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探析

2021-02-21赵磊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水土保持

赵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以及水土保持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水土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的水土保持过程中,生态监测与监督执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贯彻落实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监测及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执法,才能够真正保证我国等生态稳定、保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监测;监督执法

引言: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生态文明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不断出台,水土保持已然成为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监测水土流失,为生态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显得至关重要。作为生物繁衍生息的基础之一,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及监督执法是保证我国水资源充足、避免水土流失进一步扩大,治理现有水土流失,进而改善社会整体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發展贡献力量的关键环节。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地形、土壤和植被。其中,气候因素主要是降雨,降雨频次、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均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我国的地理条件特殊,山地、丘陵和高原占国土总面积的69%,山高坡陡的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的能量基础,在降雨及大风等外营力作用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形因素主要是地面坡度和坡长,临界坡度以下地面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同时坡长越长侵蚀力的作用面积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作为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其抗侵蚀性能决定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植被的覆盖度越大、层次结构越复杂,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越显著。

1.2人为因素

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利用。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和粗放的生产方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开垦陡坡、乱砍滥伐致使林草资源锐减、地表裸露,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道路交通等生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水土保持的正确认识,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及监督执法的重要性

2.1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部分地区为大力建设经济曾一度出现破坏当地环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经济建设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环境遭到不可再生的破坏等严重问题,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发展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力提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倡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保护。根据中央的相关政策文件,目前各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监督执法能够基本覆盖到地区内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并且着重对各地区生产经营活动中与水土流失有关的相关活动进行重点监督,在监督执法活动以及生态监测中做到以预防为主,以保护优先,加大对于相关活动的审核,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能够与经济协调发展。

2.2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对于国家而言,经济建设是国家的硬实力,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但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之一,也是保证国内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保证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正是基于此,本文认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监督执法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跨越幅度大,部分地区为了保证生产生活出现了毁林、占用耕地、滥砍滥伐等现象,这都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在生态监测与监督执法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下,许多地区都认识到了占用耕地、砍伐植被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自觉退耕还林,地区内公民的整体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

2.3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进入21世纪中叶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发展速度转变为速度与质量并重,中国人民的消费倾向以及生活需求有了较大的转变,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监督执法能够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

3. 如何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监督执法

3.1完善监测体制机制

明确不同级别监测机构的责任,明确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社会性质,须知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公益性质极强的活动,也是持续时间长、延续性强、涉及全国乃至全球的工作。对于相关监测机构要按照与其性质相适应的公益单位进行管理,政府要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同时,要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对水土流失情况实现动态监测。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全国范围的生态环境调查和测评,设立自然生态保护相关的预警监管平台,监测重要区域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并及时做出警示。根据已有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各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水土保持情况调查,发布调查报告,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和制度。

3.2改善监测技术标准

在已有水土流失监测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以国家相关部门要求为依据,加快改善和丰富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细化和统一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标准,对信息搜集、数据整理、成果测评、数据库建立等设立明确可行的统一标准,强化全链条的质量控制。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各个环节,设立抽检、测评和审查等环节。按时进行数据汇总处理,让数据具有全面性和连贯性。

3.3完善监测站点网络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设置存在不科学的现象,一些监测点只有少量标准小区,仅能监测片面背景下的水土情况,很难获得有价值的观测结果。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论证的科学性,完善上层设置,建立一系列代表性强、监测结果科学可行的监测点。经过对已有监测点的打造和改进,建立更加合理的监测站点布局网络。除了布局不合理外,部分监测站点设备设施落后,专业化设备匮乏,无法顺利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观测所得数据也无法达到准确上报的标准。对监测点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已经迫在眉睫,要尽快建立相关设备设施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和验证机制,提高准入标准。要加快引入高新技术,引入先进设备投入使用,提高监测点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让其逐渐满足全时段监测的需求。与此同时,要对监测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确保监测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要形成集成共享机制,让数据能够全面汇集和共享联动。推动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运用,加速推广运用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充分利用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进行范围大、准确度高和能够比对的全时段监测。健全监测站点的运行体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政府财政要大力保障监测点的运行费用需求,将其纳入财政预算。

3.4加大水土保持监测力度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础工作,主要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对水土流失成因、范围、危害及防治成效的动态监测和评价,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及水土流失程度的预估提供证据;掌握区域内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规律,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提供依据。此外。水土保持检测网络及“3S”技术的应用可科学评价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为建设“数字水土保持”提供基础数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下,水土保持工作生态监测与监督执法能够保障社会公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幸福感,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部门应当积极从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出发,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监督执法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高武梅. 加强文山州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探析[J]. 青年与社会,2019(19):48-49.

[2]王双顶. 水土保持中的生态环境监测探讨[J]. 环境科学导刊,2016,35(S1):245-246.

[3]范礼国. 初探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2):40.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探究煤矿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概(估)算编制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改善环境安居乐业
“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