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性”阅读的意义与实践探索
2021-02-22陆晓程
陆晓程
【摘 要】 万事万物都在生长、变化,阅读也是。课外阅读的指导应该随着儿童的成长共同“生长”。本文尝试立足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着手,构建“生长性”阅读的体系。
【关键词】“生长性”阅读 课外阅读 实践探索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引领人生导向和树立正确“三观”起到重要作用。但这“灵丹妙药”如何发挥它的药效,却没有一个具体的“药方”。基于课外阅读的现状,笔者在多年的课外阅读摸索和实践探究中提出了儿童“生长性”阅读。所谓“生长性”阅读,是尊重儿童身心特点、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彰显儿童自由主体的阅读,让阅读伴随儿童成长,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一、儿童“生长性”阅读的重要意义
“生长性”阅读,是区别于以往的孤立的、零碎的阅读,它和人的成长一样,是生长着的,是立足于学生的生长的,是学生身心的共同的生长。
(一)“生长性”阅读尊重儿童身心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该给予不同的阅读内容及阅读方式的引导。韩国阅读指导专家南美英博士的《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一书认为,不同阶段的孩子,由于其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在阅读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阅读偏好,表现出不同的阅读需求。
(二)“生長性”阅读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从儿童认知特点来看,儿童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生长性”阅读遵循儿童成长的认知规律。低年级的学生对书面字词是陌生的,在内容上要选择儿童熟悉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要仔细斟酌儿童读物内容和字词难易之间的应对关系;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材料可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背景知识,在知识和思维有一定发展的高度上,引导学生独立选择、独立阅读、独立思维。
(三)“生长性”阅读彰显儿童自由主体
“生长性”阅读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并能自主阅读——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它是有目标的、有序列的,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持续的、螺旋上升的阅读实践中渐渐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在“生长性”阅读中,我们能看到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身影,能听到他们思维拔节生长的声音,能感受到他们渐渐成长为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个体。
二、儿童“生长性”阅读的实践探究
基于以上现状和思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慢慢形成了一个阅读序列。
(一)基础性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阅读,但能力有限。根据一年级入学时的起点研究调查,30%的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识字、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性阅读能让学生借助拼音、图画慢慢喜欢上阅读,走进阅读殿堂的大门。
1.读书内容
(1)拼音阅读
一年级刚开学学拼音时,教师带着学生共同朗读《365夜儿歌》,那朗朗上口的小诗,充满着童趣,常常让学生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的拼音知识,又能借助拼音这个“小拐杖”去认识一些生字,一举两得。
(2)绘本阅读
绘本阅读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我们在低年段结合课内阅读开发了绘本阅读的主题课程,将绘本教学落实到课程中去,形成主题系列。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他们逐渐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3)童话阅读
儿童最爱听故事,他们在故事中会跟随情节或高兴或悲伤,或紧张刺激或美妙温馨。随着儿童慢慢地成长,我们也逐渐讲拼音阅读、绘本阅读,再过渡到童话阅读。在文字变多、故事变长、情节变复杂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思考力、逻辑性、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等。
2.读书方式
(1)亲子共读
在低年段,我们开展以“阅读,家长请跟我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一次次有目标的、有序列的指导,让家长明白亲子共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亲子共读中来,在起点处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习惯。
(2)师生共读
每天12:30~12:50都是师生的共读时间。可以是教师读,学生听,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还可以是学生跟着教师边读边做动作来表演儿歌内容。师生共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拉近学生和书本的距离。
(3)教师导读
为了能更好地让家长有效地进行亲子阅读,同时让教师更好地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会挑选几本书,制定导读单。这样就能在亲子阅读中让家长明白孩子是否已经听懂故事,教师也能了解到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
(二)发展性阅读
中年段的学生有自主挑选阅读书籍的能力,但也容易造成特别偏好某一类书的现象。因此,在读书内容和读书方式上教师也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1.读书内容
(1)完整性阅读
中年段的学生应该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并能自主地、有一定速度地阅读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生长性”的特点,推荐一些具有完整的故事、跌宕的情节的书籍。
(2)意义性阅读
中年段的阅读,是学生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黄金阅读期。区别于低年段阅读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年段的阅读要更加关注“读了以后能带给学生什么”,也就是说更要注重阅读带给学生的意义。在这样的阅读中,才能让学生的身心跟随书籍一起“成长”“成熟”起来。
(3)体验性阅读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些自我判断的能力,他们会自主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如和自己年龄段相似的、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书籍,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体验、去感悟,慢慢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
2.读书方式
(1)好书漂流
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好书漂流活动,每个班级一套书,学生人手一本,一般在两星期左右读完,然后再漂流到另外一个班级,如此循环,直到全部漂流结束。
(2)读演结合
结合中年段学生有一定的表演和创编能力,我们举办儿童诗比赛、故事大王表演、课本剧编排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一个个故事中去,小诗人、小作家也在活动中慢慢成长。
(3)好书推荐
我们利用晨读在班中举办了“小小播音员”的活动,按照学号、按照章节,让每个学生轮流上台来推荐最喜欢的一本书。“小小播音员”的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检测了他们阅读的情况。
(4)定期导读
教师的阅读感受、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都能对学生起到很强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进行了经典推荐与导读,在班级博客上开辟了“阅读越美丽”专栏,抛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互动回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一种指导和影响。
(三)创造性阅读
高年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他们的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更趋于成熟,更愿意与人交流阅读中的感受。因此,高年段的阅读更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读书内容
对于这个年段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阅读的书籍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教育性和抽象性,为他们今后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读书方式
(1)读书笔记
高年段学生要建立个人的读书计划,教师要在阅读前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如让学生明确书的总页码,每天看的页码,什么时候开始看,看到什么时候结束,以及家长签名、等第评价,等等。这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保持阅读的经常性。
(2)读书小报
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比较愿意与伙伴分享阅读感受。为此,我们利用班级布置,让学生做读书小报,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与伙伴们分享,这同时也是他们自己对阅读的回顾。
(3)读书征文
结合校读书节、读后感评比、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征文评比等活动,我们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让阅读的内容真正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让阅读带着学生向着思想的高处飞翔。
三、取得的初步成果及反思
从调查报告看,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阅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日常,一种主体的自主意识。学生也能关注不同文体的阅读,有意识地进行主题化、项目化阅读。阅读提升了学生的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他们带来了精神的成长。
后续,我们将聚焦“学科+”阅读,在“学科内+”“多学科+”“超学科+”等方面,带领学生去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资源,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挖掘不同学科的共通之处,以统一的主题连接不同学科的阅读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助推学生的全面生长。
【参考文献】
[1]蘇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南美英.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注:本文为江苏省太仓市市级课题“小学全科阅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L1700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