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学后教 激趣引思

2021-02-21林勋

考试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摘 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引生从”的教学现状,开辟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导”的新型教学格局,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精神与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构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突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此,在文章中,笔者结合个人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从“精备”“精讲”“精练”三个层面,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与策略展开论述,并力求以此为契机,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促进数学教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课程应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节奏与流程开展数学学习,显然难以得到“不同的发展”。“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则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地位上的对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学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因此,在文章中,笔者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将个人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中的经验与心得与广大同行分享,希望能够通过“先学后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 精备——提高预习指导的针对性

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初始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教师只是泛泛地给出预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预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则这种“粗放式”的预习指导根本无法起到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因此,基于“先学后教”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通过“精备”,提高预习指导的针对性:首先,“精备”教材。数学知识之间往往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而这些关联性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从而减少对数学教材或学习资料的依赖,通过独立思考来理解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精备”教材,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关联性,使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能够学到具体的数学知识,更能够摸索数学的学习规律;其次,“精备”学生。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都采用一套预习指导方案,则导致“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模式并无二致。因此,在预习指导中,教师应该“精备”学生,了解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任务与预习方法,开展个性化预习;最后,“精备”资源。学生在预习中必然会应用到各种学习资源,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会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开展预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备”资源,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基础与兴趣爱好的资源,满足学生的预习需求。下面,笔者以“精备”教材为例,针对本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联性,则能够使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的思路与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拟定预习任务单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二者的关联性出发,设置以下问题:1.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和“次”分别指的是什么?2. 根据你对“元”和“次”的理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请尝试阐述“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 请根据“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方法,尝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求解的方法。教师设置的三个问题,都明确指向“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这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学习新的内容。显然,这大大提高了预习指导的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

二、 精讲——提高学习点拨的实效性

有别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学习点拨的实效性,从而实现“精讲”:首先,将讲授与问题相结合。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会解决一些问题,也会遗留一些问题,更会生成一些问题。“遗漏”的问题,是教师在预习任务中下发的,而学生没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生成”的问题,是学生在阅读教材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基于质疑与创新而形成的新的问题。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讲授与这些问题相结合,讲解学生真正关心也真正困惑的问题,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其次,将讲授与探究相结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的讲授环节,绝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應该是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而教师作为“指导者”“协助者”、甚至“旁观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观察、引导与点拨。这样一来,讲授环节就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全程参与、随时互动的“对手戏”,甚至是以学生为“主角”的“重头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始终走在教师的“教”的前面,实现了“先学后教”;最后,将讲授与反思相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习惯在讲授结束之后,“顺便”帮学生将难点及要点梳理一遍,并形成知识链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显然,这并不符合“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反思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积累学习经验,总结学习成果,完善学习体系。下面,笔者以“将讲授与探究相结合”为例,针对本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并且解之间有关联性”,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对于学生预习情况的抽查发现,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这一特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直接向学生阐述事实,或者采用“灌输式”教学,直接向学生演示推导过程,则很快就能使他们“统一思想”。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记住结论,根本无法体验过程,这显然与“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不符。于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特点:首先,呈现案例。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于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若干“二元一次方程”,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求解;其次,交流讨论。学生在核对答案的时候会发现,每个人得出的结果都不同。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他们通过对于彼此答案的观察与分析,尝试发现“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在讨论中,学生能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过程,通过逻辑推理,发现问题本质;最后,总结反思。当学生的交流讨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取得的成果加以概括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特点”的总结性陈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都将自己的讲授与学生的探究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发现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本质特征。而教师也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三、 精练——提高习题讲练的典型性

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习题讲练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习题讲练的过程,既是学生知识巩固与内化的过程,也是思维培养与训练的过程,是开启更高层次的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习题讲练的效率,实现“精练”:首先,在“类型题”中巩固学习成果。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围绕基础知识编辑“类型题”题集,使学生在“类型题”讲练中提高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使他们通过知识的“内化”,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其次,在“易错题”中积累学习经验。学生之所以会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犯错,无非是出于知识基础不牢、答题习惯不好、思辨能力不强等原因。面对学生学习中的这些缺点和不足,教师反复强调也未必收获成效,而教师通过布置“易错题”,则恰好能够“对症下药”,使学生在答题与纠错的自主体验中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实现自主学习;最后,在“拔高题”中打开学习边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给学生布置“基准线”习题,以求教学能够“整齐划一”。这样一来,很多学生的思路和能力都受到了限制,造成了“学受制于教”的现象。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拔高题”,帮助他们打开学习的边界,发现并跨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形成“教服务于学”的教学新格局。下面,笔者以“类型题”为例,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的特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厘清概念、抓住本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类型题”:1. 判断题:2x2+y=15是二元一次方程;2. 问答题:若mxy+9x+3yn-1=7是二元一次方程,请问m+n等于多少?3. 计算题:请写出二元一次方程8x+9y=136的三组解。这三道问题,分别对应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的特点及求解的方法。通过这三道题的讲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牢固掌握跟“二元一次方程”有关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走在教师的“教”的前面,并用“学”来引领“教”,实现“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能够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中心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初中數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先学后教”,做到“以人为本”呢?在文章中,笔者从“精备”“精讲”“精练”三个层面,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与策略展开论述,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促进数学教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燕,何龙利,喻宏华,潘庆伟.先学后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2017(8).

[2]顾标.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教结合”策略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0(11).

[3]林宝怜.多媒体辅助下初中数学“先学后教”有效课堂探讨:以“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教学为例[J].教师,2019(7).

[4]石小云.初中数学“先学后教”模式的实践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7).

[5]陈大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初中数学“贵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

作者简介:

林勋,江苏省新沂市,江苏省新沂市堰头中学。

猜你喜欢

先学后教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