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以三明学院贸易经济专业为例
2021-02-24钟卫华黄文义
钟卫华,黄文义
(三明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一、引言
2015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1]所以需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9 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并提出到2022 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本科专业和学术型本科专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本文以三明学院贸易经济专业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专业如何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专业内涵
目前国内对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专业,还未给出明确的定义。依据我国学位授予情况,应用型本科对应的应是专业型学士学位,学术型本科对应的应是学术型学士学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中第二条对专业学位的界定是“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3]并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指出“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4]目前我国专业学位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级结构。这三级专业学位中硕士占主体,共有金融等40 个专业,博士共有教育学等6 个专业,学士学位只有建筑学一个专业。借鉴专业学位的界定,应用型本科专业应具有应用型和职业指向性这一特征。
国际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标准分类(1997 版)本科对应为5 级教育,5 级教育分为5A和5B 两类,5A 为是理论型,理论型又细分5A1(理论型/为研究做准备),5A2(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课程),5B 为专业型(实用/技术的/具体的职业课程),如图1 所示。[5]
图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国际标准分类图(1997 版)
2011 年修订的版本则把高等教育对应的本科教育定义为6 级,6 级细分为64(学术课程定向)、65(专业课程定向)、65(定向未明,主要用来对国际间学士课程学术、专业未达成一致意见情况),如图2所示。[6]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标准分类看,不论是1997 版还是2011 版都有专业型(应用型)这样的分类,而且从教育等级角度都归为学士或同等层次的,也就是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只是属于本科教育的不同分类而已,对应的就是目前我国倡导的应用技术型本科,学士专业学位。
图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国际标准分类图(2011 版)
综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分类标准、我国《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的内容,应用型本科专业是指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面向社会特定职业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根据这一定义,应用型本科专业和学术型本科专业有共性,又有区别。相同点在于有共同的专业理论基础,不同点在于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学术型本科专业更注重理论的扎实、系统、完备,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而应用型本科专业则是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应用型本科专业和专科也有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地方在于两者都强调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除了技术技能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所以,应用型本科专业要求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上更强调应用和技术技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人才目标,必须要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支撑。
三、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平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方面。人才培养方案是实践教学的蓝图,实施实践教学的依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实践教学开展的硬件条件;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因素。
(一)按照“343”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和确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和安排布置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依据培养方案来展开。所以《意见》中强调要“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7]培养方案的制定是至关重要。
三明学院是较早启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高校,参与了2014 年“驻马店共识”的发布,并形成了三明学院“343”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整合相关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核心课,保证理论够用的前提下,提升实践运用能力。以贸易经济专业为例,对微积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门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进行压缩,如表1 所示,多出的课时用来增加对接内外贸行业需要的如会计学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跨境电商实务、零售管理实务、连锁门店运营与管理实务等这些实务课程的学时数或其它实践环节,体现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结合的基本原则。同时对接地方产业需要开设林产品贸易,满足本地零售行业对生鲜产业人才的需求,开设生鲜运营与管理,体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与地方经济结合的原则,这些课程有大量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求,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给予支撑。
表1 三明学院贸易经济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与一般学术型定位专业的学分比较表
另外,培养方案借鉴台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成功经验,采用成果导向进行设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能力分解为专业智能、实务技能、应用创新、协作整合、社会责任五大核心指标。各专业依据学校的核心能力指标制定具体的专业核心能力指标,这些核心指标又通过课程矩阵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不同的课程需要完成的权重指标不同,对于无助于形成核心能力指标的课程将被调整,五大核心能力指标中实务技能占35%,如表2 所示。实务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配合完成。同时培养方案设计了大量如第二课堂这样独立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至少获得两本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整个培养方案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的学分占总学分的35%左右。
(二)构建模拟与真实商业环境并举的实践教学平台系统
培养方案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靠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去,实践教学也是如此。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来进行,所以《意见》强调要“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8]实践教学平台包括两类:一类是仿真模拟实践平台,另一类是真实商业环境的实践平台。
1.仿真商业模拟实践平台建设
三明学院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把具有关联性强的专业组建成专业群,在此基础上与行业对接建立产业学院,依托产业学院共同建设大型实验仿真中心。贸易经济、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有较多的共性与交叉,所以这些关联专业共同组建成商贸物流群专业,然后与中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中东商业学院。依托商学院建立Simtrade 外贸实训、SimForwarder 货代外贸平台;综合财务会计投资理财实训平台;仓储物流、港口物流、国际物流实验室平台;电子商务实训室;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新道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 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等仿真实训平台。
表2 三明学院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能力指标表
2.真实商业环境实践平台建设
模拟仿真虽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行业场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和真实的商业环境还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创造真实商业环境,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商业运营操作,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贸易经济专业为例:首先,成立由学生实际运营的商业实体,购买与实习单位一样的思迅eShop5.0 软件系统,同时依据实际商超标准配备相关硬件设施,由商贸协会注册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公司。经过协调,在大学生创业空间申请入驻开展真实线上线下零售业务活动,由教师监督,学生独立经营,全流程熟悉线上线下零售过程的各个环节及连锁店铺加盟管理的实践。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真实商业实践锻炼。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市政府成立电商产业园,交由学校管理与运营,依托电商产业园,商贸物流群专业的学生直接介入电商服务。每年的6.18 和双11 停课一周,让学生参与到网络购物服务中去,为品牌商提供线上购物客服服务,处理电商交易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第三,建立实习基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指标,选择与学生专业就业关联度高的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文化、规模、区域、效益、校企合作情况,能够为实习生提供实习相关岗位以及企业导师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实习基地一般选择区位好,规模比较大,管理规范,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有规范的实习生管理制度,导师业务强,有社会责任感,愿意和学校一起努力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第四,学期安排两周到企业见习和第七学期安排8~12 周到企业实习。
