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2020-02-05夏凌翔
曾 昱,夏凌翔
(1.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
合作行为(cooperative behaviour)是指为达到共同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相互配合的行为[1-4]。相对于竞争行为,合作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可以减少人际冲突[5]、提高业绩[1-2,6],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一直受到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关注和研究。
常见的测量合作行为的实验任务有公共物品博弈(public goods games)、社会两难(social dilemmas)、独裁者游戏(dictator game)、信任游戏(trust game)和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等。其中的最后通牒游戏是一种博弈游戏,该游戏是由互不认识的博弈双方来分配一笔数目固定的钱,由提议者(proposer)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响应者(responder)决定是否接受该方案。若响应者接受提议者的分配方案,即采取合作策略,那么将按该方案分配;若响应者拒绝该分配方案,即采取不合作策略,则双方将什么也得不到[7-10]。在最后通牒游戏中,响应者接受提议者提出的分配方案的行为通常被视为是一种合作行为[7-9]。
很多因素会影响个体是否做出合作行为,人格(特别是人际特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5,11-12]。例如,已有研究显示,宜人性高分者更愿意与他人合作[5,7,11-14];外倾性会影响个体的合作行为[5];诚信—谦恭能够预测合作行为[7,14-15]。
上述关于人格与合作行为的研究多采用的是独裁者游戏和信任游戏范式来测量合作行为。已有的使用最后通牒游戏来探索人格与合作行为关系的研究显示,宜人性能预测可接受的最低分配额和接受提议者分配方案的次数[14],宜人性高分者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接受率更高[8];互惠取向的响应者(情绪不稳定的外向者或情绪稳定的内向者)接受提议者分配方案的几率更小,希望得到的分配额更大[16-17];响应者对权力和竞争的需求能预测其对较低分配的低接受率[18]。
上述这些研究涉及的宜人性、外倾性、诚信—谦恭和互惠取向等都是与人际相关的人格因素,这提示,人际人格可能与合作行为的关系更密切。据此,本研究试图探索立足我国文化的积极人际人格(人际自立)与合作行为的关系,以拓展人格与合作行为关系的研究。
人际自立是指利于个体解决基本的人际交往问题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际人格,包括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五种积极的人际特质[19-20]。人际自立包括的人际特质与西方学者提出的人际特质既有重叠之处,也存在差异[21-22]。例如,人际责任等特质在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际信任方面具有宜人性所不能解释的积极功能[21,23]。
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我们假设人际自立中的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这两种特质可以预测合作行为。这样假设是因为:第一,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都被认为具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1,24]。这一理论观点获得了不少实证研究的支持,例如,人际责任被发现利于人际问题解决[25],与积极的人际应对、社会支持正相关[26-27],负向预测人际症状、人际应激[28]和消极的人际应对[28-29];人际开放被发现能够预测社会支持[30],可以减少消极的人际应对[26]。合作行为是个体实现积极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可以推测促进合作行为很可能也是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所具备的积极人际功能之一。第二,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具有积极的人际倾向和关系图式[21,30],涉及积极的人际互动和他人图式[21-22]。已有研究指出,对他人积极的认知是合作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31],合作行为是基于对合作伙伴的回报的积极期望而发生的[32],具备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特质的个体对合作伙伴具有积极的认知,因此能够更可能出现合作行为。第三,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可以预测人际信任,人际信任能影响合作行为,因此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很可能会通过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合作行为。沈潘艳等指出,在控制大五人格之后,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仍可以预测人际信任[23]。人际信任是与合作相关的心理现象[33],合作行为是受信任所驱动的[32],影响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际信任,信任可以确保人们合作时不会受到损失。此外,大量研究也支持了二者的密切关系。例如,信任可以促进合作行为[34-37],高信任者对合作信息更敏感[38],更倾向于作出信任他人的合作行为[39]。特别是有研究显示,信任会影响博弈者的合作行为[8];在公共财物两难博弈中被试的信任水平会影响合作行为[40];在最后通牒游戏中,提议者的面孔可信任度会影响响应者的决策反应[41](P40)。
总之,本研究试图探索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这两种人际自立特质是否可以预测合作行为,以及人际信任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4所高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628份。平均年龄21.57岁,男生308人,女生320人;文科生228人,理科生191人,工科生208人(1人未填)。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量表(Interpersonal Responsibility Subscale and Interpersonal Openness Subscale)
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的测量量表是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的分量表(ISSS-US)。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23]。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水平越高。合成信度被认为是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最佳估计[42]。在本研究中,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分量表的合成信度分别为0.87和0.84,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84,0.88]和[0.81,0.86]。
2.人际信任情境设想问卷(Interpersonal Trust Scenario Questionnaire)
