被统称为工匠。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精益求精和将事情做好的专注于坚持”[1]。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旧时的“工匠”工作态度和作风越来越被关注。2016 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再次引发热议[2]。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时代使命,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20 世纪70 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们的内部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即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3]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理解为学生对其完成专业技能学习、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和踏入社会领域的自我知觉和信念。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环境,调节自身状态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其个人良好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本研究通过问卷和数据分析,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与假设

(一)研究模型

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具体结构模型见图1。

(二)变量定义与结构维度

图1 研究假设模型图

依据前期研究和相关文献,自我效能分为自我管理、人际协调、情绪调节三个维度,其中自我管理分为理论学习、实践动手、能力拓展,人际协调分为有效沟通、团队合作、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分为情绪管理、压力管理。而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分为自我形象、专业能力、行为品质三个维度[4]。

1.自我管理与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关系

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成长,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走向职场,提升职业适应力。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动手能力拓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假设1:自我管理与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正相关。

2.人际协调与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关系

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学生在群体中生活,学会有效沟通,并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满足。因此在学校提升人际协调能力,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有显著影响。

假设2:人际协调与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正相关。

3.情绪调节与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关系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应调节负面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做好情绪调节。面对压力时,应通过合适的方式缓解和释放压力。因此提升情绪调节能力会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假设3:情绪调节与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正相关。

(三)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

问卷运用李克特5 点计分法,通过小样本测试、KMO 样本充分性、巴特莱特球体检验,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删减和净化,确定71 个题项。

1.研究样本

此次调查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3 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1000 份,收回856 份,有效问卷850 份。样本中男生411 人,女生439 人。调查时间为2020 年1 月。

2.信度分析

校园文化量表a 系数值为0.882,自我效能感量表a 系数值为0.892,工匠精神行为表现量表a 系数值为0.893,超过总量表的信度系数0.80 以上要求,如表1 所示。

表1 量表信度表

3.效度分析

通过使用AMOS 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各项指标符合要求,问卷结构效度较好。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

二、研究结果

运用SPSS22.0 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对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和工匠精神关系进行研究,并通过AMOS18.0 对自我效能感各个维度与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关系进行拟合和检验。

(一)自我效能:性别差异

对不同的学生的自我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情绪调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不同性别自我效能感表

经独立样本T 检验得出表3 结果,性别对自我管理、人际协调两个维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调节情绪。

(二)不同变量各个维度之间的影响关系

1.自我管理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

表4 表明理论学习、能力拓展维度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显著,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以及主动参与各类文化、专业活动对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工匠精神都很重要,但对实践动手能力影响有限,并没有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表明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仍然需要提升。

表4 自我管理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表

2.人际协调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见表5),有效沟通、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有效沟通影响最大,其次是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维度影响最弱。为此一方面我们要重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要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培养。

3.情绪调节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

表6 显示情绪管理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显著,压力管理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显著,但对工匠精神整体行为表现影响有限。

(三)自我管理、人际协调、情绪调节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回归分析

研究自我管理、人际协调、情绪调节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

表5 人际协调对学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表

表6 情绪调节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表

根据表7 可以看出:模型中情绪调节、自我管理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均显著,回归系数为0.440、0.380,人际协调影响显著,回归系数为0.085。

表7 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回归分析表

三、结论与建议

(一)重视男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情绪调节能力不强,因而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5]。研究表明女生更容易调节情绪,其原因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学习、生活问题时,女生更乐于向外界求助,例如与朋友、老师等进行倾诉或者沟通,这有助于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自觉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生力量克服困难。相比之下,男生大多性格比较要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自我解决,碍于麻烦或者其他因素不善于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沟通,同时其好强的性格特点使其更不愿意接受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绪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要重视培养男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通过开设情绪调节相关课程,传授有关情绪调节方式和路径。

(二)重视有效沟通

高职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生源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认识水平时常表现出局限性[6]。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调节所在组织的和谐气氛,同时也能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团队合作。本研究显示有效沟通、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产生显著影响。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促进学生的人际协调能力,对其步入职场、提升个人发展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开设沟通相关课程,将沟通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锻炼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重视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现代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个体的自我认知、主观体验和自我控制,适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7]。不同的情绪会引发不同的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后果,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学习、生活的很多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就业压力和职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也变得多样化。引导学生提高对情绪的觉察与认知,强化个人思维模式,在产生不良情绪时进行疏导和调节。

(四)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职场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说明具备良好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个人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显示理论学习、能力拓展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都为高度显著,但对实践动手能力影响有限。表明当前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为学生开展各类文化、专业活动,但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方式,合理设置实践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开发适合学生专业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充分了解市场,深入社会实践。

(五)重视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是学生在校期间进入职业化进程的第一站,也是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8]。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要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职场、提升职业适应力奠定基础。要结合高职院校和生源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培育学生独立判断、明辨是非、勇于钻研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有效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人际工匠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