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学生 培养健全人格
2021-02-21杨惠玲
摘 要: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不仅需让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同时也需学生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道德素养。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需将更多的目光着眼于小学生心理素养的培育上。农村小学教育中,由于家校联动的匮乏、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等原因,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农村小学教育中,需加强对此类学生的关注,结合适当的手段来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文章简要分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其形成健全人格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
一、 引言
小学生的教育中,专业教育可以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心理教育的实施,则可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格、较强的心理素质。但是,从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来看,发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缺失,难以跟上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心理需求。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各类社会化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家庭问题、看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均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但农村教育中,尚未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因而,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着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学生从小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方法上的问题
就以往的教育经验来看,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大原因是由社会生活环境所造成。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当学生接收到过多的负面信息时,若未得到适当的疏导,极易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均处于学校,学校中的高压教育,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学校、家长等层面带来的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出现逆反、仇视等心理。而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忽视。并且,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混淆。在课堂上,也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来讲授课本上的相关概念。抽象性的知识介绍,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被违背,难以真正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部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也较为薄弱,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堪忧,让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二)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题缺乏重视
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的观念、思想正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的农村中,大多数人认为赚钱才是硬道理,人心也逐渐变得浮躁。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多正在外地务工,让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小学生与父母长期分隔两地,导致其缺少家庭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缺爱的学生,心理上会变得较为孤僻,难以融入周围的生活之中。并且,农村的大环境影响下,小学生的父母也较为缺乏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太重视。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中,只看到了学生的物质生活,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自身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与向谁求助。而对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当时,也易造成孩子出现更大的问题。与此同时,部分家长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更是难以给予孩子家庭的温暖。家庭教育的不足、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均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较大的威胁。
三、 农村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在校内设置心理咨询室
农村小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善于结合学生的特点来给予针对性的疏导,让学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学校教育中,教师不能只顾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校内,教师与学生之间需积极沟通,通过沟通来了解学生,并帮助其解决其现存的困难。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需要充分释放自身的知识能量,放眼全体学生,关注个体,让学生的不良观念可以得到正确引导。农村小学中,校方可以在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业性较强的老师来管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可以让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同时,心理咨询室也不能只是接受有新理论问题的学生,而要将心理咨询室当成一个教育性、娱乐性的场所。搭建出适宜的咨询室环境,不能让来咨询的学生认为自身是不完全的、有缺陷的。心理咨询室的构建,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专业性的指导来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发现一些“问题学生”之后,也需积极追踪学生的后续发展情况。全面性地去认识、了解学生,才能予以学生更为专业的指导。
(二)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心理活动
在心理教育过程中,需要始终瞄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各个学科也需充分挖掘学科的心理教育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与肯定,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活动。在学科教育中,也需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均可以得到全面性发展。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完善自身的人格、素养。例如,教师在校内可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抄写下来,并挑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放置在宣传栏展示。而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竞赛等活动。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学习、认识到心理健康知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对帮助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学习自我调解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推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完善。
(三)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家长心理教育水平
在小学农村教育中,虽说目前教育改革得到大力推行,不少农村家长都有一定学历,但是其大多均对心理健康不太了解,并不具备全面的认识。且不少农村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在家长缺乏父母的关爱,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也有一定欠缺。因此,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需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在加家中也可以得到心理知识传授。家庭、学校中都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可以更好地达成心理健康目标。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可以让学生邀请自己父母来参加讲座,通过讲座的方式来加强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健康教育讲座不仅是为学生开班,同样也是为家长开办。家长通过系统性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能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并加以完善。例如,部分家长常对教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老师您了,要是有不听话的地方,可以打他,没问题。”而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后,教师、家长需要通力合作,尽可能改善此种现象。学生的发展,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共同指导,并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单独完成的。家长认清自身想法的不足,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关怀,为孩子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呵护。家校联系的合理开展,不仅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思想、人格。
(四)规范学校办学,着眼于教师的心理培训
在农村小学中,班主任对孩子的监管并不是全天候的。虽说教师与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但部分教师仍旧难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困惑时,教师有时也会忽略。出现这一问题,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缺乏有一定联系。农村教师,一般只是常规性的完成教学任务,对自身的培训并未有全面的体系、计划。且,受到教育资源的影响,农村教师也很少参与一些专业性的培训,导致自身的教学能力难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升。因而,在校内管理工作中,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的同时,也需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一系列心理学课程、教育学课程等相关培训,以便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强化,同时也能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同时,校内可以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对心理教师进行一定考核,以便强化心理教师的积极性。在培训心理教师时,也需重视一些实践案例的渗透,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开展干巴巴的说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 结语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积极关键的意义。农村小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必要举措。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让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面向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小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急迫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具体教育方法的实施中,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也需加强家校联合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校、家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9-213.
[2]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5.
作者简介:
杨惠玲,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