本研究中的人际信任情境是在已有研究[43-44]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该情境为:主人公与同学A关系一般,A同学邀请主人公一起完成一份兼职工作,两人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是一致的。老板共支付200元给A同学,由A同学决定分配,最初A同学告知主人公会分70元给他,过了几个小时,又告知会再给30元钱。之后A同学再次邀请主人公合作做兼职。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人际信任认知反应的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人际信任认知反应3个问题的合成信度为0.79,95%的置信区间为[0.75,0.82]。
3.最后通牒游戏情境设想问卷(Ultimatum Game Scenario Questionnaire)
该问卷是在经典最后通牒游戏[10]和Thielmann等[14]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编写。情境设想如下:这个分配游戏由你和A同学两个人共同在网上完成。你与A同学素不相识,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你们既不会见面也不能交流协商。游戏将给予你们两人总共10元钱,并由A同学来分配你们每个人获得的金额(分配的金额为整数),由你来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该分配方案。如果你接受,那么你和A同学就按A同学提议的方案各自获得相应金额;如果你拒绝,那么你和A同学都将得到0元钱。之后询问被试会接受的分配给自己的最小金额是多少。响应者的合作行为以“10—被试可接受的最小分配金额”为指标。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对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进行相关分析。采用Mplus7.0进行中介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二、结果
(一)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的关系
对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各变量的平均数(M)、标准差(SD)及变量间的相关矩阵,见表1。
表1 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的相关分析
表1的结果显示,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均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均与合作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二)人际信任在人际自立特质与合作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以合作行为为因变量,以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为自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依据新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46],逐步删除不显著的路径后,最终获得的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0.00,df=0,TLI=1.00,CFI=1.00,RMSEA=0.00,andSRMR=0.00。采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03,0.036],[0.003,0.032],不包含0,表明上述间接效应显著。当自变量为人际责任时,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11.6%;当自变量为人际开放时,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18.4%。人际责任、人际开放可以通过人际信任预测合作行为。
图1 人际信任中介模型的路径分析图
三、讨论
(一)人际自立特质与合作行为的关系
以往的人格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中的人格特质使用的多是诸如大五人格等西方学者基于西方文化提出的人格特质,本研究引入的是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人际特质。图1的结果显示,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与合作行为的关系密切,支持了研究假设,很可能进一步拓展了人格与合作行为关系的研究。
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与合作行为的关系密切的原因可能在于,首先,高人际责任者和高人际开放者具有积极的他人图示,对他人有积极的态度和认知偏向[21-22],较少采用消极的认知[26],更少具有敌意[24](P58),因此很可能他们更能从积极角度解释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当面对不太公平的分配方案时也更易于接受,采取与他人的合作行为。其次,高人际开放者能容忍和宽恕来自他人的冒犯或伤害,因此他们也会接受不是那么公平的分配方案,倾向于合作。
(二)人际自立特质与人际信任
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预测人际信任的结果与我们前期研究[23]的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利于人际信任的观点。人际责任强调对人忠诚、诚信,根据社会投射理论[47],高人际责任的个体将自己对他人忠诚、讲诚信的特点投射到他人身上,因此认为对方是可以信任的。前期研究指出人际责任是涉及信任恢复的人际自立特质,高人际责任者能够表现出较高的信任恢复水平。高人际责任者具有较少的人际压力[48]、更少的敌意[24](P58)和更少的人际症状[49]。人际责任的这些积极的社会功能似乎与人际信任有关。例如,对他人不信任可以被看作是人际压力源或人际关系问题,人际信任可能是一种积极的人际应对方式和人际解决方法。此外,敌意的减少似乎有利于对他人产生信任。总之,人际责任感高的人更有可能促进人际信任。人际开放特质本身具有人际信任倾向,高人际开放者具有积极的他人图示[21-22],易对他人产生信任。
(三)人际信任在人际自立特质和合作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分析
图1和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显示,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两种人际特质均可以通过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预测响应者的合作行为。这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
对于人际责任通过人际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这一结果,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高人际责任者和高人际开放者易对他人产生信任,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都是与人际信任相关的人格因素。与他人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对方,人际信任是人们进行合作的一种必要心理条件[33]。大量研究显示,人际信任确实可以预测合作行为[32-33]。人际信任相关的人格因素可以预测人际信任,据此可以推论人际信任相关的人格因素可以通过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合作行为。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这样的假设,提示人际信任很可能是人格影响合作行为的重要中介机制。当然未来还需要通过使用其他人际信任相关的人格因素来进一步检验该假设和复制本研究的结果。
(四)局限与展望
第一,本研究采用的是假设最后通牒游戏,本研究的结果与在实验室采用真实的最后通牒游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检验。第二,本研究仅考察了人际信任这一种中介机制,今后还应该考察其他可能存在的机制。第三,本研究仅选用了最后通牒游戏任务,今后需要采用其他测量合作行为的任务来重复本研究的结果。
四、结论
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可以通过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预测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