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2021-02-21刘霞柴玉梅
刘霞 柴玉梅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阿替普酶溶栓;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脑供血突然中断之后导致缓和的脑组织坏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发病率[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病因是由于血管、血液等异常造成的大脑动脉狭窄堵塞,最终引发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长期吸烟喝酒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本研究主要研究不同药物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为50~82岁,平均为(64.21±5.29)岁,发病时间为16~69h,平均为(38.01±8.61)h;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为52~86岁,平均为(62.39±4.96)岁,发病时间为13~69h,平均为(40.07±6.4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入院后研究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首先静脉注射3000U低分子肝素,然后静脉注射15mg阿替普酶,静脉滴注阿替普酶50mg,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0.5h内;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治疗,静脉滴注2万U/kg,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0.5 h内,总应用剂量控制在150万U内。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类。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2.2不良反应、病死率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病死率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又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是由于患者脑部缺血、血样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情况,这也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2]。抗凝药物治疗的效果极其容易受到患者颅内出血的影响,而溶栓治疗可以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但是选择某种具体的药物来治疗在临床上还是存在较大的争议。
许多临床实践表明,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尿激酶广泛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第一代溶栓药物和人尿提取物,该药物半衰期短,无抗原性,可直接与内源性纤溶系统相互作用并催化纤溶-溶素原将其转化为纤溶酶,可快速溶解新鲜凝块,重新分析血管,使血液不那么黏稠;但是,该药物在溶解旧凝块方面效果较差[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会玲, 彭旭, 罗宏明. 尿激酶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 31(6):5.
[2] 蔡智立, 何奕涛, 付学军, et al. 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 15(5):6.
[3] 杨雯, 傅亚明, 张美霞,等. 高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浙江医学, 2019, 041(009):907-911.