(三)通过内培和共建产业学院、创新班来解决“双师型”师资问题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落实最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意见》特别强调“‘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一是要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等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二是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二个方面来解决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问题。同时要通过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来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进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初始效果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从行业引进的教师离开了行业,慢慢地离行业也越来越远,最终退化为和一般高校的理论型教师没有太大的区别。行业兼职教师则由于考核机制及岗位工作时空受限存在制约性。所以三明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内培为主并采用共建产业学院和项目创新班来加以解决。
1.制定政策引导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培训
我校规定申报讲师或副教授职称45 周岁以下的人员在现职称期内必须累计具有6 个月以上或脱产3 个月以上的本专业社会实践、企业挂职锻炼经验作为前置条件。根据这一要求,年轻教师自己会主动要求到专业对口企业去挂职锻炼,了解自己所教课程的企业实际运作情况,以便教学过程更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任课教师须介入自己课程的实验(实训)室建设并参加实验(实训)室中标企业的业务培训,熟悉整个实验(实训)软硬件的设备的操作。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战性的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鼓励教师获得各种和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共建产业学院、项目创新班解决师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从行业引进专兼职教师问题,三明学院探索了共建产业学院和共办项目创新班。一是通过与行业共建非实体的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由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一个或多个企业参与共建,实操性课程由企业派出教师担任,企业把给产业学院学生上课作为企业的任务之一,企业获得相应的利润及优先招聘企业需要的人才、行业教师获得相应报酬,变企业人员到校上课的兼职行为转化为其岗位本职工作行为,解决行业职工私下到学校兼课引发的各种矛盾,保证了行业教师的稳定性、教学内容与行业的同步性。二是与企业共办项目式创新班。不同时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变动性大,教育又有滞后性,根据这一矛盾,三明学院创造性地在高年级实施创新班项目。到高年级时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从不同专业选拔学生组成短期教学班,时间长短、课程设置以及授课模式由企业负责,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和班级管理,创新班授课时间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不打乱正常教学秩序。创新班课程结束后,参加学习的学生考核合格发给结业证书,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如由贸易经济专业与福建满堂煌有限责任公司共办的“跨境电商”创新班,与福建淳百味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共办“连锁事业管理”创新班。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和高年级创新班项目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师资问题。
四、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需得到教师认同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办学理念的具体落实要依赖广大教职工的具体工作来加以实现,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所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得到教师的认同,教师才会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自觉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目前一般本科,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的理念在领导层面已基本得到普遍的认同,但在教师层面还存在不同步性的情况。很多教师认为都是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水平不同而已,传播知识的方式变化不大,而且现在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是从早期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来,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更为严重。对于应用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没有主动思考,实施实践、实训教学的动力不足,最终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和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只有一般本科院校必须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生存下去这一办学理念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才会在教学过程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实践教学任务才得到较好落实。
(二)协调好人才培养目标与短期利益冲突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价值。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以后,学校的一切工作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学校是一个半封闭的小社会,在这个半封闭的小社会中需要有许多服务来加以配套,这些社会服务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我校贸易经济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在商贸企事业单位从事商贸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购买了一套和大型商业超市一样的运营管理系统,并建立了可实际运营的商业实训超市,但这一实训超市因和学校的现实商业外包项目发生利益冲突以及领导担心的经济问题而运行困难。还有一些行业组织比赛项目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比赛没被纳入院校排名考察因子,不能给学校排名带来好处,因而得不到支持,如由中国贸易促进会商业行业分会主办的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这一赛事,参加比赛的队伍要涵盖赞助商选择并提供参赛费用、理论考试、商业文本策划、实地展台设计布展、产品发布、商贸配对谈判等环节,对经贸类学生将来从事外贸工作应该说是一个全流程锻炼,能够很好提升学生的外贸技能。但在比赛过程中取得成绩及教师为比赛付出的劳动不能得到学校的认可,教师对比赛的指导也失去了积极性。因此,落实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做好制度设计,需要学校管理工作服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的领导更加负责和勇于担当,解决好人才培养目标与短期利益冲突的问题。
(三)要协调好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
共建产业学院和项目创新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个非常好的机制。早在2014 年12 月教育部就与中兴通讯合作启动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由企业派出教师,并提供实验或实训设备,与学校共同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需要分享学费收益,如何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到产业学院这种应用型人才模式能否延续。而机制更灵活的项目创新班,企业虽然不需要分成学费,但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举办这一形式灵活的创新班项目,吸纳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但项目创新班不是订单班,很多参加项目创新班的同学获得结业证后,最终没有加盟到办学企业,这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会影响到项目创新班的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让举办项目创新班的企业尽可能获得人才收益回报,又给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是一个大趋势,随着学校转型,学术型的本科专业也必然向应用型的本科专业转型,专业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实践教学环节是否能够得到落实,所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极其重要。
注释:
(1)“34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顶层设计“3 结合”,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结合、学习过程与产业实践结合、教学过程“4 抓手”,即以实务为抓手促进教学内容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抓手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各类地图为抓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多样评价为抓手促进考核方式改革;第二课堂“3 转变”,即活动内容向项目化转变、活动要求向课程化转变、成果认定向学分化转变。
(2)对比数据参考了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申报专业时的公开培养方案数据,具体网址为: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